白潔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改革,過去小學語文教學所使用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也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導致小學語文教學效果逐漸降低。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迫切需要對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改良,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將傳統(tǒng)教學觀念轉變?yōu)榉闲抡n標要求的新的教學觀念,以便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從而確保小學語文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更好地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策略
語文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應充分的認識到語文教學中的弊端和不足,同時分析問題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對小學語文教學上作進行全面的優(yōu)化,在小學階段高質量的開展教學上作,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就能夠對語文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學生更高階段的語文學習夯實基礎。
一、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透視
1.無序剖析,思維零碎散亂。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不少教師對其精神實質并不了然于心,以致在實踐中走上了的歧路。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流行語常常掛在語文教師的嘴上:在初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所謂的研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痹诮鉀Q問題時,“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展開討論?!薄@些流行語之后,課堂常常舉手如林,但學生往往是只顧自己讀,只顧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說完,至于別人讀的哪一句,至于別人對同一個問題是怎樣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關己”而“高高掛起”。再加上,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整體感知,就匆匆進入領悟文章語句的內在含蘊,學生的理解也就注定不可能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學生各自為陣,你讀喜歡的這一句,他讀喜歡的那一句,你談對這一句的理解,他談對那一句的理解,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無序狀態(tài),這嚴重地破壞了課文的整體美,長期以往,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層次性、嚴密性。
2.浮于表面,認識淺嘗輒止。上文所列現(xiàn)象普遍存在,盡管課堂氣氛很是熱鬧,學生發(fā)言的面也很廣泛,還美其名曰“實施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其實,這種表面熱鬧的背后,隱藏的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嚴重喪失,隱藏的是學生對課文內在含蘊理解的不到位,隱藏的是學生認知水平、思維能力的停滯不前。
另一種“浮于表面”的現(xiàn)象則是“串講串問”,這種教學方式依然在肆意泛濫。教師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地問,學生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地答,教學過程很是順當,學生思維沒有阻隔,學生成了答問的機器。
3.遠離生活,課堂枯燥乏味。不管是哪種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顧及到所有學生的區(qū)域特點,致使客觀上缺少現(xiàn)代媒體的學校教師“照本宣科”,這似乎還情有可原。但有的課文與身邊的人、事、景、物有聯(lián)系,不少教師也視而不見,課堂上還是機械地停留在“教教材”上,這就是教師的主觀問題。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分析
1.現(xiàn)代化教學策略激發(fā)學生興趣。興趣能夠轉換成動力,只有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才能夠將這件事情完成的最好。如果對一件事不感興趣,又被強迫著去做通常都是很痛苦的,達到的效果也往往不盡如人意。而語文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是重點學習的基礎科目,尤其是在高考,語文成績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自己理想能否達成,如果從小對學習語文不感興趣,而是在老師要求下硬著頭皮去學習、做練習題然后參加考試,考試分數不佳,會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對語文學習更加不感興趣,又不能擺脫學習語文,從而在心理上會受到極大的創(chuàng)傷。所以,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至關重要,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告訴學生語文答案、為學生講解例題,不如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從主觀上樂于學習。老師可以使用現(xiàn)代化策略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2.因材施教加強“教”“學”聯(lián)系。老師能夠掌握好課堂的節(jié)奏,充分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避免學生在課堂出現(xiàn)“審美疲勞”,老師應該每隔一段時間改變一次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對學習語文有更長久的興趣,所以,老師在考慮選擇哪種教學手段教學時應該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在課堂中采取“情境法”并適當的激勵學生來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處理不僅能夠讓老師的執(zhí)教能力得到提升,還能夠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上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tài),讓老師講解的內容與學生應該學到的知識相符合,加強了“教”與“學”的練習,與此同時,在每次語文課快要結束的時候,老師應該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懸念,在下次上課時揭曉答案,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增強,為了能夠知曉答案,會十分期待下一次語文的來臨,這樣在下次上課時,學生的積極性不需要老師的調動就能夠達到頂峰。將上述方法運用到教學中去,既讓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又讓學生的聽課效率得到提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能力,擺脫了以往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學習和輕視動手能力的弊病,努力做到在學生獲得語文知識的同時,不斷增長學習語文的能力。
3.教學互動深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語文教學不是單方面的投入便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離開學生的響應,那么老師的教學也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有良好的心態(tài)進行語文學習,最好的方法是老師和學生做朋友,兩者能愉快的進行交流,那么學生在面對老師時心理也不會有畏懼感和感到局促,更樂于放開心胸與老師進行交談和相處,一次成功的教學就必然包括師生的良性互動,老師在備課階段就應該運用語文教材內容的廣泛性,通過自己巧妙地加工,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去體驗教材中的情感。
4.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及時的溝通在語文的學習中存在著哪些問題,有哪些疑惑,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5.生活化教學提髙教學效率。為了讓教育滿足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改革已經發(fā)起并在不斷的推廣,新課改要求教育能夠生活化。小學生知識基礎薄弱,邏輯思維能力有待提高,見識也有所欠缺,所以在小學課堂中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老師使用生活中常常能夠聽到與用到的語言來講解課文,可以讓學生理解課文更加方便,不必再琢磨老師說的話是什么意思,學習語文知識的效率也會有一定提高。其次,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多列舉一些小學生生活中經常出現(xiàn),最好是小學生能夠全面理解,并且興趣較高的例子,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容易被激發(fā)出來,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也會有明顯提高。
三、結語
綜上,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重在為學生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嚴重影響學生語文綜合的提高,我們要結合語文實際,正確認識當下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其教學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