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 要:任何一門學科知識都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數學更是如此。初中數學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是針對考試和分數,更重要的是運用所學知識服務于生活實踐,實現(xiàn)“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從而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結合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實踐
正是因為數學存在于生活的點點滴滴,教師才要充分引導學生不再將學習數學視作一項任務去完成,而是意識到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那么,教師該如何落實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呢?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使學生置身其中
情境教學法是在中小學教學過程中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指教師通過語言、圖片、聲音等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適當的情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置身其中,從而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生活化情境會使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距離,減輕學生的負擔,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之余,充分了解到學情,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滿足學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選擇學生熟悉的切入點進行整合,也使數學教學銜接自然,生動有趣。
例如,在講授《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如下的生活情境:假如以我們班級教室的座次為x軸,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每位同學將都擁有著屬于自己的一個坐標,能試著說出你自己的坐標嗎?這樣一來,學生頓時會感覺得到自己強烈的存在感,明白數學并不是只存在于課堂上的內容,而是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
二、挖掘教材,整合生活化的資源進行分類
教科書為我們提供了教學依據,是編者智慧的結晶,是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和實踐推敲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去深入鉆研教材,體會編者的意圖,深入了解編者的思維和邏輯,找出其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并且在此基礎上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對教材進行整合和分類,做到靈活運用,揚長避短。真正的教者是能夠成為一個好的編者并且能夠對教材內容進行靈活處理的。
例如,在講授《軸對稱》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有哪些?你能試著用自己的筆畫出來并找出對稱軸嗎?經過我的啟發(fā),學生進行一番聯(lián)想,也列舉出很多鮮活的例子:京劇臉譜、蝴蝶、天安門城樓……與此同時,我引導學生進一步賞析軸對稱帶來的美感,從而學會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
三、開展實踐活動,將數學延伸到生活中
比起枯燥乏味的課堂授課而言,學生顯然對實踐活動所體現(xiàn)出來的興趣更大。初中生正值13~16歲的青春期,身心發(fā)展活躍,都渴望在課外的一片小天地里暢游,讓自己得到全身心放松。作為教師,如果能夠將數學教學延伸到生活中,那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呢?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恰當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活動種類,將數學教學延伸到課堂教學外,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比起苦口婆心地對學生進行說教,還不如在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認知來得更加刻骨銘心。
例如,講授《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這一課時,我并沒有選取教材上的實例,而是將近幾次數學考試的成績數據呈現(xiàn)給學生,并且將學生分成小組,給每個小組分配了明確的任務,讓他們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數據的整合與分析,并且比一比哪個小組的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這樣一來,每個小組內部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為了集體的榮譽而戰(zhàn),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小組之間又形成一種激烈的競爭意識,有利于學生的共同提升和進步。
四、實現(xiàn)日常生活的“數學化”
數學并不僅僅存在于數學課堂上,更存在于生活的時時處處。在課堂外,教師也要不遺余力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人格魅力,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使學生產生模仿的欲望,成為像老師一樣的數學很棒很厲害的人,起到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如今的孩子大多數都適合鼓勵性教育,而不是傳統(tǒng)的“嚴師出高徒”教育模式,只有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讓學生愛屋及烏;最后,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教學機會,對學生進行滲透。在全面把握學情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有針對性輔導,實現(xiàn)因材施教,將數學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實現(xiàn)日常生活的“數學化”。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已成為在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的大勢所趨,除了上文提到的幾種教學方法以外,一定還有更多值得借鑒的方法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和探索,這就需要廣大一線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打造精彩而高效的數學課堂,讓學生愛上數學、愛上數學課堂,為今后的學習與生活奠定扎實而又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陳婧巧.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3(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