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jīng)榮
摘 要:當今社會,理工科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學知識重要性也越來越顯著,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初中階段的學生面對物理課,顯得迷惑和不知所措,經(jīng)過多年教學,對物理教學和學習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習方法;學習質量
社會的進步帶動了人類文明的快速發(fā)展,理工科特別是物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廣泛,新課標提出,物理的學習不應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要更加注重實用性。傳統(tǒng)教育中死記硬背、套用公式等教育方式不符合培養(yǎng)素質人才的新要求。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
一、初中物理學習現(xiàn)狀
1.概念不清、原理混淆
大部分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學習能力不強,對很多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徹,對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也似懂非懂,導致做題的時候思維混亂,解決實際問題時無從下手,有的干脆亂寫或空在那不寫。
2.沒有學習興趣與熱情
通過多年的教學,農(nóng)村資源薄弱,師資缺乏,只抓教學成績,在教學中必然單調,在學習中很多同學缺乏學習熱情與興趣。加之初中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學科,不熟悉學科特點,心理上難免排斥,需要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從內心接受物理學習。
3.學習方法差
一部分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的時候,單純依靠套用公式、死記硬背的方式,將作業(yè)當成任務來完成,課后很少反思,更不用說聯(lián)系實際歸納總結了,課后請教老師少之可憐。如何將不同的問題進行不同的歸類,針對自己的問題進行詳細剖析,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都做得很不夠。
4.教師教學死板
許多老師不喜歡利用公共資源,不善于在教學中交流教學,他們很少聯(lián)系實際啟發(fā)學生,教了學生課本上的內容卻沒有教會他們學習的思維模式,為了教學成績只做練習,沒有試驗,根本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物理學習中常用的幾種方法
1.物理控制變量法
定義:對于有諸多變量的情況下,經(jīng)常采用控制某個特定要素(變量)的方法,把多要素的問題簡單變成單要素的問題,分別研究最后再綜合分析。
它在學科中廣泛應用,如電流與電阻的問題、時間與位移、壓力與壓強、力與運動的關系、聲音的響度與音調等問題一般都是采取此類方法。
2.物理轉換法
定義:物理學中對于一些不好直接測量的物理量,可以換個思維采取一些非直觀的現(xiàn)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將我們認為陌生復雜的東西化繁為簡。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規(guī)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這種方法。例如,通過實驗探究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探究影響導體產(chǎn)生電熱多少的因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測量一些物體的周長直徑等。
3.物理類比法
定義:也叫“比較類推法”,是指一類事物所具有的某種屬性可以推測與其類似的事物也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但其結論必須由實驗來檢驗,類比對象二者共有屬性越多,類比結論的可靠性越大。
類比法在多種學科領域均有使用,在物理學中可用于幫助理解抽象化、不易理解的知識點,如電流、光學的應用等。
4.等效替代法
定義:在保證某種效果(特性和關系)相同的前提下,將實際的、陌生的、復雜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轉化為等效的、簡單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問題和物理過程來研究和處理的方法。
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也是學生在學習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新課標也要求學生掌握一些探究問題的物理方法。
三、如何有效提高學習質量
1.化繁為簡
相對基礎性學科而言,物理比較難學難懂,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中盡可能將復雜的概念和難以理解的學術用語,巧妙轉化為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初中物理的學習需要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表現(xiàn)出對物理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因材施教,注重對學生更深層次專業(yè)性的培養(yǎng)。
2.積極引導
育人是教師的天職,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對學習產(chǎn)生消極情緒的時候,老師要及時引導,可以采用開展實踐教學、組織小組競賽等方式,營造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學習動力。
3.善于總結
物理的學習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不僅要看到基本知識點,還是多思考、多結合實際,學會舉一反三,形成獨立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習效率。
4.注重教學方法
初中學業(yè)任務逐漸加重,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其實,物理學更加注重理解,老師要尋找到讓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方法,可以通過深入大自然或者一些小實驗來增加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分組實驗、師生幫幫團等,對男同學和女同學采取不同的講解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掌握學習方法也至關重要。只有在初中物理階段讓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后續(xù)的學習才會更加順利。
參考文獻:
[1]趙永常.初中物理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4(8).
[2]潘益虎.初中物理教學中問題的研究與建議[J].數(shù)理化學習(初中版),20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