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順
關鍵詞:任務導學;教學模式;實踐
一、緣起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轟轟烈烈,全國各地各學科,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按照新課程標準編寫了多套教材,縮減了原來教材上繁復偏難的內容,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以地理學科為例,僅高中階段就有人教、中圖、湘教、魯教四種版本,打破了過去一綱一本,教師和學生以書為上的格局,可以說是教育教學領域一次重大變革。但是,對于新課程改革也有眾多的爭議,從個人自身教學經(jīng)歷及大量的觀課議課過程中也逐漸注意到,雖然我們教的內容變了,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師實行一講到底的一言堂或者一問到底的滿堂問,與課改前的課堂并無大的區(qū)別。這不僅引發(fā)我的思考,我們教育教學到底應該改什么?作為教師,我們能夠做什么?于是,我們問自己,教學是什么?為什么要教學?怎么教學?什么是教學?關于教學的定義,古今中外的專家學者的說法上百種,但是個人認為其中一種最為精妙,教學即是教和學,由教和學共同組成。教主要是教師的活動,但是也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教;學主要是學生的活動,但是所謂的教學相長,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是在成長的。
怎樣的教學更高效?教學的內容和課程由國家編制,我們教師能做的更多的就是考慮如何高效地教學,那么如何有效甚至是高效地完成教學呢?高效的教學就是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達到盡量多盡量好的結果。但無論哪個效的達成,都需對學生所處的起點要有明確的認識。明確學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能學會什么,不能學會什么,才能在課堂這一有限的時間內有的放矢,達成更好的效果。
因此,我們認為,無論從教學目的還是從可操作性上來說,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關注我們的課堂改革,教師才是教育教學改革的生力軍,課堂才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我們更應當將目光轉移到教學發(fā)生的地方——課堂。
二、“任務導學”地理教學模式的提出與基本內容
任務導學模式分為任務呈現(xiàn)、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當堂檢測四個環(huán)節(jié)。
1.任務呈現(xiàn)
教師行為: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目標;編寫任務導學案,組織學生預習;整理學生問題,根據(jù)各班具體問題撰寫教學方案。
學生行為:自主預習、閱讀、質疑,提交質疑問題,解決簡單問題,落實基礎知識。
2.合作探究
教師行為:組織互動。
學生行為:落實雙基,整體把握,自主、合作、探究,通過交流應用所學解決提出的問題,總結所得。
3.交流展示
教師行為:引導追問。
學生行為:按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在全班范圍內做該小組問題的解決策略及最終結論,其他各組成員進行質疑發(fā)問,進一步討論解決問題,歸納方法。
4.當堂檢測
教師行為:精選練習,組織學生完成,并適當點撥。
學生行為:完成當堂檢測。
學生在此階段,不僅可以完成教師選擇的練習題目,甚至可以自己給自己出題,小組之間交換練習。
三、“任務導學”地理教學模式的實施辦法
1.開展集體備課,備課組、學科組統(tǒng)一編寫“任務導學案”
備課組要加強集體備課,教師對“任務導學案”的設計應從教材的編排原則和知識系統(tǒng)出發(fā),對教材和教參資料以及自己所教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合理處理教材,盡量做到“任務導學案”的設計重點突出,難點分散,達到啟發(fā)和開拓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2.組織學生預習
學生根據(jù)“任務導學案”,閱讀教材,查閱資料;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解答,并把答案寫在教師的“任務導學案”上,將自己不能解決問題及新發(fā)現(xiàn)的問題也記錄在教師的“任務導學案”相應的位置。學生自學課一定要有專用的時間,可以在課下,也可以在課上,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堅決杜絕不經(jīng)過預習就直接進入課堂的現(xiàn)象發(fā)生。
3.建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機制
根據(jù)各班具體情況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召開學生主題班會和構建班級小組為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建立小組合作學習公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過程和學習成績的評價;明確學科代表的職責。
4.完善評價體系
建立健全評價體系,包括合作小組內評價、學科代表評價、任課教師綜合評價。綜合以上三個層次的評價,任課教師確定每月的學科明星和學科明星小組,給予相應的獎勵。班主任可以將此納入學生成長記錄,并作為班級、學校評優(yōu)評先的依據(jù)。
該教學模式綜合各種教學模式的長處,結構清晰,容易操作,并且經(jīng)過我組教師的實踐,不斷地修正和改進,逐漸地完善和成熟,但是仍有一些需要討論的問題。
當然,鑒于我們的精力及水平有限,難免會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也將在未來的工作中繼續(xù)實踐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陸大道.中國地理學的發(fā)展與全球變化研究[J].地理學報,2011(2).
[2]孟凡兵.中學地理教學中運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體會[J].改革與開放,2010(22).
[3]龔倩,趙媛.略論地理空間思維[J].地理教學,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