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
[摘 要]在當下,中國故事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外延,講好中國故事已成為媒體,調整自身的方向的“指南針”。本文圍繞新聞媒體要講好中國故事這一中心,從新聞與故事的多重關系入手,分析故事性能保證新聞傳播取得最好效果,并探討了傳統(tǒng)媒體記者在新聞寫作中講好故事的突破方向。
[關鍵詞]講故事;媒體;敘事
提起“中國故事”不得不說起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2013年10月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就明確指出:“要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就《人民日報·海外版》創(chuàng)刊30周年做出重要批示,再次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總書記的講話在國內新聞界起到轟動效應,媒體從業(yè)者紛紛將“講好中國故事”作為新的業(yè)務精進方向。而要講哪些中國故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日常新聞報道與講述中國故事如何對接等等話題更是引發(fā)無數(shù)熱議。本文以記者日常的采寫工作為切入點,淺析地方傳統(tǒng)媒體記者在努力講述中國故事方面,改進提高新聞業(yè)務時進行的探索和思考。
一、故事與時效性不簡單是“溫故而知新”
在我國新聞學術界,對于新聞長期以來最權威定義,是1943年陸定一提出的“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fā)生事實的報道?!倍x中對于時效性的重視不言而喻。這里再挖掘一下對比故事一詞的涵義,指“已經發(fā)生過的事情”并“通過敘述的方式講述帶有寓意的事件?!蓖魄眠@兩個詞隱含的內涵不難發(fā)現(xiàn),兩者間其實都是講述已經發(fā)生過的事,即便是最追求實效的新聞,除少數(shù)直播外,大多數(shù)正規(guī)的新聞報道仍屬于“舊聞”。當前伴隨著媒體技術爆炸時代的到來,新聞轉播借助各種直播平臺和手段,可以無限接近實時播放。在打破了時效性束縛的同時,新聞內容在吸引讀者時,時效性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也變得日益微小。讀者受眾對于新聞的需求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如果說過去的新聞,在提供信息滿足受眾求知欲方面功能顯著。那么在今天,受眾對新聞價值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聞是否生動有趣,新聞中的故事講得精不精彩,成了影響新聞傳播的最重要因素,時效性相對退而求其次。也就是說在市場理念下的新聞制作的受眾導向明顯,好的新聞不僅要在信息涵量上“溫故而知新”,更要在“敘述”——也就是講故事上做好文章。
二、故事與敘事性 “講好故事,事半功倍”
那么為什么故事性的新聞更能贏得受眾呢?前不久一位資深媒體人在傳授經驗時從自身的經驗出發(fā)講了這樣一個普遍現(xiàn)象,我們已經從信息相對單一和不足的時代,跨入信息爆炸時代了,但與此同時,真正有分量有深度的信息,淹沒在浩如煙海的信息海洋中。以移動端為例,這位媒體人每隔一定時間就要刪除一些APP和各平臺公眾號,再添加一些新的代替品。于是他發(fā)現(xiàn),新媒體間的更新?lián)Q代出奇的快,左右這種更新?lián)Q代的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加工能力,換言之能否持續(xù)講出受眾期待的故事,成了新媒體存活的“生命線”。大眾傳播學者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提出,大眾媒介具有麻醉功能,大眾媒體易混淆“現(xiàn)實環(huán)境”于“虛擬環(huán)境”即媒體環(huán)境,大眾對媒介過分依賴,而媒介往往只能帶來部分現(xiàn)實,人們對社會事務的關心變得表面化,新聞成了“消費快餐”。
那么對于一個傳統(tǒng)媒體記者來說,該如何應對這種現(xiàn)狀?習近平總書記對外宣工作所期盼的“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和他批示“講好故事,事半功倍”可以給從業(yè)者最大的啟示。那就是中國新聞戰(zhàn)線上的工作人員一定要改變新聞的刻板面孔,要以敘事為核心,通過講好故事將媒體的傳播功能最大化。
三、故事與時代性打通個體與時代的關聯(lián)
作為傳統(tǒng)紙質媒體的從業(yè)者,從新聞采寫到稿件呈現(xiàn),常常轉化為一種標準的程序性工作,只要稿件刊登,記者的工作就算完成。但從新聞傳播的角度來看光把稿子呈現(xiàn)給讀者,遠不是新聞報道的結束。只有讓所寫的新聞讓受眾記住、認可甚至可以指導受眾的思考和行為,才可以說完成了新聞傳播的全部環(huán)節(jié)。
在當今時代,傳統(tǒng)媒體記者,身兼多職,一方面要及時做好黨和國家大政方針解讀的本職工作,另一方面要把握時代脈搏做好做足輿論引導工作,因此擴大宣傳效果具備講好中國故事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去尋找好故事的線索呢?答案其實就在生活之中,過去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推動新聞工作者切實將群眾觀點、群眾路線體現(xiàn)在新聞宣傳實踐中??芍^是中國故事的濫觴。中國就像厚厚的書,只有到基層去、到一線去,才能閱讀和觸摸書中的內容,才能找到每個個體與時代的關聯(lián)性,進而用易于讓人接受的報道方式呈現(xiàn)故事,減少程式化的話語表述,增加打動人心的細節(jié),增加人物的分量,使故事生動,讓報道有力。
參考文獻:
[1]常亞.《漫談新聞寫作和講故事的關系》.
[2]茍德培.《新聞媒體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3]陳澤國.關于“媒介”的再思考——讀《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
[4]白帆.《廣電媒體這樣講好中國故事》.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