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
【摘要】目的:研究腰椎間盤突出合并脊椎滑脫患者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合并脊椎滑脫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對這些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觀察組采用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術治療;對照組采用椎間盤鏡下髓核摘除術治療,對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然后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經過治療后的評分均明顯降低,ODI評分有也明顯降低,治療前后差異顯著(p<0.05),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VAS改善率、ODI改善率等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術與椎間盤鏡下髓核摘除術臨床效果相當,但是針對病情相對復雜的患者而言,則建議使用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術。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脊椎滑脫:手術治療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7-0-02
腰間盤突出合并脊椎滑脫在骨科上比較常見,對其進行治療過程中,主要采用手術的方式。當為患者摘除椎間盤突出的基礎上,確保脊柱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這一目標是脊柱外科醫(yī)生追求的目標。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合并脊椎滑脫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合并脊椎滑脫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對這些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颊吣挲g在40-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5)歲?;颊咧心行?5例,女性45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脫情況。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具體手術之前,對患者原發(fā)病進行積極控制,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之后,對其進行手術治療。均選擇腰硬聯(lián)合麻醉,同時常規(guī)鋪無菌巾等。手術完成之后,為患者實施抗炎和甲強龍3d的治療。在手術后的24h后,將引流管拔除,手術之后,幫助患者進行床鍛煉,鍛煉時間為2-3d,然后酌情進行下床鍛煉[1]。
對照組患者的突出椎間盤正中線旁邊切開0.5-1.0cm的皮膚和下皮組織,這時在其中插入套管,然后建立相應的手術通道[2]。這時將椎板下緣黃韌帶附著的部分黃韌帶咬除,此后對椎間盤進行開窗,使用常規(guī)明膠海綿體對其進行止血,然后防治相應的膠片引流條,然后逐層將切口關閉[3]。
觀察組在患處旁開0.5-1cm的位置,插入相應的克氏針直達患者椎板,在C臂透視機確定之后,將克氏針抽出,然后留置探針。在穿刺位置為中心切出2.5cm的切口,通過擴張器將切口通過以Quadrant撐開,和相應設備進行連接,充分保留椎板的間隙。對椎板的下緣位置、小關節(jié)位置、黃韌帶位置等進行清理,從而促使硬脊膜及神經根顯露清晰,適當的對神經根內側進行牽拉,對其進行充分保護,促使纖環(huán)裂口得以擴大,這時使用髓核鉗將突出的髓核鉗夾出。確定神經根松緊程度適當,確保神經管暢通的情況下,進行適當沖洗。后續(xù)處理同對照組。
1.3 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等,對患者隨訪6月,觀察VAP及ODI評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2軟件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選擇(±s)表示計量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經過治療后的評分均明顯降低,ODI評分有也明顯降低,治療前后差異顯著(p<0.05),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VAS改善率、ODI改善率等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無顯著差異(p>0.0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3.討論
椎間盤突出合并椎骨滑是骨科較為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占據腰椎鍵盤突出的23%左右。如果患者椎間盤退變的時間過長,就有可能會造成腰椎滑脫現象。對這種患者實施動力片攝片檢查,發(fā)現椎間盤存在顯著退變者,其椎體之間存在一定的異?;顒覽4]。椎間盤突出和腰椎滑脫之間存在互為因果關系,對其進行手術治療,能夠保障椎骨在合理的范圍內,降低椎骨前滑的可能性,確保脊柱在各個方位的力學均存在穩(wěn)定性[5]。
本研究為觀察組采用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術治療;對照組采用椎間盤鏡下髓核摘除術治療,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結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經過治療后的評分均明顯降低,ODI評分有也明顯降低,治療前后差異顯著(p<0.05),具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VAS改善率、ODI改善率等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無顯著差異(p>0.05)。由此可見兩種手術臨床效果相當,若病情相對復雜,則建議使用MAST 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術。
參考文獻
[1]叢洋,蘆建民. 后路椎間盤鏡手術治療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及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02):243-247.
[2]張忠民,閆曉輝. 經皮椎間孔鏡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復發(fā)性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 當代醫(yī)學,2017,(03):61-62.
[3]王居勇,王居強,王華,王寶寶,劉征宇,彭建光,張慶明,魯世保. 腰椎間盤突出癥階梯式手術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和患者心理狀況調查[J]. 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6,(28):5444-5447+5535.
[4]喻鋒. 腰椎間盤突出與脊椎滑脫的力學關系和手術方式選擇及療效[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03):253-255.
[5]邢震. YESS及TESSYS椎間孔鏡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J]. 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0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