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林燕
摘 要 語文是美的綜合體。教學時,我們應善于引導學生挖掘教學中的美點。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充分地感受美、認識美,進而在生活中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
關鍵詞 語文 教學 景物美 形象美 精神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4-0094-01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泵恳粋€人都應該享受美。語文教學下是美的集合體。正如錢理群先生說,語文教學使學生在“有聲、有色、有思想、有韻味”的語言環(huán)境中,心靈得以洗滌,修養(yǎng)得以升華。語文教學中,讀一首好詩讓人回味無窮,看一篇好文使人受益匪淺,這就是語文中美的力量。語文教學就是美的教學,語文的美需要我們用心去品味,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引領學生挖掘美,享受美,從而創(chuàng)造美。
一、引導學生體會景物美
語文課文中的自然景物包羅萬象,各具特色。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然的美。例如朱自清的《春》。課堂上,我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語句,在充分感受詩歌韻律美的基礎上,圍繞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等景物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春的生機勃勃,領略春的無限活力,進而引導學生深切感知大自然的美麗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又如梁衡的《夏》,羅蘭的《秋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在設計這些自然景物的教學過程中,我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合理使用現(xiàn)代化手段來啟發(fā)、誘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親臨其境,感受夏的緊張、急促與熱烈;感受秋的灑脫與飄逸;感受冬的響晴與溫柔。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
二、引導學生體會形象美
形象是指人物外表美和內心美。學生喜歡美的形象,也容易受形象的感染。語文課本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典型人物形象,他們的光輝形象給學生帶來精神和情感的震撼,使他們得到美的愉悅,領悟到人格的魅力。例如《背影》中,父親為兒子鋪衣,父親為兒子買桔,父親離開站臺的三個場景,讓我們看到了父子之間的深情,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三個片段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領學生真切地感受文中字里行間凝注的那位愛子情深的父親形象?!短鹛鸬哪嗤痢分?,單親家庭的小亮引起無數(shù)學生的共鳴,我以寫讀后感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親情的溫暖,體會友情的可貴。人物形象的感染力是無窮的。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細節(jié)描寫,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讓學生在鑒賞中體驗和認識這些人物形象所蘊含的深切情感。
三、引導學生體會精神美
“一切景語皆情語”課文中那些大自然的美景,那些令人記憶深刻的鮮活形象,寄寓著作者真摯的情感,象征著作者高潔的品格,因此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他們的心靈。例如《我的母親》中,文中母親的勤勞與慈愛,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深沉;《男生賈里》中,通過同齡人賈里,告訴學生要腳踏實地,做好每件小事,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岳陽樓記》中,美麗的景色,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文學來源于生活。通過語文教學,學生接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從而審美素質,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
語文為我們提供了眾多的如詩如畫的自然景物,歷久不衰具有廣泛意義的形象,這些美的景物與美的形象無不以他們的鮮明特征,給學生帶來情感的震撼,讓學生領悟人格的魅力。
總之,語文課是一門有著靈性的特殊教學內容而又具有濃郁人文特色的課,是一門不僅訓練學生分析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發(fā)展其個性,培養(yǎng)其審美能力,實現(xiàn)人格的完善與心靈的和諧的特殊的課。我們應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參考文獻:
[1]王一民,干建亞.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19).
[2]張玉能.美學分析與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7).
[3]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