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鎮(zhèn)海中學 沈紅正
例說反證法
浙江鎮(zhèn)海中學 沈紅正
反證法是證明數(shù)學命題的一種間接證法,關于它的本質,有些學生總認為反證法其實就是證明原命題的逆否命題,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為了說明問題,先給出一個經(jīng)典習題的五種證明方法。
原題:求證:a,b,c為正實數(shù)的充要條件是:a+b+c>0,且ab+bc+ca>0和abc>0。
分析 必要條件顯然成立,而充分性的證明必須綜合考慮a+b+c>0,且ab+bc+ca>0和abc>0,不易找到突破口,故嘗試反證法。
證法五:假設a,b,c不全為正實數(shù),則a,b,c中至少有一個為非正實數(shù)。
①若三個都是非正實數(shù),不妨設a≤0,b≤0,c≤0,則abc≤0,與abc>0矛盾。
②若兩個是非正實數(shù),不妨設a≤0,b≤0,c>0,則:
當a+c≤0時,有a+b+c≤0,這與條件a+b+c>0矛盾;
當a+c>0時,有ab+bc+ca=b(a+c)+ac≤0,與ab+bc+ca>0矛盾。
③若只有一個非正實數(shù),不妨設a≤0,b>0,c>0,則abc≤0,與abc>0矛盾。
綜上可知,假設錯誤,故a,b,c為正實數(shù)。
比較以上五種方法,我們可以看到,它們都是在肯定條件的同時否定結論,并以此為依據(jù),進行正確的推理,分別得到了矛盾(這是反證法的關鍵),但它們的矛盾形式是不一樣的,證法一與假設矛盾,證法二自相矛盾,證法三和五與題設條件矛盾,證法四與事實矛盾(這就是反證法的多樣性)。進一步分析我們還發(fā)現(xiàn),證法三和五得到矛盾的途徑是不一樣的,證法三是綜合運用假設和條件abc>0的情況下得到與a+b+c>0矛盾;而證法五是完全根據(jù)假設條件(a,b,c不全為正實數(shù))得到與題設條件矛盾,這正好證明了原命題的逆否命題:若a,b,c不全為正實數(shù),則a+b+c≤0,或ab+bc+ca≤0,或abc≤0。
一般地,反證法就是欲證“pq?”,可以肯定它的條件,而否定它的結論q(用﹁q表示),在的條件下,經(jīng)過正確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即得到一個假命題“。如果在推導矛盾的過程中只用﹁q,而沒有用題設條件p做前提,且推導出的結果是﹁p,那么這樣證明的命題才是逆否命題,如證法五;如果在推導矛盾的過程中用了題設條件p做前提,如證法三,或推導出的結果不是﹁p,如證法一、二、四,那么這樣就不是證明逆否命題。
所以,說“反證法就是證明原命題的逆否命題”,僅是用反證法證明命題“pq?”時推出矛盾的一種特殊情況,將這一特殊情況理解為本質是不對的。如果這樣去理解,那么在尋找矛盾時只會局限于與題設的矛盾,降低反證法的威力。因此,在學習反證法時必須明白其實質是“證明命題的否定是錯誤的”,而不是“證明否命題是錯誤的”,從而靈活運用這一方法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