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維章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
摘 要:班級是學生成長的沃土,班級管理則是學校管理的核心。在高中階段的班級管理中,不能按部就班,而要切實結合高中學生的特點,以“變”為主旋律,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方法,這樣才能提升班級管理效率,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為此,內容就結合高中班級管理實踐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高中;班級管理;藝術
在以往的觀念和體制中,班主任的角色被狹隘地定義為“班級管理者”,其作用沒有得到較好地發(fā)揮。角色定位直接影響班主任的工作,轉變角色,把班級像家一樣管理,讓學生喜歡它,能在溫暖中成長。
一、變“偏愛”為“博愛”,關注每一個學生
教育和管理的本質,不是讓那些所謂的“優(yōu)生”“尖子生”得到發(fā)展,而是要讓坐在教室里的,教育所面對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成長。傳統(tǒng)管理中大多班主任喜歡的就是那些聽話的“乖娃娃”,他們學習好,遵守班級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是“好學生”,自然博得老師的喜歡。而那些調皮的孩子,似乎就成了可有可無的對象,甚至很多班主任想把這些學生“踢”出班級?!捌珢邸睒O大地挫傷了孩子們的自尊心,尤其是對那些所謂的“后進生”“問題學生”“偏愛”更容易給他們造成心理陰影。
事實上,所謂的“差”“有問題”,原因并非是來自學生個體,而是受教師、家長及外在因素的影響,長期的心理暗示及評價所導致的。試問,什么樣的學生為“差”,什么程度為“有問題”,其實,這更多的是用成績這桿“稱”在衡量。變“偏愛”為“博愛”,要以寬廣的胸襟,客觀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要能慧眼識珠,看到學生的優(yōu)點。有的學生成績是較差,但他們膽大,喜歡運動,團結同學,試問,這是否又能給他們扣上“問題學生”的帽子?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值得反思。
二、變“專制”為“民主”,讓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
在“班級管理者”角色影響下,班主任自然成了班級的權威,是“號令”的發(fā)出者,是規(guī)則的制定者,是裁判,絕對的權威。班級管理之所以出現(xiàn)“專制”,一是受“科舉”制度的影響,畢竟我國教育是延續(xù)“科舉”而發(fā)展起來的;二是學校管理中,班主任充當了“管理者”的角色。于是,班級管理就是“班主任說了算”,學生成了“被管”對象,只能“他律”,難以“自律”。如此,班級的活力難以被激發(fā)。
管理,本質上不是“管”與“被管”的關系,而是“引”而讓學生“自律”,要變“他律”為“自律”,這才是班級管理的至高境界。變“專制”為“民主”,讓學生“當家做主”,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參與其中,效果更好。
三、變“粗放”為“精細”,落實到位
粗放型的班級管理不利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尤其是對學生之間的各類矛盾、糾紛有著消極的影響作用。細節(jié)往往會影響行為的結果,“精細”強調的是要把班級實務具體化落實,精細管理。如作業(yè)的管理,從作業(yè)的“收”和“發(fā)”到“修改”,規(guī)則由學生制定,管理過程(如作業(yè)的修改,針對存在錯誤的,由組長幫助成員歸納錯誤,組內討論修改并拓展到班級管理,依然不能解決則請教老師。)由學生完成。如此,把每一項班級實務都細化,落實到位,才能收到效果。
落實“精細化”管理,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每一個管理細節(jié)。以“課堂紀律”為例,班級合作制定班規(guī)后試行,以“周”為單位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反饋,反饋后吸收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對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針對違反規(guī)定的學生,要通過班級監(jiān)督委員會做其工作,由班干部對結果進行公式,督促改正。在班級實務中,要以班委為“帶頭人”,組建相應的管理“部門”,如紀律部、衛(wèi)生部等,不同的部分負責相應的管理工作,班主任更多的是引導并帶領學生進行檢查、反饋。
四、變“約束”為“開放”,提倡自主
在“專制”的體制下,班主任更多的是通過各類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學生,如“不能干什么”“什么不能做”,學生更多的是被動“執(zhí)行”,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以“成績”為方向標,強調“統(tǒng)一”,忽視學生個性,要求學生循規(guī)蹈矩,“紀律”就是“紀律”,不可挑釁。如此,學生在“被管”中,個性難以張揚,又何談創(chuàng)造能力。
由“約束”為“開放”,并不是單純的放任自流,把班級管理變成“牧羊”,而是要在建立健全班級規(guī)章制度基礎上,張揚學生的個性特點,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如班級中總會出現(xiàn)學生不交作業(yè)的現(xiàn)象,為此,以主題班會形式討論處理辦法,學生通過討論制定了“連坐制”,即若小組學生出現(xiàn)沒有交作業(yè)現(xiàn)象,該組全體學生受罰,這也就讓組內成員去監(jiān)督組員,效果就會好很多。也正是如此,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了成長,發(fā)揮了自己的作用。
“變”才會“通”,“變”才能擺脫“傳統(tǒng)”,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所面對的學生,無論是生活環(huán)境、條件,還是思想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班級管理中不能固守傳統(tǒng),而要以“變”為契機,創(chuàng)新管理,這樣才能煥發(fā)班級管理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梁月紅.淺談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心理學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1).
[2]陳桂生.“班級民主管理”意見提綱[J].江西教育科研,2002(11).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