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楊秀芳+李海燕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2014年教學質(zhì)量工程之教學研究項目,編號為:2014jyxm531]
摘要:大規(guī)模的招生模式,致使高職生源質(zhì)量參差不齊,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等往往差別甚大,而傳統(tǒng)“大鍋亂燉”的教學方法,使得某些成績較差的學生跟不上課堂進度,教學效果自然難以保證。公共英語課程在這種教育背景下,只有采用“因材施教,分類指導”,才能讓教學效果趨向于完美。在此筆者提出分層教學的方法,試圖通過這種教學方法理論依據(jù)的羅列,深入挖掘這種教學方法在高職公共英語的應用思路。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并非新生的教育事物,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國內(nèi)外已經(jīng)很多學校嘗試性應用分層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圍繞受教育對象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將受教育對象分為“A、B、C”三個層次,并賦予不同層次學生差異性的教學目標,以確保每個層次的受教育對象,都能夠得到相應的發(fā)展。相關理論研究資料顯示,無論哪門學科,只要應用分層教學方法,就必須以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個性差異作為切入口,為學生量身定制適合發(fā)展的教學環(huán)境,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學習成長。
一、高職公共英語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在研討高職公共英語分層教學實踐應用之前,有必要通過對這種教學方法理論依據(jù)的了解,掌握其基本指導思想。根據(jù)高職公共英語的特點,筆者站在“以人為本”的理念角度,認為高職公共英語分層教學以下面的幾點理論為依據(jù):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分層教學的首要理論依據(jù),在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領域中,長期以來被作為一個重要教學原則,并加以大力倡導。筆者認為,高職公共英語有必要摒棄墨守成規(guī)的類同教學模式,杜絕相同標準的教學要求,結(jié)合學生的個體情況,有的放矢地針對性教育,使得學生各盡其才。英語分層教學的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是基礎,包括學生的學習狀況等,譬如某些學生口語成績比較好,而英語寫作能力是弱項,則后期所圍繞的教學重點,應傾向于英語寫作,假設課堂上只注重全體“齊步走”,必然會某些學生的發(fā)展受到局限。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即便存在能力差異的個體學生,也具有共性特點,我們只要將共性形似的學生,合理劃分為詳細層次,并進行分層教學,必然能夠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
(二)最近發(fā)展區(qū)
在心理學的范疇中,有“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論,該理論在教育領域中,被視為研究教學與人發(fā)展關系的理論支撐。我們在高職公共英語中應用分層教學,要掌握學生現(xiàn)有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潛在發(fā)展水平,就要剖析學生的心理態(tài)勢,以及在既定教學環(huán)境下的心理變化特征。而在具體的課堂智力活動中,學生必然存在待解決的問題,教學重點只有落在這些待解決問題之上,才能夠最大限度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這種教學理論,與心理學范疇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如出一轍,高職公共英語分層教學的目的,就是將“最近發(fā)展區(qū)”推向更高水平,既要避免學生原地踏步或者退步,還要照顧基礎薄弱的學生,以免學生有自暴自棄的不良情緒。
(三)以人為本
從歐洲文藝復興開始,就開始盛行“人本主義”的教育觀念,承襲中國特色的教育,將“人本主義”的教育觀念具體化,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論,這種教育理論,糅合了學生的情感、意志、人格、智力,強調(diào)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習精神的發(fā)揮,從而能夠突破性成長。高職公共英語的分層教學,為每位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適時不僅尊重學生價值和潛能的挖掘,引導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而且主張彰顯學生的個性特長,以此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高職公共英語分層教學的實施建議
基于高職公共英語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j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務必杜絕“一刀切”和“齊步走”的教學桎梏,結(jié)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嘗試性進行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的分層:
(一)教學對象的分層
作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我們將教學對象進行分層,是為了清晰掌握學生的差異程度,以便“對癥下藥”地教學。在確定教學大綱之前,就高職公共英語的聽力、閱讀、語法、翻譯、寫作等設計試題,摸底學生的知識基礎,籍此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次。筆者在征求學生同意的情況下,選擇了146名學生作為分層對象,摸底開始后,有39名學生150分以上,劃分為A層;有61名學生在100-150分之間,劃分為B層;有46名學生在100分以下,劃分為C層。其中A層的學生,有頗為扎實的英語基礎,大約掌握1660個左右的英語單詞,對英語有濃厚學習興趣;B層的學生,大約掌握1200個左右的英語單詞,學生意愿不明確,學習過程中自控能力不強;C層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英語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缺乏,未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學對象分層后,教學目標頓然明確,適時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程度,進行針對性實施教學。但以上的分層,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空間,同時掌握分層的靈活性,基于動態(tài)的視角實施分層,教育工作必須以平和和公平的態(tài)度對待每位學生,只需要將教育對象分層的結(jié)果做到心中有數(shù)即可。
(二)教學目標的分層
教學對象的分層,是教學目標確定的基本前提,在界定教學對象的層次后,每個層次的教學對象,必然對應差異性的教學目標。筆者根據(jù)《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將“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最為主要教學目標,分層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分別為A、B、C層的學生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A層學生需掌握4000個英語單詞,其中包括3000個正確拼寫和1000個專業(yè)的英語詞匯;聽懂日常和涉外業(yè)務英語對話,語速適中讀陳述,交流時發(fā)音清楚;閱讀中等難度英語資料,能夠正確理解;80-100單詞量的命題作文,能夠在半小時內(nèi)完成,做到語法和詞句基本正確,表達清楚;借助英語詞典,將難度中等的英語材料,正確翻譯成漢語。
B層學生需掌握3200個英語單詞,其中包括2500個正確拼寫和700個專業(yè)的英語詞匯;聽懂日常交際英語對話,語速適中地簡單對話,交流時發(fā)音清楚;閱讀中等難度;閱讀中等難度英語資料,能夠正確理解;應用所學語法和詞匯,寫出簡單短文,做到語法和詞句基本正確,表達清楚;借助英語詞典將偏下難度的文字資料翻譯成中文。
C層學生需掌握2500個英語單詞,其中包括1500個正確拼寫和1000個專業(yè)的英語詞匯;聽懂日常交際英語對象,語速較慢地簡單對話,交流時發(fā)音清楚;閱讀普通題材英語資料;應用所學語法和詞匯,寫出簡單短文,做到語法和詞句基本正確,表達清楚;借助英語詞典將比較容易的文字翻譯成中文。
根據(jù)以上教學目標的分層,具體的課程目標細節(jié)部分,還要結(jié)合課程活動的具體情況,予以進一步分化。
(三)教學內(nèi)容的分層
在學校教材的基礎上,筆者按照以上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的分層結(jié)果,將教學的內(nèi)容劃分為8個單元,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內(nèi)容做出如下安排:
A層學生完成8個單元的學習,分為6個課時進行,增加聽說的內(nèi)容,大約每兩個星期進行兩次以上的英語文化聽說訓練。
B層學生完成8個單元的學習,分為8個課時進行,增加聽說的內(nèi)容,在每個課時中增加10min的聽說訓練。
C層學生只需完成6個單元的學習,并且可以在一個學期內(nèi)完成,主要增加基礎性知識的教學,包括語音語調(diào)、基本語法、基本句型等。
以筆者設計的某課時教學內(nèi)容為例,在課堂上,我設計了5幅關于學校的圖畫,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圖畫自由暢談自己的看法。其中A層的學生,嫻熟應用“career”“major”等豐富詞匯,談了自己在大學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并衍伸出自己的職業(yè)理想;B層學生主要圍繞圖畫的內(nèi)容,用“teacher”“work hard”等普通詞匯,表達畫面所體現(xiàn)的直觀內(nèi)容;C層學生需要在老師的提示引導下,根據(jù)老師提出的簡單問題,進行簡單回答。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分層教學并非教育工作者單方面的工作,分層教學強調(diào)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因此在學生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筆者建議讓學生自備檔案袋,將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學習計劃、學習效果自評、課程調(diào)查資料、學習成績等,匯總后進行終結(jié)性評價,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清楚了解自己存在的學習問題,并逐步形成自覺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譬如筆者在完成以上課時之后,就英語的聽力理解、語法結(jié)構(gòu)、閱讀理解、翻譯、寫作等,進行綜合性評價,其中聽力理解共15題,包括問話、對話、聽寫等,題型為多項選擇和填空,所占百分比15%,時間分配15分鐘;語法結(jié)構(gòu)20題,包括詞匯用法、句法結(jié)構(gòu)、詞形變化,題型為多項選擇和填空,所占百分比15%,時間分配15分鐘;閱讀理解共25題,包括語篇,題型為多項選擇、填空、簡答和匹配,所占百分比35%,時間分配40分鐘;翻譯共5題,包括句子和段落,題型為多項選擇、段落翻譯,所占百分比20%,時間分配25分鐘;寫作1題,包括應用性文字,題型為套寫、書寫,所占百分比15%,時間分配25分鐘。通過以上測試卷,A、B、C層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感受力等一目了然,這也正是高職公共英語分層教學的最終目的所在。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方法在高職公共英語中的應用,要求在不脫離教學大綱和課程要求的基礎上,緊扣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等情況,進行各個層次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時“因材施教”,圍繞具體學生的薄弱項,進行補救性教學。筆者通過課時的設計,找出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狀況,在后期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上,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安排。文章通過研究,基本明確了分層教學方法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方法,但具體需要結(jié)合實際教學環(huán)境條件和要求,進行靈活地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鄭洪成.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分層教學效果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04):86-87.
[2]刁曉丹.高職院校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與啟迪[J].北方文學(下),2015(04):206.
[3]王暉,王瑩.高職英語分層教學現(xiàn)狀及利弊分析[J].科技資訊,2015(01):154.
[4]孫國鳳.與專業(yè)相結(jié)合的高職英語分層教學新模式探索[J].職業(yè)時空,2015(04):45-47.
作者簡介:張云(1982.5-)女,安徽亳州人,碩士,單位: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楊秀芳,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
李海燕: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