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仕英
摘 要: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也是基礎內容,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都是建立在識字教學的基礎上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方式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很多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都對識字教學進行了研究,他們希望能夠通過情境化課堂的開展來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上課時為學生營造一定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情境化教學以人為本,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讓學生能有更多的自我發(fā)揮空間。將情境化教學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能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并深入理解語文知識。
一、情境化課堂建設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情境化課堂當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與識字教學有關的情境,如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旋律優(yōu)美的音樂、趣味形象的視頻動畫、引人入勝的故事等,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與小學生追求新鮮事物的性格特點相貼合,進而使其能夠之中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
2.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在小學語文當中漢字學習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而學生在小學語文階段需要記憶和熟練掌握上千個生字生詞,因此導致學生有著極為沉重的以及負擔,而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教師主要是通過單純的反復抄寫以及“死記硬背”的方式,不僅導致學生無法準確理解字的結構、內涵而且容易導致小學生喪失對識字學習的興趣。通過情境化課堂,教師能夠充分運用學生的想象力,采用形象記憶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到漢字之間的聯(lián)系,從整體的角度完成漢字學習,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同時也能夠夯實漢字學習基礎,幫助其學會靈活運用漢字,增強語文綜合能力。
3.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情境化的課堂下,教師將徹底不再使用傳統(tǒng)的跟讀法、臨摹抄寫法、強制記憶法等教學方法,而是通過結合識字教學的具體內容,創(chuàng)設與之相關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通過進入教學情境,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與以往所學知識,在教師的適當引導和其他學生的配合幫助下采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方式完成漢字學習。學生將在此過程中親自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并且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考能力。
4.激發(fā)學生情感共鳴
情境化課堂當中教師將會借助移情效應,拉近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利用充滿意境美、內涵美的情境幫助學生感受漢字的結構美、韻律美等,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能夠加深對漢字的喜愛,同時提升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的流程
情境教學是小學教學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教學方式,能有效將學生代入課堂,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且能較大程度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如何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呢?首先,教師應選擇符合學生興趣、特點和需求的教學內容,并結合實際生活不斷豐富漢字教學資源,融入情境教學之中,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上課的激情。其次,教師在設計情境時應突出一些漢字的重難點問題,以重難點知識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快速地明白所學字的形、音、義。最后,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己對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拓展,教師可讓學生將學習到的字放到新的環(huán)境中進行再認識,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三、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的方法
1.在識字教學中融入故事和游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非常重要,這也是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將故事、游戲融入教學中。這樣不僅能有效吸引小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以及教師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語文《獅子和兔子》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各種動物的圖片,如課文中提到的獅子、兔子、紅螞蟻等,用生動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將提前準備好的帶有動物圖片以及文字的卡片展示給學生。其次,教師對課文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課文的內容。再次,教師告訴學生下面要進行一個小游戲,就是讓學生分別飾演各種動物,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表演,表演時學生手上要拿著寫有相應名字以及畫有相應圖片的動物卡片。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表演進行總結,同時也是對課文內容的總結。教師通過融入故事、游戲的教學方式,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能讓學生在游戲中無意識地對要學習的字進行記憶。
2.將音、形、義教學相統(tǒng)一
語文的教學離不開文字的學習,而文字是中華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現(xiàn)在人們交流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文字的教學非常重要。小學生的識字教學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科學的方法是學習能力提高的前提。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識字方法的培養(yǎng)。
例如,對二年級語文《丁丁冬冬學識字(二)》進行教授時,首先,教師可將自帶的各種人體器官卡片展示給學生。其次,詢問學生是否認識卡片上的器官,這時學生會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對嘴、鼻子、眼睛、耳朵等人體器官進行學習,這都是每個人身上所具備的。因此,這些人體器官卡片能快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再次,教師對學生開始識字教授。教授時,教師需要學生準確地發(fā)音,并且通過卡片上的字,讓學生記住它的形狀與字所對應的意思。最后,教師還可拿出沒有字的卡片與有字卻沒有圖片的卡片,讓學生進行配對學習。字形、字音、字義是學生在學習識字過程中要重點學習的知識點,教師通過情境化的課堂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將字的音、形、義進行統(tǒng)一的學習,還能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構建情境化課堂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模擬課文情境,也可以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教學內容相結合,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來創(chuàng)設情境,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一些活動來創(chuàng)設情境。
參考文獻:
[1]張彪.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教學策略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2]于佳琳.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主體參與[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6(4):118.
[3]靳紹鐸,曹淑梅.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2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