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桂榮
【摘 要】初中語文課程逐漸走向綜合性,系統(tǒng)化。伴隨著知識廣度增大對知識理解的要求標準提高,語文課的講授難度也增大。所謂方法決定成敗,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好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基礎和保障,也是語文教學探究的重點。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方法 特征 類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43
學生在完成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之后,進入更高階段的語文學習,初中語文和小學語文的縱深度截然不同的。而隨著教育的改革進程的深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課程在各方面的要求都有所提高,知識的廣度加大了,難度加深了,知識的綜合性加強了,課程標準做出的要求也悄然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那么,要如何適應這種變化?隨著國家教育事業(yè)的更新?lián)Q代,我們的教學方法也需要作出調(diào)整和改變來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標準。
一、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和工具性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我們在探究它的教學方法就要注重其基礎性。因此,我們要保證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掌握到最基礎的東西。比如“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初中語文在基礎知識方面,并不如在小學語文強調(diào)得多。但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更高了。因此,我們在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地將基礎知識納入到課堂中講授,而不是要求學生自行掌握。然而對待基礎知識,教師亦不能逐字逐句一一講授,因為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領(lǐng)悟能力均有所提高。初中語文知識廣度增大,小學式一一指導已不符合這一階段。不依靠學生自行學習基礎知識,并不意味著老師全盤代理,應該鼓勵學生的自主性,嘗試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積極主動地自我學習。
二、初中語文具有一定的人文思想性
如果說,小學階段的語文更強調(diào)基礎,那么初中語文就更注重學生從課本中體會到的人文思想了?;A性和工具性著重在記憶和練習,而人文思想性著重在領(lǐng)悟和感知。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究上,我們要注重對學生領(lǐng)悟力的培養(yǎng)。我認為,這一方面旨在引導出學生的感性思維。學生的感性思維,在閱讀理解和寫作這兩方面將有明顯展示。學生的感性思考充足,就能輕易做好閱讀和寫作。另一方面,如果學生多作閱讀和寫作練習,感性思維也能得到一定的加強。因此,這兩方面可以相輔相成。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學生能接受更多的訓練。比如,讓學生多接觸有內(nèi)涵深度的文章和詩歌,帶領(lǐng)他們一起來理解感悟。在學習一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了解作家的生平經(jīng)歷,了解其逸聞軼事,從而了解到作家的思想情操和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這些皆能鍛煉學生的感性思維。
三、初中語文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總的來說,語文本身就屬于一個偏感性偏思維性的學科。語文課堂上,從幾千年前的詩經(jīng),到當代作家的散文。從天空宇宙到江河大川,從個人情趣到國家榮譽,從文化歷史到政治經(jīng)濟??梢哉f,語文課堂無一不涉及。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也應該遵循這一特征,創(chuàng)建開放式課堂。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和學生一起參與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倡導言論自由。
四、語文具有一定的外延性
我們知道,語文是一門具有相當綜合性的學科,涉及到的知識十分廣闊。政治、經(jīng)濟、歷史、哲學等均有所涉及,都與語文關(guān)系密切。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不能思維閉塞,要看到語文的延伸性。比如,我們所學習的一些古文就涉及到大量的歷史知識。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在語文中學習歷史,在歷史中發(fā)現(xiàn)語文。鼓勵學生平時多閱讀課外刊物:報紙、雜志、小說等。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從電視,網(wǎng)絡,街頭標語,廣告牌等地方收獲到語文知識。只要留心,處處都是學問。
五、語文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性
語文的實踐應用,在我們身邊時時刻刻都存在著。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實踐應用的能力,鼓勵學生多讀多寫,活學活用。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語文成績,又將優(yōu)秀的語文素質(zhì)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相互提高,相互促進。
六、教學方法
以上,我根據(jù)初中語文的基本特征來討論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下面,我要結(jié)合課文類型來進行教學方法的探討。
(一)文言文
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是,理解文言文始終是學生最棘手的難題。我認為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強調(diào)文言文語感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反復閱讀,甚至能達到背誦的程度。讓學生把每一篇文言文吃透,這樣才能讓他們戰(zhàn)勝心里對文言文的恐懼感。如果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就會更加讓學生心生懼意。
(二)古詩詞
在講授古詩詞的時候,我認為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調(diào)動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不應該一味追求詩歌的翻譯,要鼓勵學生融入到古詩詞即時的情景中去,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詩歌內(nèi)涵的理解。重點在于詩歌的意義和內(nèi)涵,而不在于精確的釋義。同時,要重視學生對詩歌意象的總結(jié)與領(lǐng)悟。
(三)現(xiàn)代散文
散文往往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融為一體。抒情散文以表現(xiàn)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抒發(fā)作者的感情為主,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往往直抒胸臆,表達愛憎。而敘事散文則是以敘事寫人為主,其特點是:敘事,情節(jié)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寫人,形象不求豐滿但要鮮明,敘事散文中的情,滲透在文章字里行間。因此,我們在教授散文的時候,首要的是讓學生了解到散文的特征,辨別出散文的類型。再教會學生抓線索,識文眼。教師不能把線索和文眼直接傳述給學生。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只需要教授一般的方法就可以了。
(四)小說
語文課本上的小說,一般是節(jié)選一部分精彩章節(jié)。對于中學生,小說的選取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志趣和寫作技巧。對于文意的理解和內(nèi)涵的領(lǐng)悟,并沒有做出很高的要求。因此,在學習小說的時候,教師應該重在將小說的趣味性展示出來,而不是對文本進行條分縷析。同時,重視對文本寫作技巧的總結(jié)和講授,可以讓學生嘗試運用仿寫。
(五)說明文
說明文因為具有極強的說理性和科學性,它往往客觀又直觀。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能力和科學精神。教授授課的時候也應該在這兩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同時,重視講授說明文的說明技巧,讓學生從里面獲得一些寫作的技能。
總之,我們都知道,好的方法是事情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成功的基石。但凡討論教學,就離不開方法這一環(huán)。而結(jié)合現(xiàn)今的教育情況,更是要結(jié)合現(xiàn)代語文學科的特征來進行教學方法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