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濤
【摘要】近年來教育改革要求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隨著改革的趨勢,高中作文在現今的寫作要求中有所改變,更加傾向對“任務驅動型”的關注。因此,教師應在授課中指導學生寫好此類文章,更好地適應高考作文改革,獲得較高的成績?!叭蝿镇寗有汀睂懽饕笫羌訌娭噶睿岣呶恼碌尼槍π?,調動學習思維力,學會在材料中找尋主旨,從而確定作文的立意并全方位闡述。
【關鍵詞】教學改革;任務驅動;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任務驅動型”寫作要求在前年被相關教育界認識并提出。提出后受到眾多人士的關注,并且逐步實行到日常教學中。此種寫作方式是近些年考試的熱點,如在2016年的全國卷中要求用此類形式作答。但由于其提出時間較短,學生還不能夠準確應用此種寫作方式,學習效率有所下降。很難從先前的模式中走出來,有時甚至是想凸顯“任務驅動”型寫作手法,但效果不盡如人意。教師應注重分析新型作文的內涵及要求,以便學生理解。
一、任務驅動型寫作概述
此種理念最早由國外學者提出。歐洲及美國的學者在日常寫作中愿意選擇此類手法。其在思想、寫作的客體(對象)等方面具有驅動性,依據每篇文章要求不一樣,體現不同的主旨。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應注重對材料的分析,認真審清題目,發(fā)揮獨立思考能力與自我創(chuàng)造力,學會變換思維方式,嚴格依據材料要求書寫。
“任務型驅動型”寫作要求與傳統(tǒng)文章有所不同。改革前的作文在閱讀所給材料后可以發(fā)揮自身的想象或是離開材料,自己去論述觀點,文章主要看重的是立意,與材料的觀點聯系不大?!叭蝿镇寗有汀睂懽髋c材料的聯系較為緊密。依據材料的內容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傮w區(qū)分便是改革前的寫作僅是單一的論述,任務驅動關注材料本身,以某一論點為切入點,精準分析與概括,不單是簡單的空論,不能離開材料寫作。
二、任務驅動在寫作中的具體使用
(一)分析材料并運用知識
由于高考作文的改革時間不長,學生在理解及運用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教師在授課中不應給學生過多壓力,讓其在放松的情況下學習課程內容,能夠帶來更大的獲益。所以,課堂環(huán)境十分重要,應在輕松及愉快的氛圍中享受學習的過程,教師應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其掌握不到位的知識點。避免出現學生不理解問題但又不愿說出口的情況。讓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準確且扎實,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書寫文章時,教師應提前告知學生所要講授的內容,向學生尋求意見,授課中若加入了學生所傾向的部分,其學習興趣會逐步提高,課程內容的記憶便更為快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達到標準后,教師再進行第二個知識的教學,切莫速度過快影響學生的理解。通過此種方式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我分析材料的能力并運用所學知識寫作,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二)精心挑選與計劃任務
選擇好的任務類型并在授課中制訂計劃,利于“任務驅動”寫作的整體發(fā)展。并且其所占比重較大,因此,教師在授課中應按照教案的授課分配,時間安排及教學要求等多方面予以考慮,挑選出最佳的任務。第一,應根據教學要求選擇合適的任務類型。任務的挑選不能僅求新意,應依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挑選。學生學習起來應感到輕松并能夠接受,且符合作文改革后的要求。第二,挑選的內容必須簡單。因為學生剛接觸此類寫作手法,若突然提高難度學生在一時間無法接受,課堂的效率自然不高。逐漸會失去興趣,影響學生的心態(tài)。第三,任務的挑選與計劃應具有全面性。在任務中體現多種寫作手法及要求,能夠加強學生的能力,面對一些較為復雜的任務亦能夠有效處理。在寫作手法與思維調動方面要有較高的能力。
三、加強“任務驅動型”寫作的對策
(一)培養(yǎng)分析能力
“任務驅動型”寫作的重要部分便是在眾多的材料中找尋到寫作的主旨,即能夠自我分析出材料隱含的內容。學生通過自我分析找到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寫作符合要求,成績定會有所提高。因此教師在授課中應給予學生較多的時間,鍛煉其寫作的能力。讓學生在材料中找尋出正確的文章主旨,分析每篇文章是否具有相同部分,讓學生仔細觀察與研究,最后按照文中所給要求定主題。通過此種方式能夠鍛煉學生分析文章的能力,在正式考試中便能夠準確找到寫作的要求且節(jié)省一定的時間。
(二)仔細研讀材料
作文的寫作能否找尋到立意的前提便是能否仔細研讀材料的內容。當學生拿到一篇作文時,其應先多讀幾遍材料,切莫僅大體閱讀后便直接寫文章,此種方式易丟失部分隱含的要求,從而丟掉本不該失去的分數。因此,學生應仔細研讀材料,從整體角度理解內容要求。對材料的理解要透徹,不能簡單思索后就得出結論,要從內容中人的描寫、物的表述等方面綜合考慮。當整體上理解了文中的內容,仔細研讀了材料反映的細節(jié),文章質量才會有所提升,主旨的找尋便相對準確。
(三)綜合培養(yǎng)學生
對學生的教學不能僅從一個或是兩個方面授課,應在整體上對其培養(yǎng),全方位加強學習與寫作能力。對作文內容要有較強的分析力,前文論述到,學生掌握了文章的寫作特點,便能夠抓住主旨,較好地完成寫作。因此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應首先應從分析力開始。讓學生多閱讀材料,當其積累到一定的水平時,在速度方面便有較好的提升。逐漸從量的積累轉到質的飛躍,寫作的層次穩(wěn)步提升。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思考。教師在授課中多講解些不同類型與要求的材料,學生在理解時便會有一定的記憶。當面對與此相類似的內容時,學生的寫作能力便會增強,中心思想的把握亦會準確,從而寫出高質量、有深度的文章。
四、結論
當今教學改革已經表明“任務驅動型”作文是今后高考的重點。其能夠在日常授課中轉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從不同角度來思索文章的含義,并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精準把握材料的中心論點,寫出質量較高的文章。因此,教師在授課中應教會學生理解材料所講內容,多角度思考文章的論述點,并注重分析文章內容包含的隱藏意義,以此提升學生整體寫作能力,更好地適應改革后的作文要求。
參考文獻
王玉強,馮希娟.高考作文命題“新”形式——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特點分析[J].語文建設,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