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效率?尤其是在農(nóng)村師資力量不充足的情況下該怎么做?這個問題,成為每一個老師非常頭疼的事。在長期的工作經(jīng)驗中我體會到了利用多文本讀寫結合的方式是提升語文課堂效率的比較科學的方法之一。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語文;多文本;讀寫結合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讀寫結合”成為了當下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我們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不能只關注文字上寫了什么,更要注重文章的寫作意義、寫作原因、該怎么去寫。在領悟了文章中各種表達技巧的同時,要會活學活用,做到讀寫結合,讀中有寫、能夠繼承和發(fā)揚前人積累的寶貴經(jīng)驗,同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探索出語文學習的新途徑。
一、 多文本讀寫結合在農(nóng)村小學課堂的重要性
我國是農(nóng)業(yè)大國,農(nóng)村人口占了總人口的大多數(shù),所以農(nóng)村的教育問題也顯得至關重要。農(nóng)村小學教學中,因為師資力量薄弱,所以有很多問題難以解決。為了提高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育的質(zhì)量,我們需要研究出更適合的方法,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根據(jù)多方實踐,發(fā)現(xiàn)了多文本讀寫結合的教育方式更適合農(nóng)村教育教學。讀寫結合能夠在教學中很好的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能夠提升語文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同時多文本讀寫結合既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又可以增加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能力。
二、 依托文本,拓展閱讀
(一) 比較鑒賞,感知內(nèi)容的精彩
語言是一門非常神奇的藝術,它不僅能讓人與人直接進行溝通,還可以準確的表達要讓別人理解的內(nèi)容。語言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優(yōu)美、鮮明的個性、巧妙的構思、深刻的主題等。所以,閱讀和寫作的第一步就是發(fā)掘文本的精彩內(nèi)容,感受不同題材表達相同的意思。
例如,《開國大典》前面進行了很多場景、人員的描寫,讓人們能夠感受到場面的浩大。文章里運用了“排山倒海”“四面八方”“傳到長城內(nèi)外,傳到大江南北”這樣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雖然很多,但我們的人民有的團結、奮發(fā)的精神。很多時候一些詞語和語句就能帶領我們感受場景,融入其中。然后利用同樣的感受讓學生學習《明天更輝煌》、《棗核》、《望大陸》等本單元其他課文,讓學生感知通過不同題材,不同形式來表達熾熱的愛國情懷,感受華夏兒女對祖國母親的赤誠的愛。
(二) 分辨文本特色,重視情感體驗
我們都知道在語文學科中要有更多的體驗和感悟,而不光是理性的邏輯思維分析。在學習抒情散文時,語言的情感體驗是更為重要的。我們在閱讀時要回歸到本心,才能感悟出文本中更深層的韻味。利用課文在文體或內(nèi)容上比較相似的進行這方面的指導閱讀,會事半功倍。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把小女孩的想象,以場景的模式描繪出來。小女孩四次劃亮了火柴,分別看到了“火爐”“燒鵝”“圣誕樹”和“奶奶”。通過看到的這些場景,來解讀小女孩內(nèi)心的渴望,溫暖、吃好、生活好并且有家人的陪伴。然后指導學生學習《稻草人》、《寓言兩則》等童話、寓言讓學生領悟蘊含的情感和哲理。
(三) 深化閱讀,拓展延伸
語文S版教材中有不少名篇名著的節(jié)選或者縮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在課文學習前后,安排學生去讀一讀原文或者原著,讓學生在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的閱讀過程中,更好的理解文本,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名著、名篇的閱讀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如由《賣火柴的小女孩》拓展到《安徒生童話》等有關童話的書籍,由《孔明借箭》延伸到《三國演義》等有關歷史的書籍。
三、 巧用文本,提高讀寫的有效性
(一) 感受人物形象,學習寫作方法
人們都知道,刻畫人物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中經(jīng)常運用到的描寫方式就是動作描寫。在文本中動作描寫可以讓人物變得“活”起來。例如在《“沒頭腦”和“不高興”》一文中,通過對“不高興”和“沒頭腦”不同的性格和做事方式進行描寫,刻畫了不同的人物形象。首先,名字就是他們的特征,沒頭腦記性差,不高興喜歡和別人對著干,并通過“沒頭腦”幾次三番回家拿東西,和“不高興”非要和別人走不通的路這兩件小時,更深刻的展示了人物的缺點。同時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屬于內(nèi)心自白法,這種寫法最能清楚地表明人物的心跡,也從另一個側面豐富了人物性格。本文還運用了想象的手法,假設有個仙人,完成了他們的夢想,讓他們感受自己的缺陷即使成功了,也會給別人造成負擔,促使他們?nèi)ジ倪M自己。用這樣的形式來教育我們有缺點一定要及時改正。我讓學生以第一人稱的形式感受“不高興”和“沒頭腦”的心理活動,從而真正體會作者抓住人物的性格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方法。結合學生學習體會,讓學生用第一人稱形式來一次小練筆,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二) 結合文本精彩片段,指導學生寫作
在閱讀文本的時候,首先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欣賞重難語句。然后在學生閱讀到文章高潮時再去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模仿文章去寫作。這樣既完成了教學要求,又使得學生在過程中練習了讀寫的能力、養(yǎng)成了讀寫的習慣,而且還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真可謂是一舉多得。例如在學習過《火燒云》一課精彩片段描寫,可以讓學生結合日常觀察的云彩的形態(tài),寫一寫還有什么樣子,以及云彩的形態(tài)變化。
(三) 運用教材習作資源,獲得寫作提升
語文教材中的資源也是很豐富多彩的,老師要帶領學生在學習清楚文本的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之后,帶他們能轉換另外一種語言,另外一種形式,通過練筆的方式加深對課文的了解。促進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感受、去理解、去分析。例如在學習過《豐碑》一課后,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面對軍需處長的將軍,當他轉身后看到他身后戰(zhàn)士們會有怎樣的神態(tài),怎樣的步履……然后學生寫下來,彼此交流,共同提高對文本的理解。
郭沫若說:“ 胸有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閱讀只是過程,感悟創(chuàng)作是結果;二者相輔相成。恰當運用多文本讀寫結合的方法,能使我們的課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參考文獻:
[1]劉久香.農(nóng)村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9):28.
[2]謝瓊瑤.本是連理枝 應綻并蒂花——淺談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J].作文教學研究,2013(05):21-24.
作者簡介:
趙景麗,河南省信陽市,高店鄉(xiāng)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