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瑜??
摘 要:在傳統(tǒng)文化中,民間音樂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并能夠有效反映出我國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然而,隨著大量現(xiàn)代音樂形式的不斷興起,致使我國民間音樂正朝著不斷衰敗的方向發(fā)展。因此,怎樣能夠更好地傳承并發(fā)展我國民間音樂,已經(jīng)成為當下社會重點討論的話題。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融入民間音樂,不僅能夠使民間音樂得到有效的傳承,同時也能夠促進幼兒園的良好發(fā)展。本文重點圍繞幼兒園音樂教育,分析了在教學中融入民間音樂的必要性,并針對幼兒園音樂教育中民間音樂資源的有效滲透進行了重點探究,希望能夠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民間音樂;幼兒園;音樂教育;必要性;應用研究
一、 前言
在我國,民間音樂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是凝結著人民智慧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方式,具有較強的鄉(xiāng)土性、群眾性以及多功能性。在幼兒園的教育中,音樂教育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其關乎著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將民間音樂元素融入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中,不僅能夠推動幼兒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同時對我國民間音樂的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中,幼兒教師應該注重對民間音樂元素的開發(fā)以及利用。
二、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融入民間音樂的必要性分析
對于我國的民間音樂而言,其種類比較繁多且內容豐富,承載了我國大量的民族文化。民間音樂充分體現(xiàn)出我國各個民族的風土人情以及發(fā)展歷史,是社會以及民族狀況的一種真實反映,描述了社會中的實踐活動,傳承了我國的音樂文化。我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以真善美為追求目標,并和傳統(tǒng)美德相結合,體現(xiàn)出和諧與道德。加之,民間音樂的較強藝術表現(xiàn)力,完全不受大眾審美的約束,具有非常鮮明的變化形式,內容與人們的追求相符合。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民間音樂卻受到許多現(xiàn)代音樂形式的沖擊,并因此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使其發(fā)展和傳承受到阻礙。因此,我國民間音樂應該跟對時代步伐,不斷創(chuàng)新,將時代的特質展現(xiàn)出來。
學齡前教育是孩子學習知識的關鍵階段,且環(huán)境影響著幼兒大腦的發(fā)展。所以,倘若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中就滲透我國民間音樂的相關知識和技能,那么必將對幼兒的發(fā)展帶來重要的影響?,F(xiàn)階段,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對民間音樂的價值有了正確的認識,并在幼兒音樂教育中融入民間音樂元素,這能夠有效推動我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的傳承以及發(fā)展。所以,幼兒教師應該大力加強民間音樂的推廣,提升幼兒對民間音樂的喜愛,使我國傳統(tǒng)藝術得以良好的傳承以及發(fā)展。
三、 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中有效滲透民間音樂的必要性
(一)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滲透民間音樂,能夠提升幼兒的民族審美觀
對于幼兒教育而言,其是幼兒終身教育的重要基礎。其中,美育教育的開展則是通過藝術教育而實現(xiàn)的,這關系著幼兒的情感教育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在分析民間音樂的構成時,就需要涉及宗教信仰、文化思想以及審美和價值觀念等內容。作為音樂的一種形式,民間音樂的滲透自然對幼兒的情感以及人格起著積極的作用。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欣賞《梁祝》這首樂曲,其產生于我國江南地區(qū),具有十分濃厚的江南特色,在民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流傳,表現(xiàn)出江南地方的風土民情以及地方特色。通過讓幼兒欣賞這首歌曲,不僅能夠振奮幼兒的民族意識,同時也能夠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幼兒園中得到良好的傳播,促進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同時,在感知文化的基礎上,幼兒也能夠逐漸形成尊重讓人以及平等待人的良好習慣,從而使幼兒萌發(fā)出尊重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
(二)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滲透民間音樂,能夠豐富幼兒的音樂感知力以及想象力
音樂能夠使生活變得愉悅,同時使人獲得高尚的情感以及美感,與此同時,音樂也能夠推動幼兒智慧的發(fā)展,緩解幼兒情緒,并使幼兒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民間音樂是我國民族傳承下來的瑰寶,具有獨特的價值。我國的民間音樂具有五聲調式,這點恰巧與幼兒對旋律的認識規(guī)律相符合,例如,揚州著名民歌《茉莉花》。在幼兒的想象力方面,民間音樂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許多民間音樂中都蘊藏著美麗的故事和傳說。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欣賞葫蘆絲樂曲《竹林深處》,一位美麗的傣族姑娘在竹林里翩翩起舞。這樣,在幼兒的大腦中,就會對傣族人民的生活留下美好的印象。通過為幼兒展現(xiàn)民間音樂文化中的美好以及神秘,就猶如為幼兒插上一對想象的翅膀,使其在民間音樂中不停翱翔。
(三) 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滲透民間音樂,能夠增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情感
幼兒家長通常具有一定的社會閱歷,幼兒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使幼兒園缺乏社會資源的現(xiàn)狀得到彌補,通過家長的參與,為幼兒開展多姿多彩的民間音樂活動,進而激發(fā)幼兒對民間音樂的喜愛。例如,開展幼兒園親子日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動作比畫或者哼唱的方式將民間歌曲表現(xiàn)出來,然后由家長和幼兒共同猜一猜教師表現(xiàn)的是哪一首歌。通過這些多樣化的學習形式,使親子關系能夠在愉快的氣氛中得以更好地構建,進而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在我國,傳統(tǒng)民間音樂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其不僅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將民間音樂融入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中,不僅能夠使民間音樂得到有效傳承,同時也能夠促進幼兒園的良好發(fā)展。所以,幼兒教師應該對民間音樂教育給予一定的重視,并將其作為培養(yǎng)幼兒民族審美觀、音樂感知力、想象力以及情感的重要素材,促進幼兒的綜合素質得以有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紀璐.蒙古族民間音樂在幼兒教育中的整合與滲透[J].當代音樂,2017(21):49-50.
[2]代苗.隴南民間童謠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甘肅高師學報,2016,21(04):63-66.
[3]陳榮.幼兒園民族民間音樂教育發(fā)展路徑研究——以湖北省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32(03):114-117.
作者簡介:
丁瑜,云南省曲靖市,曲靖市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