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桂華
(膠州市初級實驗中學,山東 膠州 266300)
摘 要: 針對既不勤學又不守紀的“后進生”,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尊重和賞識,是讓“孫悟空”信服的前提;嚴格要求,是促使“孫悟空”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法寶;讓“孫悟空”去取經(jīng),是讓“孫悟空”健康成長的最佳途徑。
關(guān)鍵詞: 尊重 賞識 心靈教育 后進生轉(zhuǎn)化
在班級中,學生大約分為這樣幾類:第一類品學兼優(yōu),屬放心型;第二類學習成績一般或后進,但兢兢業(yè)業(yè)、勤學守紀,多督促、指導方法即可;第三類是既不勤學又不守紀的后進生。他們通常精力旺盛,調(diào)皮好動,厭惡學習,貧嘴多舌。上課惹老師生氣的是他們,課下不完成作業(yè)的是他們,自習課不守紀律的是他們,給班級扣分的還是他們,因為他們的存在大大擾亂了班級的正常秩序,他們就是班級中那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直接影響良好班風的形成[1]。在班級管理中我們必須正確引導這些“孫悟空”,讓他們信服老師、融入班集體、養(yǎng)成良好習慣、健康成長。下面我就談談在這方面的做法:
一、尊重和賞識,是讓“孫悟空”信服的前提。
“孫悟空”之所以反上天宮是因為得不到尊重和賞識。他對觀音菩薩言聽計從,也是因為他從菩薩身上感受到一種關(guān)愛和尊重。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zhì)來說,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蔽覀儜米鹬貙W生,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天然稟賦及個性特點,在此基礎(chǔ)上因材施教,必然會事半功倍。
班級中孫悟空性格各不相同,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渴望得到尊重和賞識。
在驕陽似火的操場上,我和學生同跑同練,閑暇時便和他們聊天,短短的三天軍訓結(jié)束時,我基本記住了學生們的名字,也大體了解了的他們畢業(yè)學校。同時也知道,他們對于新學校新老師新班級充滿期待,希望給同學和老師留下好印象,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于是,我在軍訓結(jié)束時舉行了“握手儀式”,告訴學生:“現(xiàn)在你們都是中學生了,不再是小孩子,老師也不想以小孩子的身份界定你們,今天我想和你們進行一次握手,作為師生見面的儀式,在這三年里老師平等地待你,尊重你。同學們也要像大人一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后來這件事被學生寫到了日記里,學生慧這樣寫道:“當盧老師和前面同學握手的時候,我感到很好笑。但不知為什么,當老師走近我時,我感到心在咚咚直跳,當她握著我的手對我說‘努力!的時候,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感覺到來自老師的尊重,對這個才相識的老師有種無比的親近感?!?/p>
尊重是賞識的基礎(chǔ),賞識更是讓孫悟空能夠信服的關(guān)鍵。剛拿到花名冊,一個和我關(guān)系較好的老師就指著我班奇的名字(孫悟空1號)告訴我他的斑斑劣跡:和老師頂撞,不跳課間舞,不守紀律,常常在校園里哭不肯進教室……在點名時我特意認識了這個“孫悟空1號”,發(fā)現(xiàn)他就是我剛進教室時發(fā)現(xiàn)的那個最能說的同學之一。在軍訓的隊列中,為了避免肢體接觸到和他相鄰的女生,他寧可斜著身子走路;當你在臺上講話時,他會理直氣壯地打斷你;新校服發(fā)下第二天便成了大花臉,書桌亂得像垃圾堆,……但他也有優(yōu)點,就是聰明、真誠、做事認真、原則性強。根據(jù)這一優(yōu)點,我找他談了一次話,告訴他,在我心目中他是個很有前途的學生,并任命他為舍長。在小學連組長都沒當過的奇感受到老師對他的信任,在宿舍管理中要求特別嚴格,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老師的要求,他們宿舍是我班紀律、衛(wèi)生最好的宿舍。第一個大休結(jié)束時,我給他媽媽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孩子的表現(xiàn),結(jié)果他媽媽洋洋灑灑回了三大張信紙,寫了孩子來我校后的巨大變化,告訴我說孩子說:“初中老師和小學不一樣,他在這里很愉快……”后來雖然他犯錯不斷,但整改很快,期中考試時家長會材料上,他的違紀次數(shù)還名列前茅,期中考試后的班務記錄違紀欄上,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他的名字。期末考試他名列班級25名。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蔽覀兊馁p識,會產(chǎn)生皮格馬利翁效應[2]。
二、嚴格要求,是促使“孫悟空”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法寶。
當孫悟空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像觀音菩薩那樣及時幫助他們渡過難關(guān)。當然,我們別忘了給他們上一道“緊箍咒”,如果沒有了這道“緊箍咒”,那么取經(jīng)路上,十個孫悟空早跑光了。學生猶如一棵棵正在成長的小樹,既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又需要剪枝除蟲的管理。我們要按照中學生行為規(guī)范嚴格管理他們,培養(yǎng)他們遵守行為規(guī)范的好習慣。這個“嚴”字就是孫悟空頭上的那道“緊箍咒”。我接班的第一天起,就制訂非常細致的班規(guī)。班規(guī)的條款、形式和內(nèi)容都體現(xiàn)了一個“嚴”字。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這個班主任是比較嚴格的,在她班上是有紀律約束的。開學后的第一個班會,我就詳細講解、宣讀,要求學生舉手表決而后通過。當有學生第一個違反了班規(guī)時,就嚴格地按照班規(guī)的具體條款,對違紀的學生進行獎罰分明的處理。處理了第一個學生后,班上其他學生就會有一種共同的認識:班主任說話算數(shù),說到做到,并且獎罰分明。這樣對于班中的“孫悟空”們也起到了阻嚇作用,平時一些不太符合班規(guī)的行為會因此有所收斂,為形成良好班風奠定基礎(chǔ)。另外,在班中嘗試實行了合作學習,提出了“不讓一個伙伴掉隊”的口號,安排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與后進生同桌,提醒、督促后進生遵守紀律,課余當“小老師”輔導學習,幫助改進學習方法,且每天一匯報,我根據(jù)匯報情況,獎優(yōu)懲劣。剛開始有些學生不理解,認為管得太嚴。我就以“嚴師出高徒”的故事教育他們:如果我不嚴格要求你們,你們都不成了“低徒”了嗎?學生的笑聲,化解了他們的“怨氣”。他們心中明白:“嚴格要求”才是真正的愛。之后,班上很快形成了守紀律光榮、違反紀律可恥的風氣。在嚴格的紀律約束下,學生漸漸有了紀律觀念,慢慢地養(yǎng)成了遵守紀律的好習慣[3]。
三、讓“孫悟空”去取經(jīng)是讓“孫悟空”健康成長的最佳途徑。
班級中的這些后進生,正是因為無事可干,又不愛學習,精力沒處用,才常常做出一些驚人之舉。上天入地無所顧忌的孫悟空最終能修成正果,是因為佛祖給他找了一個“保護唐僧去取經(jīng)”的工作,給了他施展本領(lǐng)的空間。班主任應該向佛祖學習,讓班級中的這些“孫悟空”人人有事做,讓他們過剩的精力有存放的地方,讓他們看到希望看到光明。
為此我在班級中舉行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朗讀、講故事比賽,知識競賽,辯論會、硬筆字比賽和游戲搶答等,為“孫悟空”們提供了展示自我、表現(xiàn)才能的機會和舞臺,讓他們?nèi)谶M了歡樂愉快的集體生活之中。
另外,我們班除班干部、科代表、小組長外,還設有粉筆管理員,書桌管理員、校服管理員、講桌管理員、報紙管理員……多種職務,這些職務大多由班級中的孫悟空們擔任[4]。只要他們盡職盡責地做好了工作,便會得到我的褒獎。班級中有個女“孫悟空”叫小小,剛來時特別受不得約束,當同位、前后位都不和她說話時,晚自習時她能和隔一位的男生打起來。在多次談話加訓斥未果的情況下,我有些無計可施。在她第N次犯錯后,看到她的眼睛比較大,和我外甥長得很像,我便隨口說:“小小,其實你和我外甥長得很像,有時我想放棄你,但想到我外甥,我便有些不忍?!乙舱嫦M心氵@么個外甥?!蹦俏荒槻患t心不跳,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女孩,居然臉紅了。然后,我說,你這么愛干凈,幫老師擦講桌吧。第二天到教室我都看到她把講桌擦得干干凈凈,于是我大加贊賞。隨著表揚次數(shù)的增多,她犯錯越來越少。后來,她的工作范圍主動涉及幫助班級同學整理課桌,再后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發(fā)展到了我的辦公桌。更讓我感動的是,每天我到辦公室,桌上便放有一杯溫熱的開水。我想,當她蓋上保溫杯的蓋子時,心中充溢著的該是一份怎樣令人感動的溫情。在運動會上,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她堅持跑下了女子3000米,并獲第五名的好成績,跑完時她哭了說“老師,我沒給你丟臉!”元旦聯(lián)歡會時她還為《獻給老師的歌》詩朗誦伴唱《感恩的心》;學期末她以最高的票數(shù)被評為“感動班級5大人物”之一。
班級的報紙管理員強,校服管理員月,粉筆管理員帆……在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正是因為有了施展本領(lǐng)的空間,感覺自己“被需要”,他們在新的班級里才能一改以前的劣習,健康成長。
鄭淵潔曾說:優(yōu)秀的教師總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告訴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師總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缺點,告訴他什么地方不行。……我想學生來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老師應以尊重、賞識喚起他的進取心,以真誠、寬容激發(fā)他的上進心,以“嚴”字當頭的師愛給他們提供施展本領(lǐng)的空間,引導他力爭上游、健康成長。當他自己喜歡上和他一起生活的同學和老師,自然會敞開懷抱擁抱生活。而我在享受自己教育成果的同時,也獲得了心靈的感動和教育上的碩果。
愿“孫悟空”們?nèi)〗?jīng)路上,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艷嬌.給學生不同角色的關(guān)愛——職教就業(yè)班班主任經(jīng)驗探討[J].群文天地,2012(17):252-253.
[2]王有賢.怎樣做好農(nóng)村初中班主任工作[J].發(fā)展,2012(01):127.
[3]楊玉清.班主任工作體會[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12):376.
[4]樊倩.怎樣做好高中班主任[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0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