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夫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尤其在小學階段,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學校各方面的教育對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發(fā)展至關重要。體育作為一門特殊學科,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影響重大,體育教師就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也該引起重視。本文就小學體育教學工作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議和看法,以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 體育教學 教師
小學體育教學是小學教學工作中最基礎的一門學科,是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必修課。當今各學校也積極倡導學生從書本里走出來,致力于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實健康的學習生活,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學習觀念和生活方式。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于促進學生心理、生理健康成長,活躍學生課內外生活,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綜合素質和人際交往本領及合作的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生的體育教育也正是針對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體育鍛煉的教育,以實踐性的手段對小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和衛(wèi)生常識的培養(yǎng),在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進行適當科學的鍛煉。本文針對目前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以下一些建議和方法,以此希望對小學體育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一、寓教于樂,寓學于樂
隨著教育模式的逐步改革,強制性教學已不再適用于今天的課堂。所謂的強制性教學,只會讓學生減少對體育課的興致,體育課也會變的越來越枯燥乏味。然而,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的動力都源于熱愛。多動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加之興趣廣泛,好奇心強,這就要求小學體育教師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所了解,用自己的言行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網(wǎng)絡游戲里走出來,真正的享受娛樂帶來的樂趣。教師把樂趣寄托在課堂上,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學生也從樂趣中輕松地學到了知識。通過寓教于樂這一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模式強制性、被動性的一面,使體育教學更具感召力和影響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也推動了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和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
二、互動參與,教學相長
就目前形式來看,我國現(xiàn)階段小學生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較差。與此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也極少,這會讓體育教學失去活力,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也隨之消失。教師應著眼于實際情況,在教育教學情況和內容組織形式等方面,以靈活多變的方式實行分組或團體活動以提高學生團體意識和競爭意識。同時,教師也需同學生共同參與到體育游戲活動中來,真正實現(xiàn)縮短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積極把師生關系轉換為朋友關系,發(fā)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彼此相互學習,進一步促進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分組教學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進一步改變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孤僻膽小的性格,也增強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因此,互動參與這一方式不失為體育教師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的好方法。
三、活動方式多樣化,模式多元化
隨著時代發(fā)展和需要,多年前跑圈后自由活動的體育課已不再適用于今天的體育課堂。體育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興趣和生理發(fā)展需要,制定趣味教學方案,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游戲作為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小學生極受歡迎的一種運動形式,教師可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的特點,靈活運用游戲教學。比如,通過舉辦接力賽比賽性質的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通過跳大繩、跳皮筋娛樂性質的游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當然,更需要一些形式新穎的游戲,如搭橋過河、八人九足、背夾球、三級方程兔子舞等都是通過多種形式來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能力的。通過這樣的形式把枯燥乏味的練習相互貫穿起來,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時,也增加了鍛煉身體的實效,以達到體育課的真實目的。
四、注重實踐,培養(yǎng)學生身體素質
體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愉悅學生身心,緩解學生學習壓力。這也是小學生最喜歡體育課的根本所在。小學體育教師首先需抓住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把握學生發(fā)育的一定規(guī)律,了解小學生體育課堂需要,有針對性有目的地對學生實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所包含內容十分全面,僅僅跑圈只能培養(yǎng)學生的速度素質,其他各方面素質從數(shù)據(jù)顯示來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耐力素質、柔韌素質、力量素質和靈敏素質都需要在一些教學活動中有不同程度的重視和提高。因此,體育課堂上的“玩”也不是重點,在娛樂中的積極參與和練習,才會有各方面素質的提高。所以,通過體育課來全面培養(yǎng)學生身體素質是十分必要的。
結束語:由此看來,以發(fā)展學生個性、調動學生主動性為主的教學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應隨改革發(fā)展需要和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需要,制定出具有趣味性、實用性、全面性的教學方案,真正實現(xiàn)為學生服務,注重學生的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才會更顯著,進而有力的推動基礎教育的改革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左家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探討[J].搏擊(體育論壇),2012.
[2]王彩群.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里健康教育的嘗試[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