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光乾
摘要:在我國教育事業(yè)高速發(fā)展的過程中,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效性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語文教學是學生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的基礎(chǔ),閱讀教學被列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因為學生鬮讀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提高理解能力。本文針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對策,旨在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現(xiàn)狀 對策
一直以來,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育改革的指導下,教師們紛紛出謀劃策,在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但是就當前情況來看,閱讀教學的成果依然差強人意。教師怎樣才能找到突破口呢?《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一種理解文字,鑒賞意境,吸收知識,認識世界的方式,也是建立自我思維方式,價值觀與世界觀的過程。”從中不難看出,新理念的語文閱讀教學側(cè)重于將學生置于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在閱讀中的自我感受和體驗作為教學重點。
一、充分閱讀,領(lǐng)悟文本
以深刻領(lǐng)悟文本為目的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需要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誦讀文本。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不是“教”而是“讀”,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一味地“教”只會將閱讀教學過程變成單一的傳授,學生處于昏然、盲從、無方向的學習狀態(tài),缺少學習主動性,根本達不到理想的閱讀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小巷深處》時,教師首先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由閱讀,然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文章內(nèi)容,緊接著讓學生分段閱讀、分段理解,之后再讓學生用一個詞語或一個字來概括文章內(nèi)容,最后采用分段、分句、分字的方式精讀文章,讓學生談?wù)勛约旱睦斫夂透惺堋2捎眠@樣的方式,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閱讀、復述、總結(jié)概括的能力,還能讓學生在每個閱讀過程中有所思、有所悟。
二、在質(zhì)疑探究中提高能力
在閱讀完一篇文章后,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對文章中不理解、不認同的地方提出疑惑或個人見解,是教師最希望看到的。而目前的閱讀教學情況不容樂觀,閱讀后,很少有學生提出疑問,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沒有讀透文章,沒有走進作者心中,更沒有從中有所感悟和收獲。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質(zhì)疑,通過獨立思考,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再通過師生共同合作學習來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那么,教師怎樣引導學生質(zhì)疑與提問呢?教師可以間接地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再通過舉例,讓學生懂得如何質(zhì)疑與提問。如教師可以問:“文章中描寫的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為何差別這么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假如你是作者,面對閏土的變化,你又會怎樣描寫呢?”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拋磚引玉地指引學生閱讀的方向,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探究空間,引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再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疑問,經(jīng)過師生共同探討,深入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
三、在交流討論中加深認識
在傳統(tǒng)授課模式中,教師只是一味地牽著學生的鼻子走,使得學生的情感、想法等得不到體現(xiàn)?!缎抡n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人看法和感受,保證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教學內(nèi)容為主題,組織師生交流討論活動,給學生展示自我思想與認知的舞臺,暢所欲言,放飛思想。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占據(jù)了語文教學的重要位置,它是學生感受文學語言之美,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建立個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閱讀教學模式,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