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云開+王澤宇+邵紫薇
【摘要】高等院校承擔著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輸送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使命。因此,理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找準融合的路徑,對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布局以及幫助當代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有效途徑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必由之路
青年學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者,他們肩負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建設工作,他們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接班人,是我國新型科學技術的開拓者,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建設者,在歷史的發(fā)展進步中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健康持續(xù)發(fā)展,高校培養(yǎng)人才模式不能局限于傳統(tǒng)模式培養(yǎng),更應該集中到培養(yǎng)“高素質、全方位、綜合性”人才的道路上來。怎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際要求,對于高校培養(yǎng)適合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新型“高素質、全方位、綜合性”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使學生理解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道路中的問題,堅定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信心。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規(guī)律,使其自身的政治立場、文化水平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提升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再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艱苦樸素、敢為人先、創(chuàng)新進取、不屈不撓的優(yōu)秀精神的形成。
(二)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思想道德的基石。改革開放后,西方腐朽思想侵入我國,逐漸滲透入國民當中。由于大學生辨別意識不強,在西方腐朽思想的影響下,部分學生迷失自我,偏離了社會主流價值觀思想意識,出現了“社會責任不強、誠信意識缺乏、道德素質低下”等現象,從而產生了抵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思想活動,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中引導學生正確思想的建設作用。因此,如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是高校面臨的共同問題,是高校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現實需求,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的關鍵,能夠使得大學生能擺脫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接受先進文化熏陶,展示中華傳統(tǒng)文化非凡魅力,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有力的踐行者,為實現個人人生價值起到決定性作用。
(三)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指路明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在創(chuàng)建九十余年來,在新中國成立六十余年來,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新中國建設、改革開放等歷史經驗的總結,是對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建設的重大突出成就,是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是一個相互配合、相互統(tǒng)一的整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充分展示了我國社會弘揚的主旋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基,能夠真正推動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使得高校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目標得以實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緊跟時代步伐,緊隨黨的先進思想理論,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對課程積極改革,主動探尋改革發(fā)展新的思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始終起到指導引領的重要作用,才能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道路不偏離“主航線”,使得大學思政理論課與黨的先進思想進行有機結合,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引導作用,推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完善,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合理有效開展。
(四)是建設“雙和諧”的首要選擇
高等院校承擔著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輸送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使命。同時,高校也成了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重要伏擊對象。青年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他們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責任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偉大使命,他們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前,大學生群體中出現自我價值迷茫、個人功利主義、誠信無用主義、道德素質低下、心理負擔繁重等問題,使得校園和諧的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因此,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夠突出社會和諧主旋律,最大限度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校校園文化引領作用,促進校園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我國每年高校畢業(yè)生有幾百萬人,這些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洗禮的當代大學生能夠把正確的思想道德帶入社會中,影響身邊的人,從而推動主流思想傳播與發(fā)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積極前進,推動國民素質的逐步提高,培養(yǎng)更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為我國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有力支持,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添動力。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徑
(一)教師隊伍融入途徑
高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有力傳播者是高校管理人員。高校要在完善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對高校管理者隊伍的持續(xù)長久建設。高校管理者應該牢牢樹立“育人成才”的思想觀念,在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和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時刻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工作方法,主動尋找學生生活學習中所關心的問題,在第一時間采取合理合情的方法進行解決,把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融合,不斷對學生進行“滲透式”教育。
(二)教學場所融入途徑
高等院??梢愿鶕煌n程的不同內容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著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相互緊密融合,使大學生了解我國近現代歷史演變過程,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的歷史與時代因素,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怎樣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約束個人行為的重要性。高校所開設的其他課程要結合課程特點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在教育教學中全面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洗禮。
(三)校園文化融入途徑
校園文化建設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為指導綱領,激發(fā)校園文化的活躍力與影響力,建設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圍。高校可以開展國情教育主題講座,使大學生了解我國發(fā)展歷史、現有國情及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前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正確認識我國在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開展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活動,使大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接受優(yōu)秀民族精神的洗禮,形成愛祖國、愛民族的真摯情感;定期舉辦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如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讓大學生的思想在碰撞、思考和辨析中,把創(chuàng)新思想樹立起來,使之成為學習知識的高追求,促進大學生主動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意識,在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代大背景下有所成就。
(四)社會實踐融入途徑
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激發(fā)實干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吃苦耐勞精神,培養(yǎng)大學生勇于擔當責任的意識,增強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提高綜合素質,有助于大學生積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榮辱觀,遵守社會公共道德體系和法律法規(guī),用自身的優(yōu)秀品質影響社會其他群體,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增添“核能”動力。
(五)網絡平臺融入途徑
網絡是我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打造吸引大學生的正能量網絡板塊顯得至關重要。用網絡積極教育功能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當中,使大學生主動地在生活學習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發(fā)揮網絡的正面積極引導作用,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群體中,能夠起到深遠持久的作用。
三、結束語
一個人想在社會中立足,離不開道德規(guī)范行為;一個民族的生機活力,離不開先進文化的滋潤;一個國家的長治興旺,離不開強大精神的支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等教育,不僅僅是融入某一方面,而應該融入高校的每一組成部分,具體說就是融入教學場所、師資隊伍、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網絡載體中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使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踐行者,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韓喜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高校的責任[J].中國高等教育,2014(07):4-7.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少年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楊志軍,唐英福,蔣文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理論,2015(01):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