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玉慶
【摘 要】教育家認為: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探討本學科自身規(guī)律以外,還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即:講究教學方法、提高高效課堂、實現(xiàn)課改成功。
【關鍵詞】建設;教學;初中數(shù)學;高效課堂;有效課堂
重視高效課堂建設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學性,努力克服傳統(tǒng)教育的封閉性,迫切需要運用新的思想、新的觀念和新的教學方式;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踐,融合新課程改革理論,積極參與教育研究與改革探索認為:加強新課程改革理論的學習和思考,更新思想觀念、突破陳舊模式。
1.教學前的教師備課和學生的預習,“互動”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基礎
1.1教學前的狀態(tài):教學前的狀態(tài)從表面現(xiàn)象看起來,似乎和課堂教學的四十五分鐘沒有關系,但它直接關系到一節(jié)課教學的優(yōu)劣或者說成敗。而這一過程只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全部體現(xiàn)出來。這就是說在教學前備課狀態(tài)發(fā)揮的好與壞、準備地扎實性與全面性。
1.2教學前的預習:教學前一定要重視安排并力主要求甚至嚴肅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督促預習的方式方法通過詢問新課題問題和檢查預習過程中所作的記錄,使學生對新課內容達到心中有數(shù),在聽講過程時才能主次分明,預習時沒有讀懂的重視聽講,在預習筆記中詳細注明,以作為做題時的重點內容,并且可作為學生自我掌握一門課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為溫故而知新作提示。至于教師的備課過程應該是有的放矢,詳略得當,層次清楚;
1.2.1有的放矢指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1.2.2詳略得當指明確該重點講的還可重復講一遍,該略講的講一遍或一語帶過;
1.2.3層次清楚的意義一是所講課程的前后順序,二是要講課程的前因后果,三是聽講學生能夠了解課程內容的知識結構和認識層面。
1.3所謂“互動”就是“師師互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1.3.1教師與教師之間要實現(xiàn)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和互相交流,其中包括預習備課、課堂聽講和課后總結,教學實踐當中“師師互動”顯得科學、精辟而又合理,這是新課改理論指導下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基礎。
1.3.2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用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來指導,就是要求教師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生活知己和學習伙伴,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方式來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
1.3.3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有必要,由于學生的個性、經(jīng)驗、學識、背景、出身各不相同,有些差別很大,之所以有的學生能夠考上清華北大,有的竟然名落孫山,這就是區(qū)別(來自各個方面的區(qū)別)。
2.教學中的教師精神和學生的學習,“思考”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效果
2.1教師的精神:教師潛移默化的力量不容忽視,教師的精神面貌與一節(jié)課的教學狀態(tài)有很大關系,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教師的教學效果。
2.2學生的學習:新課改倡導學生學習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與新知探究,這三方面具有互補性、促進性和發(fā)展性,目的就是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層面上都有所發(fā)展。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可以調控,就是用引導、激發(fā)、評判的方法。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認為
2.2.1關注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及時適度的評價;
2.2.2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
2.2.3注重班級的整體性、層次性和個別性的“狀態(tài)與有效”效果。
2.3所謂“思考”就是:
2.3.1在學生的智能方面,雖已有側重,但與素質教育的智能培養(yǎng)目標有很大的距離;
2.3.2在教育教學本身而言,教材是研究者編寫的,過于“細致”,遠離國計民生、存在深奧難懂、回避熱點話題等等;
2.3.3學生知識結構的失衡,造成全面發(fā)展的因素;由于來自于不同層次、不同區(qū)域、不同環(huán)境的學生,全面發(fā)展、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難以迅速實現(xiàn);
2.3.4沒有達到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理論基礎、思想基礎和科學基礎,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實施就是一句空話。
3.教學后的教師反思與教學的總結,“權利”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成就
3.1教育是一個能動過程,學習是學生內心的一種感受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思考、抓住機會、贏得時間和掌握材料,這也就是需要思考權;由于過去一貫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根本不會思考、不去思考、不能思考;為了適應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啟發(fā)思考。
3.2過去教學的方式方法堵塞了學生發(fā)言的權利,即使教師講錯了,學生也不敢舉手更正,教師怕在學生面前失去了自己的尊嚴,脾氣大的教師還對學生“吹胡子,瞪眼睛”:新課程改革理論認為: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開發(fā)思維,“放大膽的說,錯了沒有關系!”學生具有了發(fā)言權。
3.3教師的任務是完成學生的讀書的權利,只有教育學生讀書的方式、方法和策略,讓學生放權去閱讀;“書讀百遍,而意自現(xiàn)”,學生可以在書海中自由翱翔,并且自由思考,讀出特別的意境來。
3.4學習需要積累、學習需要思考、學習需要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要在想象的支配下進行,所以學生還需要具有想象權利;以前的教育方式就是以答案為準,除此之外再沒有合格答案,否則教師會呵斥學生“胡思亂想”“異想天開”“奇談怪論”和“不著邊際”。
3.5新一輪課程改革理論最注重于實踐課題,很多學科的學習是通過實驗獲得的,但是很多教師不放心,除了滔滔不絕的講解以外就是給學生演示,學生沒有實驗操作的權利。
課后反思很重要,它是一個總結經(jīng)驗、積累財富、發(fā)展有效的收獲過程,需要教師有一種積極、健康、奮發(fā)向上的心態(tài)正視反思的重要性。同時它是獲得第二次備課的寶貴資源。
我們在實踐中還通過多媒體進行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把現(xiàn)代新型科學技術運用推廣,以圖、文、聲、像等等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優(yōu)點,使初中數(shù)學里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明朗化、簡單化、清晰化、形象化,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明顯提高、興趣感快速上升、主動性迅速增強,有效地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耗時多、效果差、理解慢的弊端,是初中數(shù)學教學實現(xiàn)合理化、科學化、思想化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