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精合
【摘 要】課堂收尾對一堂課至關重要。本文聯(lián)系實際課堂教學,分別結合不同的科學課敘述了五種類型的結尾方式:1.整理歸納,化繁為簡;2.恰當留疑,激發(fā)探索的欲望;3.聯(lián)系實際,順勢延伸到課外。4.學以致用,游戲中走向尾聲。5.盡情想象,暢想一切可能。筆者從多個角度闡述了不同方式的結尾對課堂價值提升所起的作用。
【關鍵詞】結尾;方式;提高;課堂價值
在常規(guī)教學中,我們常常不重視課堂的結尾部分。好的收尾其實對一堂課有深遠的意義。它可以是本堂課的畫龍點睛之筆,自然地收攏學生繁瑣的思緒;也可以是連接下一節(jié)內容的橋梁,為下面的內容埋下伏筆;更可以是為學生打開一扇窗,使學生求知的欲望被激發(fā),從而達到“課雖終而意無窮”,有效提高課堂價值和魅力。那么,科學課堂結尾有哪些值得推行的方式呢?
一、整理歸納,化繁為簡
歸納是一種常用又有效的小結方法,教師把教學重點和難點用簡潔清晰的語言呈現(xiàn)給學生。其實初中的學生科學學習經(jīng)驗已經(jīng)比較豐富,所以我們可以逐步地放手,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
學生歸納的要點在于學生對所學概念或規(guī)律的相關聯(lián)方面已經(jīng)準確掌握和理解,這時可直接提問,讓學生歸納出相應概念或規(guī)律,即完成由面到點過程。
比如在學習光合作用的概念時,先詳細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產(chǎn)物,場所,條件,以及整個過程中的物質轉變和能量轉變。在學生掌握和理解這些知識點的基礎上,此時再由學生來能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顯然,這樣掌握和理解概念要更牢固和透徹。
剛開始這樣訓練會比較費時間,我們要有耐心等待他們逐步學會歸納,長遠地看,這是值得推進的方式。隨著訓練增多,學生的自主歸納和主動梳理知識的能力會有顯著增強,他們能更準確透徹地理解新知識,記憶也將更深刻。
二、恰當留疑,激發(fā)探索的欲望
一堂課結束時,若能順著本堂課的內容自然地設下疑問和懸念,那準能拔動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在課后主動地去探索,并且樂此不疲。
比如,在透鏡的教學中,學生在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時,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放大鏡成像的特點。在這節(jié)課結尾時,可以及時提出:凸透鏡除了能做放大鏡,能成正立放大的像以外,是否還能成倒立的或者縮小的像呢?從而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學生甚至回家就會動手去試一試。這讓學生的學習和探究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且延伸到了課外。
在收尾時種下一顆疑問的種子,我們可以等它慢慢發(fā)芽,開花結果。
三、聯(lián)系實際,順勢延伸到課外
科學課的內容是來源于日常生產(chǎn)生活和大自然,所以我們在結尾時很自然地就可以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進一步實驗和探究。
比如,在化學課結尾時,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實物自制實驗教具。結果,學生的想像和動手能力得到了空前的發(fā)揮。有的學生用眼藥水瓶替代滴管,用白口罩布替代過濾紙,新鮮的花瓣汁替代酸堿指示劑等進行課外實踐探究。
推廣趣味化學實驗也是一種非常受學生歡迎的結尾。如:學習鹽酸時,可以介紹雞蛋殼繪圖實驗,實驗原理: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雞蛋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家里的醋酸也能和碳酸鈣反應。實驗步驟:(1)先把白蠟熔化,用毛筆蘸取,在蛋殼上畫圖。(2)白蠟凝固后,把雞蛋浸沒到白醋中。(3)撥動雞蛋,使它均勻地跟醋酸接觸半小時左右。(4)取出雞蛋,用清水漂洗再晾干。(5)用小刀輕輕刮去蛋殼上的白蠟,就能看到清晰的圖案。(6)被腐蝕的蛋殼表面很粗糙,容易上色,可以涂上各種顏色。完成后老師可以組織進行交流,將學生的實驗成果集中起來展示,我們把主題定為:化學的力量——蛋殼的藝術。
這些延伸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并且有效地鞏固了知識技能。它聯(lián)系教學內容開辟了生動活潑的第二課堂,十分有效地補充了課堂的缺限與不足,同時讓學生的特長得到發(fā)揮。這樣的結尾猶如給課內外學習活動搭起了一座橋!
四、學以致用,游戲中走向尾聲
用科學游戲的方式來結束一節(jié)課,是很受學生喜愛的。
在學習平面鏡成像時,課堂結尾我們就采用了“模仿鏡中人”的游戲。游戲規(guī)則:事先準備一個較大的鏡子,每組派三個同學上來,其中一個學生拿住,另外兩名同學站在鏡子的前后兩側。甲同學站在鏡子前做動作,讓乙同學在鏡子后扮演鏡中的像。然后讓同學們當裁判,評價剛才乙同學哪些地方表演是正確的,哪些地方是錯誤的。最后按規(guī)則記下得分,四個組進行比賽。游戲目的:讓學生理解平面鏡成像特點。
這種以游戲來結尾的方式,把學習融入到快樂的游戲中。它充分調動了學生愉快的情緒,同時增強了同學之間的合作。在嚴肅的課堂中注入了游戲的活力,我相信更多的學生會發(fā)自內心地喜歡物理。
五、盡情想象,暢想一切可能
想象式結尾讓學生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做出合情合理的推測和想象,這樣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非常有幫助。
例如,在初三物理的教學中,學了能量的概念后,有的學生提出能量能否像貨幣存銀行一樣,自由地存取。對待這樣的問題,老師不能隨意簡單評論可否,阻止學生的想象力。我們要引導學生認識目前的能量存取的局限性,并鼓勵勵他們將來在這個方面爭取有所突破。感興趣地同學會自然而然地去回顧能量轉化,發(fā)電機,蓄電池等相關的知識以及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說,一個具有合理的啟迪性的想象式課堂結尾,它對學生的影響絕不僅限于40分鐘課堂上所起的效果,它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總之,收尾是課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倘若我們能設計好一堂課的結尾,那會使整個課堂教學有張有弛,留有后續(xù)。如果我們勤于探索,那么順其自然地就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豐富多彩的結尾形式,從而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和價值,提高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孫宏安.《新課程教學設計》,科學分冊,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陳堅.《中學科學教學活動設計》,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