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琴
【摘 要】在小學英語故事中,有一些詞句不是故事的核心詞句或重點詞句,但是在幫助學生體驗人物情感、發(fā)展語言能力、辨析語義語境、理解故事意義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材解讀時,教師要學會發(fā)現(xiàn),更要選擇合理的閱讀策略,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英語故事 詞句 故事教學 核心素養(yǎng)
在平時的聽課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在故事教學時,一些教師能關注文本信息的獲取、詞匯句式的理解、閱讀策略的滲透、故事朗讀的指導。他們的教學過程看似詳細,但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缺少對故事人物的情感體驗、對故事內容的想象補充、對文本主題的獨立思辨,學生的思維活動僅限于文本表面。這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故事學習無趣單調。相反,另外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同樣關注文本信息的獲取、詞匯句式的理解、故事朗讀的指導,但是還能抓住一些有意思的詞句,通過不同方式的引導,師生展開積極互動。課堂上,學生注意力集中,對故事理解有自己的觀點,思維活躍,過程生動,上出了不一樣的效果。
何謂有意思的詞句?在故事教學中,有一些詞句并不能揭示故事的核心內容,也不是故事中顯性的語法重點,但是這些詞句的解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語言、人物情感和故事意義,這就是有意思的詞句。那么究竟應該如何尋找和運用有意思的詞句進行故事教學呢?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策略。
一、通過追問引導學生體驗人物情感
在譯林教材中,故事板塊往往以對話、短文、故事等形式呈現(xiàn),對人物性格和情感描繪的詞句不是特別豐富,在短短的篇幅中,要引導學生去把握人物特點,就必須找出緊扣人物行為以及心理相關的詞句,通過品讀等不同形式豐富學生感受,理解人物情感。
【案例1】
以五年級下冊Unit 1 Cinderella一課為例,故事中講到Cinderella在12點之前必須回去,她對王子說:Sorry, I have to go now. 學生在學習這個故事時,結合上下文能理解have to這個新詞組的意思,但是對人物當時的心理感受還不深。一位教師在教學這個新詞組時,并沒有直接出示中文,告訴學生詞組的意義,而是用了追問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
T:Cinderella says: I have to go now. Does she really want to go home?
Ss: No.
T: Does she not like the party?
Ss: No.
T: Does she not like the prince?
Ss: No.
T: But its twelve oclock now. She has to go home.Lets read together.
Ss: I have to go now.
【解讀】“I have to go now. ”這句話本可以快速帶過,但是該教師在教學這句話時引導學生進行了關注,采用了追問形式,讓學生設想人物當時的心情,在教師的問題引領下,學生對Cinderella無奈的心情更加理解,讀出了自己的感覺。教師的追問,巧妙地將學生和教材進行了互動,學生在互動中感悟了新詞組have to在故事中表達的意義和情感。
二、通過語境引導學生進行綜合運用
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技能、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在一些常見的故事教學中,教師往往圍繞故事文本內容,通過聽、說、讀、寫等途徑讓學生理解故事,讀好故事。但是學生的技能訓練主要圍繞文本信息展開,缺少個性理解、開放表達和獨立思辨。但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一些教師認為學生的思維活動很難開展,語言拓展也無法展開,因為學生詞匯量比較小。事實上,教師是否能對教材進行深入的解讀,關注到詞語間的聯(lián)系,從而對學生已學知識進行整合引導,決定了學生是否能活用所學語言。
【案例2】
在二年級下冊Unit 3 We all like Chinese一課,故事中講了幾個學生在談論班級課程表,大家都說了自己喜歡的學科,并說出了自己喜歡的原因:Its easy. Its fun. 在學習這篇故事時,有的教師要求學生說出“I like…Its easy. /Its fun.”就覺得可以了,因為故事中只出現(xiàn)了easy, fun這兩個形容詞。但是,有一位教師在教學這課時,并沒有拘泥于這兩個單詞,比如她在教學單詞Maths后,設計了一道簡單數(shù)學題,讓學生說出做題感受,引出easy一詞。而教學PE時,設計了一個體育游戲,引出了學生的感想:fun。教學單詞Music這個單詞時,播放了兩段音樂,讓學生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生很快用學過的單詞beautiful, great, good,cool等進行了表達。教學單詞Art時,教師通過播放一些美術作品,讓學生表達出colorful,nice等看法。不同的學科,隨著教師創(chuàng)設的不同語境,學生表達出了真實的看法,跳出了課文的局限。
【解讀】當教材內容無法使學生表達真實的想法時,該教師緊扣住fun,easy這兩個單詞,圍繞單元話題,設置了不同情境,鼓勵學生進行靈活的表達。一個本來比較枯燥單調的句子,因為教師的解讀和引導,激活了學生的舊知,讓對話變得更加有趣、真實、靈活和開放。這節(jié)課上,教師語境的創(chuàng)設對學生的表達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通過對比引導學生分析語義差異
在故事教學中,相同詞性的單詞會在同一個故事中出現(xiàn),比如情態(tài)動詞、頻率副詞等。但是這些單詞意義不盡相同。如果能關注好這些詞,并做好整理分析,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它們在表達中的細微區(qū)別,也能引領學生圍繞這些詞更好地理解故事。同樣,同一個單詞或者同一句話,在不同的故事中,也有著不同的意義或不同的語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新的意義,并嘗試在不同語境中靈活運用。
【案例3】
六年級下冊Unit 4 Road safety一課,講了馬路上有紅綠燈和沒有紅綠燈的情況下應如何安全過馬路。課文中出現(xiàn)了這句話:Can you see the red man? You mustnt cross the road now.六年級學生對cant比較熟悉,而mustnt作為新單詞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現(xiàn)。如何讓學生感受mustnt的語氣,一位教師在引出這句話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
T: Can you see the red man?
Ss:Yes.
T: Can you cross the road?
Ss: No.
T:You cant cross the road. You shouldnt cross the road. Please read the sentence in the book. Can you find any differences?
Ss: You mustnt cross the road now.
T: Who can read it again?(學生模仿警察口氣朗讀)
T: Why do we use mustnt here?
S1: 因為這里是禁止,所以語氣嚴厲,cant語氣沒有這么嚴厲,shouldnt 語氣有點委婉。
S2:…
【解讀】這位教師沒有直接教學mustnt在句中的意義,而是在情境中使用相同詞性的詞語進行替換和對比,讓學生發(fā)現(xiàn)不同,并在朗讀中感受語氣差別,從而了解這三個詞的不同使用場合和細微區(qū)別。該教師的設計,不僅讓學生理解了新單詞的意義,也幫助學生靈活地區(qū)分和運用這3個單詞打下了基礎。在今后遇到相似問題時,學生也能用相同的策略去解決問題。
四、通過提煉引導學生感受故事意義
小學英語故事體裁有很多,有些故事中的單詞看似很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但其實這些詞句的背后隱含著一定的意義或者趣味。教師在解讀時,可以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語言基礎,挖掘一些詞句,讓學生進行閱讀后的反思。還有一些詞句,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和探討,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讓學生能結合自己的觀點進行表達,通過思維的碰撞來體會和感悟故事意義。
【案例4】
六年級下冊Unit 2 Good habits一課,課文內容主要講了Wang Bing和Liu Tao的習慣,其中介紹Wang Bing的習慣時,課文中出現(xiàn)了這些句子:He gets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never goes to bed late. Wang Bing always puts his things in order. He usually finishes his homework before dinner.
在教學這個片段時,有的教師抓住人物的好習慣詞組,覺得人物品質就抓住了。但有一位教師除了抓住這些詞組外,還特別關注了課文中出現(xiàn)的頻率副詞。在獲取課文信息后,該教師和學生展開了如下對話:
T:Wang Bing never goes to bed late. Do you never go to bed late?
S1: No. I sometimes go to bed late.
T: Maybe you go to bed late at weekends. Right?
S1: Yes.
T: Wang Bing never goes to bed late every day. How do you think of him?
S2: His habit is really a good habit.
T:Can you find other words like never? Please find them and read them.
學生很快尋找到了always ,usually這些單詞。
T:Never, always, usually…Wang Bing has these good habits and can keep these habits.
Ss:Wang Bing is a good boy.
【解讀】頻率副詞對六年級學生來說是早已熟悉的內容,所以一些教師關注了單元話題,抓住了習慣詞組的理解和認讀,而對這些頻率副詞缺少關注。但是在上面的片段中,教師抓住了這些單詞,引導學生提煉,感受到Wang Bing 不僅有好習慣,更可貴的是能堅持。這些頻率副詞不僅使語句表達更加生動,人物形象也更加立體。在教師的引導下,故事的意義更加深刻。
尋找有意思的詞句,目的是讓學生深入理解故事,通過有意思的詞句感受有意思的故事,在理解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品格,有效促進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落地。
尋找有意思的詞句,需要教師充分解讀課標、解讀學情、解讀教材,在故事重點句式和核心句子之外去關注能促進學生對故事理解、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詞句。
教師在尋找有意思的詞句時,還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閱讀策略,在問題引領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不同途徑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感受語言的區(qū)別、語言的樂趣和故事的樂趣。
(江蘇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