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振宇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穩(wěn)步推廣,新時期背景下,中職體育教育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開始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其中,分方向教學法作為針對學生專業(yè)技能、學生興趣與學生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全面培養(yǎng)的新型教學方法,在中職體育教育教學中得到了應用與推廣。本文以分方向教學的內涵入手,對中職體育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分方向教學法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旨在提高中職體育教學效率,以此培養(yǎng)高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人才。
【關鍵詞】分方向教學 中職體育 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210-02
前言
現代體育教學的分方向教學是指學校和教師通過對專業(yè)類型、課程內容、學生特點等方面的綜合性考量,對課堂結構和授課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從而收獲理想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中職體育教學在展開分方向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學校硬件設施及師資力量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特點,明確學習方向,制定適宜的學習方法,為不同特點的學生提供最佳的體育活動項目,以此收獲理想的教學效果。
1.中職體育教學現狀
1.1教學內容薄弱
目前,許多中職院校在展開體育教學時,通常將實踐技能與專業(yè)知識作為授課重點。例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長年將跑步和球類運動作為教學主要內容,活動內容較為單薄。與此同時,由于中職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處于較為特殊的位置,致使中職體育教學往往淪為形式化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較為空洞,導致學生失去對體育學習的熱情。
1.2教學模式僵化
在中職院校的體育授課中,往往缺乏靈活的授課模式,教師通常拘泥于傳統的教學思維,依照教學大綱和教育部門及學校所設置的教學目標展開僵化的課堂教學,而并未對教學方式加以靈活性地調整。因此,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培訓,通過對基礎理論知識和全新教學方式的學習,使教師將培訓內容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來,以此改善教學模式僵化的中職院校體育教學問題。同時,教師還需對中職院校中的男女差異性及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予以充分考慮。
1.3缺乏激勵教學
在傳統的中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運動技能方面的培養(yǎng),并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為評分依據,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進行評判。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視學生自身的感受,這就打擊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熱情。與此同時,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溝通,也使得學生處于體育課堂的被動位置,缺乏對課堂的參與積極性,導致體育教學效率較低的情況出現。
2.中職體育分方向教學法的實踐
2.1以職業(yè)特點為導向,豐富教學內容
中職教學以培養(yǎng)專業(yè)型、技能型、應用型的復合型人才為核心教學目標,從而為社會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全面型高素質人才,因此,在應用分方向教學法進行體育授課時,需要依照學生未來的就業(yè)發(fā)展方向,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對授課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
第一,熟悉本校專業(yè)方向,明確教學目標。體育教師需要對學校的專業(yè)種類進行大致了解,基本掌握每一個專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及專業(yè)所要求學生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并以此為依據,進行體育教學計劃的制定。例如,體育教師在進行具體的教學計劃制定前,需要結合本校的核心教學目標,并依據各項專業(yè)自身的特點,來對不同班級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地規(guī)劃,以此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課堂活動當中來,實現強健體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穩(wěn)步提升。
第二,依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細化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特點,諸如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等,并結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在此基礎上,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實際狀況,來對教學內容加以細化。這是因為考慮到體育教學往往需要通過項目活動來實現強健體魄的教學效果,而一些學生體質較弱,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加以格外關注,從而避免教學中因考慮不全面所導致的教學事故發(fā)生。例如,在進行跑步鍛煉中,一些女生跑八百米都會喘氣,甚至出現頭暈、嘔吐等不適癥狀,此時,教師切忌急于求成,需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調整授課節(jié)奏,使學生消除對體育活動的畏懼心理,實現項目活動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有效的身體鍛煉。因此,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來進行跑步訓練,比如說,通過慢跑、接力賽、男生跑一千、女生跑八百等有針對性的分類教學方式,實現高效教學。
第三,結合實際情況,豐富課堂活動類型。由于中職學生在畢業(yè)后會依據自己的專業(yè)進入到不同的工作崗位參加工作,因此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學生的未來專業(yè)方向進行有針對性的項目活動設置。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各個專業(yè)崗位從事者的日?;顒犹卣?,確立課堂活動項目類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身體鍛煉習慣,這有助于學生未來的長遠發(fā)展。例如,對于文科類別的文秘、計算機等以女生為主的專業(yè)學生群體,考慮到他們日后在辦公室中伏案工作的可能性較高,因此,可通過健美操、太極、瑜伽、乒乓球、排球等能夠對頸椎、腰椎加以一定程度鍛煉的項目,進行體育授課的活動教學;對于理工類的汽車、電氣、機電、數控、機械等以男生為主的專業(yè)學生群體,可進行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的活動教學。通過將體育活動項目與學生未來專業(yè)特點相結合的分方向教學方法,能夠實現中職體育的高校教學。
2.2加強教師培訓,提升師資力量
中職院校在學生培養(yǎng)模式與學校層次方面較高等院校而言仍存有較大差距,這表明中職院校在師資力量方面仍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與此同時,由于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較低,致使教師在理論方面往往存在專業(yè)教學知識的欠缺,且男女教師人數比例失衡也是中職院校教師現狀中較為明顯的一大特點。在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教師男女比例通常呈現男多女少的態(tài)勢,甚至一些學校并無女性體育教師,這無益于女生體育教學的展開。例如,一些女生在身體出現不適時,羞于向教師請假,仍帶病堅持跑操等較為劇烈的體育活動項目,這就給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在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師人員分配方面,需要特別注意調整教師的男女比例。
此外,在體育課程的教師進修過程中,仍多采用大班教學的模式,缺乏對教師教學的針對性,這就導致教師在進修時,無法對自己的短板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提升,無法達成教師進修的目的。與此同時,受進修培訓的影響,一些中職體育教師再展開學生的體育教學時,也會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基礎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方面缺乏足夠的了解,造成體育課堂乏味無趣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因此,必須在完善教師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以此增加體育課堂的活力,引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例如,通過借助計算機網絡,實現對教師的理論培訓,且教師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高效的理論知識學習。同時,教師也可借助這種學習方式,將其轉變?yōu)樾兄行У慕虒W方法,通過將體育活動項目預先公布在班級群中的方式,令學生進行小組式的自由結合,來進行課堂體育活動鍛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吸引學生更加主動地投入其中。
2.3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
以人為本作為教育教學的核心理念,對中職體育教學發(fā)揮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在分方向教學法中,以人為本就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的切身利益為基礎,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身體、心理等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應用分方向法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以人為本理念的充分滲透。與此同時,教師需要使體育教學面向中職院校的全體學生,做到全面的教學展開,這就要求教師做到以下兩點內容。
第一,尊重學生個體化差異,引導人性化課堂教學。人性化教學要求教師在體育授課中,充分重視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素,通過挖掘學生的潛力,展開體育的課程設置、評價法方法、教學內容等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擺脫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同時,以學生為中心,構造和諧、互動、溫馨、平等的體育教學氛圍,依照學生的各自的實際體能與體質,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化差異,從而實現學生各項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升。例如,教師在進行體育活動賽事時,可依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使學生自主地搭配各項比賽項目,制定各項比賽規(guī)則,然后通過小組賽、班級友誼賽或是學校運動會的方式,充分彰顯各自的體育特長,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快樂、愉悅的活動中實現強健體魄、增強身體素質、促進心理素質提升的最佳體育學習效果。
第二,弱化體育測試,充分挖掘學生亮點。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學校和教師在重視學生成績的同時,也需要對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予以足夠的關注。因此,在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弱化測試的方法,使學生不僅僅將目光集中在應付考試方面,而是真正享受到體育活動的樂趣,以此實現高效的體育教學。同時,體育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必須明確一點,即中職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技術型勞動人才,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把握好教學內容之間的主次關系。例如,在日常授課中,在順利完成項目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于課堂中加入一些學生喜好的活動內容。比如說在乒乓球的課程教學中,按照一組30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組,使學生能夠自由地展開對練,教師則從旁指導。對于技巧高超的學生,教師可予以表揚;對于努力學習的學生,教師需加以鼓勵。通過有效的激勵,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潛力,提高體育教學效率。
3.總結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作為為社會提供應用型實踐人才的培訓基地,在素質教育全面推廣的新時期背景下,需要對教學模式加以改革和創(chuàng)新,同時,充分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與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這就對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本文主要從分向教學法的實踐應用入手,對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師培訓、激勵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研究,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以此促進中職院校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達到最佳的體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尹吉玲.分方向教學法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效果探討[J]. 運動, 2016(3):128-129.
[2]戴麗玲.分方向教學法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大眾科技, 2014, 16(12):143-144.
[3]崔其輝.中職體育分方向教學法的應用[J]. 當代體育科技, 2013, 3(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