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榮
(仲愷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惠環(huán)中心小學,廣東惠州,516009)
摘 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使得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不斷為學生開發(fā)深層次的教學內容,進而總結出全新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由山虒W模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發(fā)出來的模式之一。它由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教師進行認真的準備,學生進行積極地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在具體的教學案例基礎上,對這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希望為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一個參考。
關鍵詞:互動生成教學模式 模式的運用 小學英語
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是新課標對教育教學的要求。在小學英語教學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則是被作為一項重點教學內容。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引導,進而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劣勢?;由山虒W模式有效改變了這一難題,它扭轉了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不僅提升了課堂效率和質量,而且為小學英語的教學內容不斷注入更加新鮮的血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而所謂“互動生成”就是指在師生之間的不斷互動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成為課堂的主體,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使得課堂不斷開發(fā)出新的內容和魅力,進而就能夠定下更加深刻的教學目標。教師與學生在新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就會更加努力,形成一個長效學習機制,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山虒W模式是一種值得在小學英語課堂上不斷運用并加以推廣的新型教學模式,下面將詳細闡述它的具體應用。
一、互動生成教學模式的運用
互動生成教學模式不僅對小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對學生的規(guī)定也更加嚴格。它要求英語教師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與教學手段,把自己和學生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而學生則需要在配合教師的過程中,積極思考教學內容,端正自己在英語學習上的興趣,從而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前提下,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和發(fā)展。它主要分為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誘發(fā)聯(lián)想
教學情境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進而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真實情境的熏陶下,學生往往會掌握一些語言運用技巧,知道如何準確的用英語去表達自己。這樣在運用的過程中他們就會明確一些英語使用原則,真正讓英語教學的作用發(fā)揮出來,體現(xiàn)出英語語言學習的價值。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讓學生把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到英語表達當中,這對于他們更好的理解英語的真諦至關重要。
例如,在教授五年級上冊Unit 8《At Christmas》中的Story Time的時候,上課前先播放了一段有關圣誕節(jié)的視頻,立刻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他們產(chǎn)生了極為豐富的聯(lián)想,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圣誕節(jié)的相關知識,于是筆者介紹了有關圣誕節(jié)的背景、活動等相關知識,然后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們圍繞圣誕節(jié)這個主題運用所學過的英語知識展開自由討論,通過討論,學生開口說英語,獲取知識,并培養(yǎng)了良好的聽說能力。
(二)師生互動交流,學生探究學習
英語課堂應該是開放的,不應該是死板的。因此教師在設計導學案以及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滲透給學生一種探究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便會將教學內容更好的挖掘出來。教師要進行差異性教學,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真正體現(xiàn)出教育的公平,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實現(xiàn)他們的均衡發(fā)展。
例如,筆者在教授四年級上冊Unit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的時候,設計了“制作水果沙拉”的任務。課前,筆者初步了解了一番,知道了哪些孩子在家經(jīng)常幫助父母做家務活,哪些孩子心靈手巧一些。筆者知道,Lucy是最能干的。在操練過程中,筆者請語言能力最強的Mike和動手能力最強的Lucy到前面做一個示范表演,另外再安排兩位學生充當小助手。任務是:讓Mike來扮演教師的角色,教學生Lucy來做水果沙拉。Mike首先把自己寫的做沙拉的方案逐條念出來:
①Take out some fruits. Oranges,apples,bananas,pineapples,grapes...
②Peel the fruit.
③Cut the fruit.
④Put them in a bowl.
⑤Put some salad on the fruit.
⑥Mix them.
⑦Taste it, is it delicious?
然后,要求Lucy根據(jù)Mike的陳述,完成做水果沙拉的任務。她一邊做,一邊重復Mike的話。兩個小助手則根據(jù)需要,不時地給Lucy遞上東西,還說出了“Heres the orange/apple/ banana...”等新的句子。
看到他們有聲有色的表演,下面的同學躍躍欲試。等到示范的學生一表演完,各個小組就開始分配角色。通過這樣的互動生成學習,學生們的參與熱情高漲,愉快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三)師生共同討論,學生主動發(fā)展
很多時候,課備得再完美,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中的全部細節(jié),因為教學的主體――學生是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的存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地調整教學思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
例如,在教授六年級上冊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的時候,筆者提出了話題“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筆者最初的預設是引導學生懂得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提高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沒想到中途有一個學生提出了反對意見。
S1:I think we can put the rubbish in the bin.
S2:I think we can plant more trees.
S3:I think we can move some factories away from our city.
S4:I dont think its a good idea. Yes, move some factories away from our city makes our city clean, but they will make the air dirty in other places.
課堂氣氛出現(xiàn)了瞬間的凝固,筆者連忙笑著說:Oh, his answer is very interesting. Do you agree with him?
S5: I dont think so. If the factories are still in our city, the air in the city will become worse.
此時,課堂討論進入了高潮,實際上這時候已經(jīng)換了一種方式達成了“引導學生要有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目標。
二、互動生成教學模式的原則
(一)尊重學生,角色轉換
教師和學生本就是平等的,因此在進行互動生成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應該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真正融入到學生當中,成為學生的朋友。這樣學生在被尊重的過程中就會積極參與課堂與教師進行互動,教學質量與效率會在無形中得以提升。
(二)營造氛圍,鼓勵互動
采用“小學英語互動生成教學模式”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大膽地與老師、同學互動。這樣不但可以全程保持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為更高層次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總之,小學英語互動生成教學模式充分地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fā)展為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英語新課程理念,值得教師在教學階段進行運用。
參考文獻
[1]丁新琴.借題發(fā)揮――對一次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處理及反思[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11):154-155.
[2]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4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