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是技工院校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為出發(fā)點,說明在語文教學中存在對重人文性輕工具性的現(xiàn)象, 并借鑒《美國語文》問題設置,提出要重視語文的工具性,充分發(fā)揮它在職業(yè)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職業(yè)教育 語文 工具性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2-0063-02
一、職業(yè)院校語文課的性質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技工院校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語文性質的表述:“技工院校語文課程是傳授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應用能力,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文化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是技工院校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它是用來表達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
二、職業(yè)院校語文教學現(xiàn)狀
語文是素質教育(德育、職業(yè)技能等)的基礎和重要結成部分。因此,職業(yè)院校的語文教學,在提升語文素養(yǎng)同時,應當重視并充分利用語文的工具性這一本質,發(fā)揮它在職業(yè)教育中的作用。
然而,在職業(yè)院校語文教學中,仍然象基礎教育階段那樣,將語文作為獨立學科,重視語文的人文性而忽視了它的工具性,僅把語文課作為“語文課”進行教學,等于閑置了這個工具,沒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存在一些跑偏的現(xiàn)象:課堂教學仍按“題解”——“寫作背景”——“內容和結構”——“寫作特點”等這樣的套路教學,以分析課文中句子蘊含的意思,寫作技巧等作為語文課主要教學內容。寫作技巧的確應該學習,但必須認識到它是為表達思想內容服務的,如果忘記了它的工具性,技巧則必然成為“花瓶——中看不中用”,忘記了它的工具性,再美的語言和技巧也將成為“花拳繡腿”。就會出現(xiàn)本末倒置,陷入為教語文而教語文的誤區(qū)。
重視語文的工具性,避免強化它學科性而獨立存在,要“放下身段”,作為工具去用它去服務,才能探求語文教學正確方向和途徑。只有重視反復訓練運用它,才能熟練地應用工具,為使用者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服務。
三、他山之石
《美國語文》(美國中學語文)教材編寫十分注重語文的實用性,主要體現(xiàn)在課文前的閱讀指導和課文后的問題設置上,特別在課文之后的問題設計非常注意語言的實踐和訓練,充分體現(xiàn)出語文的工具性而為使用者服務的特點。
如,在《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文后的設置問題有:“如果哥倫布寫作的目的是請求進一步支持,那么他在證明自己探險活
動的價值方面做得如何?”;“根據(jù)你的理解,哥倫布為什么經常在見到事物時想到他們的金錢價值?”;而在“微課寫作”要完成的任務是:“哥倫布能籌集到資金是因為他有能力使沒見過他
探險的大陸的人接受他的想法?!睂懸黄陬^航海報告。在課文前閱讀指導里交代本文寫作的歷史背景:哥倫布在尋求航海資助經受了一系列挫折后才得到西班牙國王和王后的支持。
哥倫布他筆下所描寫的島美麗、資源豐富、“這種樹很值錢”等等,他之所以這樣寫的目的是必須體現(xiàn)他發(fā)現(xiàn)美洲的“價值”,讓資助者看到當初的決定是明智和值得的。這樣語文教材編寫更加注意語文為使用者服務的工具性,并非太過注重課文內容和結構及文學表現(xiàn)手法分析而忽視這些文學手段“使用”的過程。所以,在夯實語文知識基礎上,還應進一步把這些知識運用起來,把學習與實踐銜接起來,而且更要注重實踐活動,才能把知識內化成語文能力,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目標。
從中得到的啟示是:既然“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就應訓練多用這一“工具”去實踐,才能掌握它的使用方法。
四、運用語文的工具性,更好地發(fā)揮它在職業(yè)教育中的作用
(一)首先要提高對語文課的認識,重視語文的工具性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只有才抓住語文教育的根本,把握“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是技工院校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教學不應該只注重了它的人文性,忽視工具性。
只有重視語文的工具性,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語文教師要訓練學生熟練使用“工具”,借助于課文教給他們這一工具的使用途徑和方法,從而能夠靈活、嫻熟的運用它。語文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他們是“工具”的使用者,教材(課文)是媒介,教師可以借助于課文這一媒介,重要的不是老師教,而是讓學生去實踐,真正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二)在職業(yè)教育中,語文是基礎課,是學生學習專業(yè)課及生活、工作必不可少工具。它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
語文是表達思想的工具。法國思想家莫里哀說:“語言是賜予人類表達思想的工具。”在語文課中滲透,不著痕跡、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說教引起的反感。
語文是表達的“感情”工具。所以語文可以學生陶冶情操,塑造身心健康、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格。通過語文可以更便捷地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
語文是傳授知識的工具。學習效果,取決于學生對于表述知識的文字的理解程度。因此,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是教育教學重要基礎。
(三)進行職業(yè)院校語文教學改革,自覺加強與專業(yè)課的對接、融合。
因它是工具,尋找語文與其它學科的契合點,不失時機,創(chuàng)設情境,加以引導。用語文課促進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學習:以語文輔助學習專業(yè)課——專業(yè)課進行技能實訓——回到語文課上歸納方法。例如,在等說明文教學時,將語文課與工程測量課相銜接,與測量老師交流,跟隨測量學習,然后這樣設計語文教學:
首先以專業(yè)技能任務引領——“有學弟向你請教水準儀測量操作方法,而測量課本寫得比較復雜,他看不懂,請你編寫一篇《水準儀簡明操作規(guī)程》。”
接下來的問題是:“雖然你會水準儀測量,但你怎么能讓下一年級的同學覺得簡單易學?!?從《景泰藍的制作》等說明文中學習說明方法——用圖表、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方法將內容表達得非常清楚。同時,要語言要準確、簡明,否則別人就看不明白。從說明文中學習說明方法和語言特點,從而避免過多分析文章內容。
課后,從中挑選幾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和測量課教師共同批閱。在下次課中講評:展示學生作品——學生互評——老師補充點評——修改——編成一篇較高水平的《水準儀簡明操作規(guī)程》。
這樣,使語文與專業(yè)課學習相輔相成,既學習了語言的運用技能,也使專業(yè)技能訓練得到鞏固和提高。這樣有利于在工作中學生養(yǎng)成學習和總結的良好習慣,提高工作能力,有利于學生在工作實踐中將他獲得的經驗總結并記錄下來,甚至將技能經驗提升到理論高度,成為寶貴精神財富。
(四)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拓寬知識領域。
教師是教學質量的重要決定因素,而語文課又是職業(yè)教育中的基礎課,所以語文教師素質在職業(yè)教育中作用非常重要。語文教師既要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又要具備廣博的知識和高尚的情操。語文既具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是二者的統(tǒng)一。它是人的思想、知識等的載體,它所表達的內容包含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思想、情感、政治、歷史及多種自然科學,也決定了語文教師 “學無止境”,不斷學習和了解與課文有關的知識,才能教會學生正確運用語言來表達內容方法,因為只有清楚要表達什么內容才能學習和思考用什么方式用什么語言去地表達。如《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中以談建筑美學為主,同時又涉及音樂、繪畫等多個學科,這時,語文教師僅僅掌握語言與文字的表達就不夠了,因為,不可能只表達而不了解表達的內容。
職業(yè)院校語文教師經常深入專業(yè)工作現(xiàn)場,了解企業(yè)文化,學習社會學知識,經濟學知識,了解勞動力市場需求,關心時事和國際關系等,才能將語文運用自如,培養(yǎng)語文教學能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并通過語文教學更好地為職業(yè)教育服務。
另一方面,語文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生運用好語言這一工具,教師就得是這一方面的能工巧匠。
語文課在職業(y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學習專業(yè)技能的基礎和工具,也是歸納和總結經驗重要的手段。因此,充分利用語文課程的工具性特點,更好地為素質教育服務,促進各行各業(yè)的“大國工匠”快速地成長起來。
作者簡介:
李佳萍,女,1969年出生,籍貫陜西西安,廣西公路技工學校語文教師,講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