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濤
【摘 要】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5-0-01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新課程走進了課堂,我們汲取著新課程的營養(yǎng),也努力實踐著新課程的理念,并逐漸成為教師教學的自學行為,課堂發(fā)生著可喜的變化。然而,課堂教學耗時多、收效低的現象也很普遍。本人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從以下三方面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有效課堂教學時要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為了更好地實現小學語文課程的價值和教學理念,教師就要充分關注學生,在以生為本的觀念指導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首先,要有責任感,打破“師道尊嚴”的框框。學生是否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密切相關。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老師比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老師,更受歡迎。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對象觀,擺正自己與學生的關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創(chuàng)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以民主、平等的態(tài)度面向全體學生,用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讓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大舞臺,教師只是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再次是,優(yōu)化語文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老師要創(chuàng)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F在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應抱歡迎、鼓勵的態(tài)度給予肯定,并做出正確的解釋。
二、有效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習之母”,沒有興趣是學不好語文的。因為有興趣,學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為滿足好奇心,學生就要看、聽、想、問,這樣思維也被激活了。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體驗中使學生的興趣受到保護和激勵。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口,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學習積極性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教學要成功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習成為他們迫切的需要。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良好的方法和手段的有效運用,離不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的營造。有資料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思維最活躍,對周圍的事物才會產生興趣。因此創(chuàng)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舉的前提和基礎,推進學生學好語文課的重要保證。
三、有效課堂教學要注重教學反思
波斯納說得好:“沒有經過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專業(yè)成長會受到極大的限制?!苯虒W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師素質和專業(yè)化水平的重要途徑。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程,我是欣慰地看到,很多老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發(fā)生了變化。然而,我們也不難發(fā)現,很多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比較重視,注重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大力倡導“質疑”、“探究”的精神,但在課堂教學的反思和總結方面卻存在很多問題。反思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要有虛心的態(tài)度。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所感所得,及時記下;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教學反思是對教學領域深層次地思考,在思考中不僅能提高教學理念水平,還能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它的主要作用體現在:審視教學目標是否體現三個維度;評價自己的課堂有效教學中是不可忽略的。
任何一堂課都有其成功的地方,也可能存在某些缺憾。作為老師,不論是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或手段的獨到之處、精彩之處及時記錄下來,作為以后從事教學的寶貴素材或案例,不斷加以充實和改進,就可使以后的教學更輕松,更趨于完善。同時,它也為教師深入開展教研工作提供了很有參與價值的第一手材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豐富今后教學的材料養(yǎng)分。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具有藝術特點的學科。它的對象不僅限于學生和老師,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就如課堂教材、課堂環(huán)境等。為了提高警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念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的學習和工作,不斷提高個人的教學能力以及理論修養(yǎng)水平,并將其更好的利用到教學工作中去,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郭志敏;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周刊;2011(29)
[2]左清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新課程:小學;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