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庚
摘 要:學生是課堂的主要參與者,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是教學的關鍵。學生把主體精神的培養(yǎng)落在課堂教學中,是小學語文實施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學語文教學主體精神表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指導學生掌握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給足學生時間,綻放教學精彩;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體驗語文,學會學習,“再創(chuàng)造”和應用語文,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體精神;課堂參與度
小學是學生人格塑造和價值觀初步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在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中,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技能、規(guī)范、價值觀等社會行為方式和人格特征,適應社會并積極作用于社會、創(chuàng)造新文化的一個重要起步階段,也是學生個體社會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的學習不在于枯燥地背古詩、懂修辭,而是上升到更高的一個層次,就是通過語文課堂的參與度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使學生在課后很難創(chuàng)造語文學習環(huán)境的情況下,自己能夠主動地學習語文,慢慢地,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增強,最終達到高效率、高水平的語文能力。
首先是“自主”,即自主探究。就是充分調動學生自我學習,培養(yǎng)自我管理的一個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改變以往被動的學習習慣,形成獨立鉆研、獨立探究的良好品格。一方面,我們的教學要不局限于教室,都說實踐出真知,我們要讓學生親近社會,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自主嘗試去思考和解決一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每周可以帶學生進行語文小游戲或者走出校門學會去集市認識標簽,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語文。另一方面,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日益發(fā)展的今天,我們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帶來的有益成果,我們的教學可以不用局限在狹小的教室里,可以通過網(wǎng)絡視頻的形式進行學習,學生在家里面就可以和老師進行實時的交流溝通和教學授課。同時通過對網(wǎng)上精品教學資源的分享,比如慕課、資料數(shù)據(jù)庫這類的形式,就能夠補充一些學校教師資源,特別是優(yōu)秀教師資源不足的情況,實現(xiàn)東中西部教育資源的平衡和共享,減少城鄉(xiāng)教學資源的分配差異,讓學生享受更多的優(yōu)質資源,也可以和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孩子們一起學習和溝通,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對新鮮事物的興趣。
其次是“參與”,即參與交流。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協(xié)調配合的能力,成立學習小團隊,實現(xiàn)互助式的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有更好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認同,從而對語文這門學科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達到愿意學、想去學的狀態(tài)。比如可以“我是小老師”的形式進行個人“試講試教”展示或者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社會熱點進行相關的展示和闡述。通過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根據(jù)課堂教學進度中教學相關內容或者是個人感興趣的知識點或者話題,通過課后自主收集素材,準備演講材料,并且制作出PPT,在每次語文上課前進行五分鐘左右的個人展示,每組學生都輪流著交流,給每位學生機會,以這種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樂趣,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協(xié)調配合完成解題任務,他們可以自主去掌握和把控這五分鐘時間,改變傳統(tǒng)的老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老師成為一個輔導者,從“指路人”向“引路人”轉變。同時,學生在收集材料和準備演講展示的時候也會有很多其他的收獲,以這種方式來增加學生對語文的思考。這樣既可以促進學生預習和相互之間的溝通,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演講與口才能力,讓學生敢于上臺,找到自信。
在學習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鼓勵各個小組相互學習,大家在分組之后,有的學生會把其他組看成是自己的競爭對手,當對方組內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或者是在某方面要請教時,他們會相對保留進行粗略的講解,因為他們認為這會影響他們組的總體成績,其實這點是不可取的,作為教師應改變班級學生的這種觀念,大家都是在一個班級、一個教室,都是因為求學而有緣相聚在了一起,分的小組并不是因為比高低、比勝負,而是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各個小組內的成員要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當小組外的同學要請教問題時,也要毫無保留對他進行講解,在講解的同時,也會加深我們的記憶,讓我們的思路更加明晰。
總之,興趣是學生學習最主要的動力,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思考的能力、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每一個科目都有它對學生最基本的學科素質要求,語文科目對學生最基本的素質要求就是聽說讀寫,那么,我們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多聽、多說、多讀、多寫,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於靜.淺談小學生語文課堂參與度的提高[J].閱讀與鑒賞旬刊,2011(11):70.
[2]吳燕華.如何變小學生“強制性語文學習”為“主動性語文學習”:淺談提高小學生語文課堂參與度的有效途徑[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9):43.
[3]王秀英,徐新影.小學語文精讀課教學中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的教學策略[J].求知導刊,2016(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