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靖欣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正確把握教育的對象,否則思想政治教育將會失去實際意義。本文將簡單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有效的提出及理路探究,旨在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教育效果。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有效性
教育對象主要是指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認識、教育以及對其進行改造的對象。教育對象可以分為兩種層面,在廣義層面上,教育對象指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從狹義層面上來講,教育對象僅包括受教育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本質要求高校必須要正確認識和把握教育對象,以便提高教育效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有效性概述
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有效?該內容在我國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知識中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想要對該內容深入了解,可以通過馬克思提出的相關概念來理解——對象如何對他來說成為他的對象,這主要取決于對象的性質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本質力量的性質。通過馬克思的話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作為大學生思想的指向,需要注重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方式,克服學生已經(jīng)弱化的思想傾向。此外,教育對象的有效,需要有效的把握和引導。把握對象,主要是對高校學生的本質、特點等方面進行有效掌握;引導對象,主要是指對高校學生思想進行正確引導和針對性引導,并產(chǎn)生實際效果。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有效主要是指有效指向、把握并引導學生[1]。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教育對象分析
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就必須要對高校學生進行更加精準的分析,筆者經(jīng)過長時間的探索,總結出以下幾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對策:
1、重視高校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在教學方法上通常會采取“外部灌輸”的方式,學生處在相對被動的地位,導致主體性地位被忽視。在課程次數(shù)少的前提下,教師在課堂上無法估計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導致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被忽視。在考評方式上,基本上以筆試形式為主,導致學生很難實現(xiàn)自我管理和教育,相對應的能力也受到限制。
為了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有效性,第一,要尊重高校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必須要將每個學生看作是具有獨立發(fā)展人格的人,而不是強制被灌輸和改造的工具,在課堂上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在做好引導者的同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第二,教師應當喚醒高校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能力。高校學生是有獨立思想的個體,其對自己主體性發(fā)展的認識越充分,就越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上發(fā)揮自身作用。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教師應當通過典型案例進行教學,聯(lián)系學生們的生活實際體驗,不斷加強課堂上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其主體性發(fā)展意識,自覺提高認知思想政治的覺悟。第三,教師應當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主體性。在課上以及課下多與學生們交流,了解并關注學生們的優(yōu)點、興趣和愛好等,關注其內心世界的發(fā)展和變化,盡可能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有利的學習條件和氣氛,培養(yǎng)其主體性形成并發(fā)展[2]。
2、滿足高校學生的合理需要
在傳統(tǒng)課堂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更多地強調整齊性,忽略了學生自身存在的差異性,導致高校學生在思想上不能夠展示出個人的特點,很難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高校學生個體的自我發(fā)展,不能滿足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而在課堂的教學內容上,通常都會從社會的整體需求角度出發(fā),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關注較少,難以滿足學生整體發(fā)展的需要。
為了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滿足高校學生的合理需要。第一,要科學評價高校學生的需要,有效抵制學生不合理以及不正當?shù)男枰?。滿足高校學生的各項需要,就必須要做到以科學的評價為前提,教師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幫助高校學生正確區(qū)分和鑒別自身的需要是否得當,鼓勵一些促進個人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需求觀。第二,滿足高校學生的合理需要,提升其層次和境界。要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 就必須要關注學生的物質需求,如:讓高校學生通過勤工助學、貧困補助等方式來保證物質上需求的滿足。此外,還要在滿足高校學生物質需求的基礎上滿足其精神層面的需求,即在思想政治課程上為學生們推薦經(jīng)典的名家名著、播放經(jīng)典視頻、傳統(tǒng)紅色校園文化等,以此來滿足學生們的精神需求,激發(fā)起更高層次的精神進步[3]。
3、解決高校學生的實際問題
思想政治課程往往會忽視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面對的相關問題的教授。在大學階段,學生的時間更加充裕,人際交往會更加廣泛,使得其生活經(jīng)歷變得更加豐富,如學習活動問題、戀愛問題、自我發(fā)展、人際交往等方面,但是在思想政治課程上并沒有真正闡述如何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此外,思想政治課往往會忽視學生思想品德與社會要求之間的存在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為學生考慮個人問題方面較多、關心集體問題較少、對他人要求嚴格、對自己要求寬松、以自我為中心等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大學生的實際問題,第一,要把握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能力發(fā)展中所遇到的問題。有效掌握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現(xiàn)狀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的問題,適當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安排更多內容,如進行小班授課、增加思想政治課的課時,讓教師有更多機會了解和考察學生思想現(xiàn)狀,以便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第二,通過多種渠道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如在構建健康思想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問卷調差、訪談等,深入了解,有效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4]。
三、結束語
總之,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有效性勢必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為了能夠提高教育對象的有效性,高校要在重視學生主體性地位發(fā)展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學生正當?shù)男枰?,并幫助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促進高校學生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林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有效及理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2):138-142.
[2]張文學.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2.
[3]季海菊.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4]李換.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遼寧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