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摘要】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是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很多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存在一定的困難,導致其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久而久之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產生不利的影響。本文重點剖析了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存在的弊端,給予相應的教學改進措施,以此達到優(yōu)化教學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是我國文人智慧的結晶,因而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鑒賞,體會詩詞的韻味,從而強化古詩詞教學,改變以往的教學現(xiàn)狀,提升教學的有效率。
一、注重實踐教學,突破常規(guī)模式
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不理想的直接因素就是教學觀念比較落后,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而教師首先需要改變教學理念,敢于嘗試實踐教學。正所謂思想是行為先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看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積極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古詩詞鑒賞能力,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上進行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并不局限于教材,進而讓學生擁有更廣闊的學習空間,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外進行古詩詞的閱讀,感受古詩詞的魅力,讓他們意識到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性,這樣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他們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知識儲備,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二、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強化其求知探索欲望
從長遠角度分析,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是現(xiàn)階段需要完善的教學任務,只有學生對古詩詞鑒賞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從而增強學生對古詩詞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著手:首先,教師需要精心篩選教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培養(yǎng)探究興趣。心理學研究顯示,具有鮮明特色,或是能夠與主體具有情感共鳴的事物,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科學組織教學活動,在材料的篩選上要盡量以文質兼美為主,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進行教學內容安排時,盡量契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其次,教師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鑒賞的探究欲望。詩詞學習雖然是相對復雜的過程,但同時也是富有個性的積極探索的過程。在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已有水平,還有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儲備,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他們對詩詞鑒賞探究的興趣。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電教手段的教學優(yōu)勢,如配樂、朗誦、錄音示范等,或是采取畫畫的引導模式,激發(fā)興趣,感知詩意。以《錢塘湖春行》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從詩句中獲取詩人描繪的景物,然后再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想象去勾畫景色,由此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他們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融入情境,感受詩人描繪的春景,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通過上述教學引導,教師必然能夠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會學生鑒賞方法,予以科學探究精神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古詩詞的鑒賞方法,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古詩詞鑒賞的精髓,更好地輔助學習活動。具體鑒賞方法如下:第一,意象欣詩法。這種賞詩法主要是引導學生借助意象進行詩歌鑒賞,比如月亮代表思鄉(xiāng)、梅花代表堅貞、蓮即為“憐”,多表達愛情。教師通過上述意象引導學生去進行古詩詞的鑒賞必然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天凈沙·秋思》中,引導學生抓住其中的關鍵意象“枯藤”“老樹”“小橋”等等,鼓勵學生進行聯(lián)想與想象,更加深刻地體會詩意,通過這些分析,學生能夠很快體會到深秋色彩,并且在腦海中勾勒出畫面,對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有更深的了解,對詩人內心情感的凄苦有更深的體味。第二,關鍵詞推敲法: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需要特別注重鍛字練句,通過關鍵詞,或是借助詞句賞析,達到對古詩詞鑒賞的目的,從而讓學生能更深入地學習古詩詞鑒賞的精髓,提高教學有效率。
四、了解賞析詩詞表達技巧,掌握藝術手法
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古詩詞的鑒賞方法,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展開:第一,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相應的修辭方法,比如比喻、擬人、夸張等等,并且了解其在古詩詞中的具體作用。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注重詩詞抒情表達方式的教學,比如借景抒情、情境交融,或是托物言志。接下來還需掌握相應的表達技巧,比如白描、渲染、想象、象征、欲揚先抑等,這些表達技巧在古詩詞鑒賞中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對詩詞的理解可謂是推波助瀾。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訓練學生能夠具有極好的藝術修養(yǎng),這樣他們能夠對作者的藝術構思產生思想的共鳴,比如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先景后情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藝術訓練,能夠對古詩詞教學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通過閱讀古詩詞,了解作者的藝術構思,掌握他們的寫作手法與技巧,并且在進一步的分析中掌握詩句中運用的寫作手法,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這些了解詩人所需要傳達的情感。
五、注重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優(yōu)化詩詞鑒賞結構
詩詞鑒賞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掌握相應的詩詞鑒賞方法,才能促使學生對詩詞有比較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對學生進行想象力的培養(yǎng),在此階段可以選取歸納分類的方法,具體教學實施過程如下:首先,讓學生明白想象在詩詞鑒賞中的作用,了解意象在詩詞鑒賞中的功能,主要是通過作者的思想情感表達,繼而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從而寄托他們的情思,而意象中的“象”,從本質上分析就是自然中的景色、生活畫面,更需要從詩詞描繪層面著手,借助想象與聯(lián)想,從深層次挖掘詩詞潛在意境,教會學生進行歸類總結。以送別詩為例,在這類詩詞里面以下元素出現(xiàn)的頻率相對較高,如楊柳、長亭、酒等,比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就有這樣的詩句,即“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一“送”一“酣”,點出了“餞別”的主題,詩中出現(xiàn)“酒”,往往會使整首詩少了離別的憂愁,而多了“欲上青天攬明月”的豪情。又如思鄉(xiāng)類,就是離家在外的人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這其中出現(xiàn)較多的元素就是月亮與鴻雁,比較著名的代表當屬蘇軾《水調歌頭》,這其中千古名句至今仍然被傳誦,即“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對家鄉(xiāng)及其親人的思念之情。
六、培養(yǎng)品析詩詞能力,掌握整體節(jié)奏
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占據(jù)非常重要的教學比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詩詞賞析教學。具體來說,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從遣詞造句層面著手,兼以修辭教學輔導,讓學生能夠掌握詩句中主要字詞的含義,或是了解詩句寫作的微妙之處,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中蘊含著故事典故,詞人通過即物感性,抒發(fā)了自己老當益壯的豪情,在“親射虎,看孫郎”中感受到作者寫作的情感,從“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分析中了解到作者希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第二,通過韻與節(jié)奏對詩詞進行賞析,從而掌握詩詞的整體節(jié)奏,具體來說,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從整體角度進行鑒賞,察看詩詞所需的表達方式,是直抒胸臆,還是寓情于景,特別是抓住詩詞中的關鍵詞,對內容整體進行剖析,掌握詞語應用的妙處。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詩詞典故的應用效果,在進行典故的講解過程中必須言簡意賅,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七、結語
總體來說,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作為重要的教學組成因素,已經(jīng)引起高度重視,教師需改變以往落后的教學方法,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會學生古詩詞鑒賞的方法,以促進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能夠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成效,繼而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任晨亮.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格律、欣賞與想象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6).
[2]蘇玉敏.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9).
[3]王汝飛.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
[4]郭弘鈿.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2).
[5]吳麗.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4).
[6]白麗娜.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3(20).
[7]李芳.品誦·欣賞·感悟——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9).
[8]徐旭.2013年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題命題特點分析與教學對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