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鏘+姚瑩華
【摘要】 目的 探究復脈湯加味對心律失?;颊呱钯|量的影響。方法 66例心律失常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3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用復脈湯加味療法, 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在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活力這5個生活質量指標上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8、3.06、7.38、4.32、5.32, P<0.05)。結論 復脈湯加味治療心律失常療效顯著, 無毒副作用, 聯合西藥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實踐中使用及推廣。
【關鍵詞】 復脈湯加味;心律失常;生活質量;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7.070
心律失常是一種心內科常見危急重癥, 根據病癥發(fā)作時心率的快慢程度可分為快速性和緩慢性兩種癥型, 前者在臨床上表現為室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心室撲動、心室顫動等癥狀, 而后者在臨床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傳導阻滯、竇性心率失常的癥狀[1]。心律失常的發(fā)生, 與冠心病、心肌梗死、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约皟确置诩膊〉炔“Y相關, 常發(fā)生于患者情緒激動時, 一般可采取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西醫(yī)藥物治療心律失常有較為明顯的副作用, 不建議長期服用, 而中醫(yī)藥物治療心律失常效果明顯。此次試驗旨在探究復脈湯加味對心律失?;颊呱钯|量的影響, 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月~2016年10月汕頭市中心醫(yī)院及汕頭市中醫(yī)院收治的心律失?;颊?6例納入研究, 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3例。對照組:男18例, 女15例;年齡最大82歲, 最小45歲, 平均年齡(62.15±8.42)歲;病程2~14年, 平均病程(6.42±3.30)年。觀察組:男19例, 女14例;年齡最大84歲, 最小47歲, 平均年齡(61.76±8.73)歲;病程3~13年, 平均病程(6.70±3.3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西醫(yī)診斷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 心率<60次/min;②中醫(y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 “心悸”、“胸痹”的診斷標準:有心悸頭暈、胸悶氣短、形寒肢冷、口唇紫紺等證并見舌干,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細, 或沉遲, 兼結代;③患者均知悉此次試驗內容, 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②藥物治療所致的心律失常者[3, 4]。
1.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 給予吸氧, 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給予對癥治療, 使用擬交感神經藥、堿化劑、迷走神經抑制藥物等抗心律失常藥物。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指標的變化情況, 如有異常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用復脈湯加味療法, 其基本方為:炙甘草6 g、麥冬8 g、桂枝8 g、人參10 g、當歸10 g、麻仁10 g、五味子10 g、生姜12 g、阿膠15 g、生地黃25 g、大棗10枚。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及個人體質的差異, 酌情加減藥劑:①氣虛明顯者, 加黨參10 g、黃芪30 g;②陰虛明顯者, 加西洋參10 g、黃精15 g;③脾腎陽虛者, 加淫羊藿10 g、補骨脂12 g;④氣滯不暢者, 加郁金10 g、柴胡12 g;⑤胸痛者, 加三七、雞血藤各10 g, 加延胡索15 g;⑥痰飲者, 加栝樓10 g、薤白12 g。1劑/d, 加水煎煮2次, 于早晚飯后溫服。
兩組均連續(xù)用藥4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結束后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1. 4 評價標準[5] 治療后, 采用簡明健康量表(SF-36)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 評價因子包括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活力, 每項總分為100分, 各項評分與患者的生活質量成正比。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在生理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活力這5個生活質量指標上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8、3.06、7.38、4.32、5.32, P<0.05)。見表1。
3 討論
心律失常病情較為危急, 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癥型, 必須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 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 實行心率、心律的動態(tài)監(jiān)測, 同時需要檢查患者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以及酸堿平衡, 重點加強血鉀水平過低等室顫高危因素的監(jiān)測。藥物治療是心律失常的常用治療方式,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有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起效快, 可快速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減少室性早搏的級別和數目, 但是副作用較大, 不宜長期服用。
在中醫(yī)學角度, 心律失常屬于“心悸”、“胸痹”、“怔忡”等范疇, 乃是氣陰兩虛所引起的心脈淤塞之癥, 治宜養(yǎng)氣活血, 通經活絡, 消炎鎮(zhèn)痛。復脈湯源自《傷寒論》, 乃是治療心動悸的常用藥方, 方中炙甘草益氣滋陰, 通陽復脈, 麥冬、生地黃滋陰養(yǎng)血, 益氣養(yǎng)陰, 人參補中益氣, 桂枝補元陽、通血脈, 常與補氣血藥物聯用, 當歸補血和血, 麻仁補中益氣, 疏通血脈, 五味子斂肺止咳, 阿膠補血滋陰, 大棗滋陰補陽, 二者皆有活血養(yǎng)血之功效,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生姜可作用于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系統(tǒng), 改善心臟微循環(huán), 諸藥共奏, 對于治療心律失常具有較好的效果[6]。
此次試驗中,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用復脈湯加味療法,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 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聯用復脈湯加味治療心律失常, 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無毒副作用, 可顯著提高心律失?;颊叩纳钯|量, 值得在臨床實踐中使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段晨初, 谷疆蓉, 甄麗娜, 等.心律平與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4, 34(5):79-82.
[2] 張晨, 王美玲, 馬華, 等.參松養(yǎng)心膠囊聯合美托洛爾緩釋片治療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療效觀察.臨床薈萃, 2014, 29(8):861-865.
[3] 周罡, 徐盛開, 謝萍, 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與心律失常及高血壓的相關性研究.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2014, 30(3):201-203.
[4] 查克嵐, 曾瑜, 李家富.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重慶醫(yī)學, 2014, 43(7):798-800.
[5] 馮天捷, 陳柯萍, 任曉慶, 等.高敏C反應蛋白對室性心律失常發(fā)作的預測作用.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4, 29(2):124-128.
[6] 劉新兵, 馮六六, 黃紅漫, 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對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心律失常影響研究.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4, 29(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