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蘭
摘 要:小學《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它以態(tài)度、情感和行為的改變?yōu)橹饕繕恕T诮虒W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能力水平、知識儲備,為學生安排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關鍵詞:活動;思想品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1-009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1.058
生活就是一本書,有的知識記錄在書籍中,有的卻在生活中。學生的生活以學習和活動為主,有益的活動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讓他們熱愛生命,熱愛自然。《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性質(zhì)中明確指出: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顒邮墙毯蛯W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學生更多的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一、兒歌故事,伴隨學生成長
兒歌,朗朗上口,短小精悍;故事,生動有趣,形象鮮明。說兒歌、講故事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形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經(jīng)常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將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比如,第一次上課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紀律不好,上課了不知道立刻回座位,上課時手里拿筆、尺子等文具玩……教師可以編制如《比比誰最棒》之類的兒歌教給學生,“聽到鈴聲響,趕快進課堂,坐好來聽講,也不動,也不拿,比比誰最棒!”要求聽到鈴聲邊說邊做動作,學生在說兒歌的過程中,逐漸糾正了自己的行為,課堂紀律得到保障。
在《做游戲,守規(guī)則》一課教學中,教學生一首《滑滑梯》,“滑滑梯,真有趣,你先我后別著急;你讓我,我讓你,不要推來不要擠;課間游戲守秩序,安全愉快為第一。”在學完兒歌后,教師讓學生說說要怎樣滑滑梯,否則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學生發(fā)言積極踴躍,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在《遵守學校紀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講了《老師為什么不叫他》這個故事,提問“老師為什么不叫王濤回答問題呢?”學生能夠從故事中明白發(fā)言要舉手,否則課堂上會很亂。引導學生,為了維持課堂紀律,我們還要怎樣做?你在課上是怎樣做的?……繼而,從故事中的人物,到身邊的同學,到自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
二、參觀訪問,促進學生成長
知識的獲得,學習課本并非是唯一的途徑。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和現(xiàn)象都可以作為教學內(nèi)容,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在教學《我上學啦》這一單元《我的學?!窌r,教師可在第二課時安排參觀學校的活動?;顒忧埃牟邉澛肪€,并提出參觀要求:走路輕,眼睛尖,耳朵靈,認真看,仔細聽。學生在安靜有序的秩序下,參觀了圖書閱覽室、音樂教室、美術(shù)教室、實驗室、信息技術(shù)教室、多功能教室、醫(yī)務室、食堂、操場、宿舍等?;氐浇淌液螅寣W生說說記住了哪些地方,有什么感受。學生情不自禁地發(fā)出感慨:學校真大!學校真美!真好!我們愛學校!學生的自豪感就在這時候迸發(fā)出來。
在教學《向國旗敬禮》第一課時將近結(jié)束時,教師可布置一個作業(yè):訪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國旗、國徽、國歌都了解些什么?在哪些地方見過、聽過?比一比,誰了解的信息多。第二課時,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的采訪結(jié)果,有的學生說國旗上的紅色代表革命;有的學生說大星星象征中國共產(chǎn)黨;有的學生說國歌也是國家的象征(標志)……通過簡單的敘述,不難看出,學生在采訪長輩的過程中,又有了新的收獲。
三、角色扮演,引導學生成長
角色扮演,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經(jīng)歷仿真性演習活動,可以解決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經(jīng)驗、知識等。在活動中,不管學生演得如何,樂于表演就會鍛煉學生的勇氣,直接獲得體驗才是最可貴的。
在教學《我的身體》一課時,教師可設計“蒙眼取物”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體驗一下身體對自身的重要。教師用圍巾把一名學生的眼睛蒙住,讓他把鉛筆裝進文具盒里,只見他摸索著往前走(教師悄悄在他身邊保護),撞到桌子,弄掉書本,好半天才摸到筆,但怎么也找不到文具盒,最終以失敗告終。連續(xù)請3名同學來做這個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問其余同學,你們有什么感受?扮演盲人的學生說感受,他們一致認為看不到東西真不方便,真難受。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說說怎樣對待自己的身體,應該怎樣對待身體有殘疾的人。學生都有所感觸,談了用眼問題、不做危險動作等;還談到了要幫助有殘疾的人,如幫開門,讓座等。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地養(yǎng)成安全意識、幫助他人的意識。
四、動手操作,引領學生成長
動手操作、進行實踐、自主探究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成長。
在《我愛老師》第二課時教學時,教師可安排“為老師做一張賀卡”的活動。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做的賀卡形狀多種多樣:蘋果形、小汽車形、菠蘿形、太陽形等,還寫上了祝語。教師啟發(fā)學生,可以給家長送賀卡,你會在什么時候送呢?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勞動表達自己的心意。
又如,在《秋游》第一課時結(jié)束前,教師可安排課余時間 “用落葉做貼畫”的活動。課上,讓學生欣賞樹葉貼畫的作品,激起他們的制作欲望,介紹樹葉貼畫的制作方法、步驟。課下,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收集樹葉,制作了貼畫。有的學生把作品帶到了學校,展示在櫥窗里,有的家長把作品拍下來,通過微信傳給班主任,教師再制作成PPT展示給學生看。學生不但欣賞到樹葉貼畫,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麗,還提高了動手能力。
總之,在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有利于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經(jīng)驗的積累,讓學生在活動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立堅.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深化學生認識的嘗試[J].教育評論,1996(5):52-53.
[2] 王長雄.小學思想品德課應注重與生活的聯(lián)系[J].教育評論,2004(6):106-107.
[ 責任編輯 張宏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