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萍
摘要:研究性學習即讓學生通過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自主實踐操作得出結論。這種打破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體制的先進的學習方式,不僅解決了諸多初中教學的難題,也為初中教育的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了有利幫助?;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化學實驗課中,貫穿并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對于改變學生的化學學習方法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簡要分析了當前的化學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及問題,并就如何運用研究性學習理念改進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展開探究。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理念;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一方面,初中化學是一門啟蒙課程,對于剛剛接觸化學的學生而言,學習起來難免會有一些難度;另一方面,由于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生仍難以擺脫被動學習的方式,單純依靠死記硬背,效果不佳。為此,需要教師能夠主動改變教學模式,通過研究性學習方式的使用,去改變化學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提高教學的效率。
一、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理念
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取出課題進行研究、學習,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的特點,在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有利于我國素質教育的開展。
二、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xiàn)狀及主要問題
初中階段的學生獵奇心理較強,對于初次接觸的化學科目充滿期待與好奇,特別是化學實驗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動手欲望和熱情。但在目前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未能很好地將學生獵奇新奇的心理轉變?yōu)閷W習動力,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
1.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
由于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被動學習習慣,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強,不僅自主學習的能力差,而且還缺乏對知識的自我辨識能力。一旦教師在課堂上出錯,學生若不能第一時間糾正教師的錯誤,就會對錯誤的知識進行記憶,即便后期教師會做出更正,也很難“磨滅”這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其癥結就在于學生在課堂上始終扮演“受”教者的角色,教師主導性太強,學生主體性模糊。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學習興趣低下,主動性差,而且學習方式單一,思維受限。
2.教師的教學觀念過于陳舊
雖然新課改在全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有些教師教學觀念過于陳舊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分數(shù)”的過分看重。傳統(tǒng)應試教育根深蒂固,很多地方的課程改革目前還處在“換湯不換藥”的尷尬階段,分數(shù)決定命運的封建思想還在部分教師的心中“蒼翠挺拔”。他們對成績好的學生另眼相待,對成績不好的置之不理,只注重結果,不關注過程。這種思想的存在,不僅嚴重影響教師團隊的形象,不利于學生后期的學習,而且未來學生也很難適應時代的變革和社會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化學實驗教學的錯誤認識。當前的教學中“講實驗”的方式普遍存在,學生對于實驗的原理、步驟,甚至其中的器皿名字都倒背如流,但在實踐操作時卻無從下手。學生的動手能力甚至不及幼兒園的學生。初中是化學學習的關鍵時期,對于實驗課的不正確認識,將降低學生對化學課程的學習興趣。
3.教師的教學方式墨守成規(guī)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墨守成規(guī)的現(xiàn)象也普遍存在。一方面表現(xiàn)在實驗教學方式停留在“教師演(說),學生看(聽)”的階段。化學實驗作為教學的關鍵,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極高,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動手機會卻寥寥無幾,何談提高?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實驗教學內容停留在“教師和教材設計好的‘藥方”上,學生只管“照方抓藥”,重復、枯燥,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談不上讓學生獨立思考了。
三、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理念的滲透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和探究,更好地學習和發(fā)展。因此,想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必須要將研究性學習的理念滲透到實踐的教學中來。
1.實踐性、開放性—精選適宜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實驗內容
首先,是實驗內容的實踐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化學實驗課,就是為了驗證真理而存在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真理”的產(chǎn)生過程,從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實驗內容的實踐性、可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性學習的載體是來自自然、社會、生活中的一個個鮮活、真實的問題或者課題。因此,教師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可操作性強的化學問題。問題引入之后,實驗活動逐一展開,從選擇問題,到研究問題,再到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各種有益的方式,自己動手探究、實踐,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提高動手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習質量,事半功倍。
其次,是實驗內容的開放性?!敖滩臒o非是個例子”,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對于課本知識、教材大綱知識的學習,而是圍繞著這個問題而產(chǎn)生的知識系列。這些知識系列可能存在于其他學科里,也可能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有益的一系列問題。研究性學習沒有固定的、具體的內容。因此,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只是“教教材”,而是應該充分考慮課堂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如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生活實際、興趣愛好等,精選適宜的、開放性的實驗內容,并有計劃地進行實驗。這樣,既能拓寬學生的思維領域,又能體現(xiàn)我國新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學科均衡、綜合和選擇理念。
此外,在化學實驗內容的選擇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2.自主性—營造適宜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環(huán)境
研究性學習必須要遵循學生是課堂學習主體的教育思想,這同樣也是國家新課程標準中提倡的教育觀念。有效的教學活動,必須是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積極探討交流,以自主學習為主,感受到學習快樂并體驗到成就感的教學。因此,在初中化學實驗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化學實驗研究學習的時間、空間以及化學實驗所需要的條件,把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及責任感放在中心位置,為其個性的健全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角色,從傳統(tǒng)的“主宰者”變成“主導者”,拋出實驗問題之后,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積極探究,引導學生在實驗課程上自行動手、自行研究、自行通過實驗總結出本次實驗的現(xiàn)象和結論?;蛘咄ㄟ^組織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實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作為一名旁觀者,或者參與者,和學生一起操作。在研究的過程中,當學生有獨特的想法時,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當學生表現(xiàn)良好時,要及時肯定,增強其自信心;當學生進入誤區(qū)時,教師進行正確引導。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應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傷害到學生的自尊,為學生自主研究學習實驗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條件。
3.生成性—有意識地滲透研究性學習的科學方法
相比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研究性學習更加注重學習過程。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注重研究性科學方法的有意識滲透和教學,提高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實驗思路的引導。
首先,為學生指出研究的目標,提供相應需要查找的資料清單,讓學生自主尋找,為學習活動提供佐證;其次,教導分析問題的方法,可具體針對某一個化學實驗為例,指出實驗研究的學習方法、注意事項以及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及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提高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針對性;最后,總結得出結論。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引導學生經(jīng)歷這些思維過程,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教給學生實驗結果總結的常用“句式”,方便學生快速、準確、簡潔地總結學習完整實驗操作流程、實驗現(xiàn)象及結果。
此外,在整個化學實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關于學習的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理念和方法,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討,交流,在實驗中進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通過對學生的引導滲透,幫助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得到研究性學習能力的提升。
四、結語
初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化學實驗是學生接觸化學、深入了解化學的重要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對化學產(chǎn)生興趣,有意識地自主學習化學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掌握諸多的教學技巧,也要能夠第一時間分析學生心理,以便更好地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水平,提高其對化學實驗課的重視程度,教授適當?shù)闹R,擇優(yōu)選擇教學內容,營造適合的學習氛圍,教授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研究性學習理念有效地解決了以上問題,并且結合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幫助教師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與水平,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