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波
摘 要 闡述自制教具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介紹自制教具的材料種類和制作方法,同時指出自制教具的原則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小學體育;自制教具;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7)09-0036-03
1 前言
課程改革標準中明確指出:“積極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
源,是順利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可以發(fā)揮其應有的教育優(yōu)勢,體現(xiàn)課程的彈性和地方特色?!备鶕?jù)這一要求,課堂教學應加大自制教具的力度,以彌補教具的不足,同時增加教具的種類和數(shù)量,以滿足教學的需要。
2 自制教具的意義
體育教學是以新課程標準理論為指導,按照教學大綱進行的有計劃和有組織的教育過程。其任務是對學生進行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教育,目標是增強學生的體質(zh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和品質(zhì)。因為體育教學以室外活動為主要方式,因而教具的輔助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因此,自制教具具有重要意義。
有利于貫徹落實新課改精神 課程標準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注重學生的動手動腦,加強實踐性教學。而自制教具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在教師指導下的實踐活動,因而有利于落實新課標精神。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制教具是根據(jù)教學需要而制作的,一般都非常貼近教學實際。一方面,在制作過程中,因為注入了教師和學生的情感和心血,因而在制作成功后的使用中,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親近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自制教具的使用方法一般都簡單易行,更容易學生接受,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和鍛煉的興趣。
有利于培養(yǎng)師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自制體育教具的過程是一個認知、學習與實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制作的教具必須符合學習的需要,這就要求學生動腦子,想辦法,因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另一方面,如果遇到問題,需要教師的指導,使教師從學生的制作中受到啟發(fā),通過共同努力獲得成功,因而也提高了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做到師生共同提高。
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諧師生關系 由于在自制教具的過程中,需要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相互研究與探討,因此有利于增進師生感情,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諧師生關系。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自制教具一般都是廢舊利用,通過對廢舊物品的二次開發(fā),然后應用于教學中。在這個過程中,既有利于學生看到廢舊物品的利用價值,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有利于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先輩就是利用這些土制的運動器材開展體育鍛煉的,效果也不錯。雖然現(xiàn)在條件好了,教育投入有所增加,但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能丟,尤其是在大力建設節(jié)約型和資源保護型社會的今天,自制教具具有更為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例如:廢舊報紙可以放在胸前迎面跑,用來進行鍛煉學生挺直腰板向前跑的練習;也可以粘成一團,用來進行投擲練習。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
3 自制教具的理論依據(jù)
教育學理論 教育學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是教育的培養(yǎng)對象,是學習活動的接受者和探索者,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因此,自制教具有利于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做到教學相長。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diào)以人為中心,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不能靠灌輸,而應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主動探索和主動發(fā)現(xiàn),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對于自制教具來說,就是通過學生的動手動腦,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新知識。
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huán)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chǎn)及創(chuàng)造出有效產(chǎn)品所需要的能力?!弊灾平叹卟皇且环L順的,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學生動腦子,想辦法,從而發(fā)展智力。
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而自制教具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同時也需要教師指導。因此,自制教具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是對新課標的落實。
4 自制教具制作前的準備工作
通過課堂觀察和與學生談話,了解教具的使用情況和學生的需求,掌握學生對自制教具的興趣和能力,做好統(tǒng)計記錄;通過網(wǎng)上瀏覽和圖書館查閱,搜集自制教具方面的研究理論和實踐方法,為自制教具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保證。
5 自制教具材料的種類
自制教具類型主要分為生活物品類和廢舊物品類兩種。
生活物品類 生活物品類自制教具指對日常生活中已有的一些物品,如板凳、磚塊、圖釘、橡皮筋、竹竿、木棒、泡沫板等,通過加工改造,得到的體育教具。其特點是經(jīng)濟實惠,省時省力。例如:利用小呼啦圈、紗布和細繩等制成球拍;用布塊、沙子或玉米粒自制沙包;等等。
廢舊物品類 廢舊物品類自制教具就是對廢舊物品(如廢報紙、廢舊足球、廢布條等)進行二次加工和改造,得到的可用的體育教具。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
1)縫制沙包和毽子:把五顏六色的小碎布縫成小沙包;或把五顏六色的小碎布剪成細條,扎在小碎石上,制成毽子。
2)編織籃球網(wǎng):用很多廢舊布條接起來編織成網(wǎng),可解決沒有籃球網(wǎng)的問題。
3)編織彩帶:挑選有一定長度、顏色鮮艷的布條,可以制成彩帶玩游戲。
4)擰繩:利用若干布條可以擰成短繩、長繩、拔河繩,結實耐用不傷手。
5)制作足球:把許多布條纏繞起來,可用做成足球,而且軟硬度可以以纏的松緊來調(diào)節(jié)。
6)制作飛鏢:利用粗細適當?shù)哪竟?,和廢舊布條拴在一起,可以做成飛標,這樣玩起來會更加活潑、有趣。
6 自制教具的制作方法
加工改造法 加工改造法就是對現(xiàn)有的體育器材進行加工改造,做到一物多用。例如:欄架是用于跨欄的,如果豎放,可以用作投擲、鉆越的“門”,還可以用來進行跳躍活動;籃球架、排球網(wǎng)適當降低高度,可以讓小學生進行籃球、排球訓練。
廢舊物品利用法 廢舊物品很多,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量材而用,就可以制作成形式多樣的體育教具。例如:在廢舊的球類中裝上沙子或鋸末,可以制作成“實心球”;用舊報紙可以制作“接力棒”;在飲料瓶里裝上沙子可以制作小啞鈴;用廢毛線和廢布可以制成毽子。
民間項目借鑒法 許多體育活動都來源于一些民間游戲,把一些游戲引入體育教學中,有益于增強學生體質(zhì)。例如:“打瓦”游戲,器材是石板與小石塊;“滾鐵環(huán)”,可以利用廢舊鐵絲自制。
自主設計法 自主設計法,就是根據(jù)體育活動的需要和身邊的材料自己設計制作。如自制風車,就可以用硬紙、膠水、筷子和圖釘當制作材料:將硬紙剪成正方形,把筷子從中間插入,再在硬紙四邊的中線處剪一刀并折起,用膠水粘緊,按上圖釘即可。
7 自制教具的原則
經(jīng)濟性原則 生活物品的開發(fā)和利用應就地取材,盡可能節(jié)省經(jīng)費,避免加重學生的經(jīng)濟負擔;同時要注意不要過多浪費學生的時間,爭取用最少的開支和精力,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趣味性原則 自制教具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使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充分享受并體驗到樂趣,在應用時能激發(fā)運動的熱情。
創(chuàng)造性原則 即在制作時不能僅僅滿足于簡單的模仿和粗糙的再現(xiàn),而要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萌芽,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啟發(fā),盡可能地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
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就是自制的體育教具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需要,真正能發(fā)揮鍛煉身體的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就是自制的教具不受場地和時間的限制,無論是課內(nèi)還是課外,無論是人多還是人少,都能比較容易地開展活動。
簡易性原則 簡易性就是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取材時不費事,制作時不費力,應用時操作方便,便于練習,物盡所用,實現(xiàn)利用的最大化。
安全性原則 即制作時和應用時以不容易傷害學生為基本原則。
衛(wèi)生性原則 因為自制教具的材料都取自于日常生活物品和廢舊物品,所以在開發(fā)和利用時要注重清潔衛(wèi)生。
教育性原則 即自制的教具要符合新課改思想和課程內(nèi)容的要求,有針對性,而不應該無的放矢。
一致性原則 要強調(diào)自制教具的使用應定位于輔助作用,與其他常規(guī)教具的作用和性能一致。
8 需要注意的問題
自制教具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過程,因此,要做好長期的思想準備,處處留心,善于發(fā)現(xiàn),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和創(chuàng)新。
自制教具要注重美觀 美觀的教具容易使學生爽心悅目,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動力。因此,自制教具切忌粗制濫造,盡量做工精細、美觀。
自制教具要注意結實耐用 自制教具應注意結實耐用,有利于延長使用壽命,減少師生的精力和時間付出,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其他體育活動上。
自制教具要注意直觀性 體育教具的直觀性在于顏色的鮮明,要盡量使用彩紙進行裝飾,以增強吸引力。但這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根據(jù)情況而定。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切忌浪費時間和錢財。
9 結語
新課標強調(diào)體育教學要遵照“健康第一”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目的,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自制教具的探究,有利于課程改革思想進一步落到實處,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利于使教師和學生養(yǎng)成自制教具的習慣,有利于形成一套自制教具的方法,從而提高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趙立.關于學校體育場地與器材的斷想[J].體育教學,20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