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華
摘 要:具有啟蒙性和基礎性的初中化學與作為課程改革重點、難點、亮點和生長點的綜合實踐活動之間能夠實現融合么?它們之間為什么要融合?怎樣才能實現融合?本文從它們的課程特點、課程目標以及課程內容等幾個方面作了初探。
關鍵詞:初中化學;綜合實踐活動;融合
作為化學教師,如何以“活動”為形式、為載體, 以“化學”為基本內容,實現初中化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融合?本文從初中化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特點、課程目標以及課程內容等幾個方面作了探究。
一、初中化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自身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是指一種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 以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 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 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實踐性課程模式。其特點是:學習內容的綜合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方式的探究性、學生地位的主體性、教學評價的過程性、師生關系的民主性、教學時空的開放性。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初中化學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融合的最佳寫照。學生的一些知識、經驗,需要用綜合實踐 “做”出來,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因此,初中化學與綜合實踐活動在實踐性特點方面是一致的。
二、初中化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開放的實踐性課程,其目標表述雖然有自身的特點,但也體現了新課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總的要求。其中,“知識”目標是指在實踐性學習中獲得的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以及對文化的認識和經驗,它不追求系統(tǒng)化的、體系化的書本知識。“知識和技能”目標并不僅僅作為結果性目標,它也具有過程性目標的性質。“過程與方法”目標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核心目標之一,它強調學生親歷實踐性學習的過程,在實踐情景中運用并掌握各種實踐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經驗。“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核心目標之一,它不是靠灌輸、告訴等接受性教學方式獲得的,而是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通過體驗、實踐等方式逐步生成的。
因此,可以說初中化學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都是從學生主體的自我發(fā)展和自主生成獲得的。故從三維目標的實現角度來講,初中化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是可以融合的。
三、初中化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內容
初中化學在課程內容上,和實踐活動一樣,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所以說,它們是可以融合的。
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
發(fā)現問題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源頭,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現實,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活動主題,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并組織實施。
五、將問題轉化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從發(fā)現問題到論證形成活動主題,這一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什么樣的問題可以形成有價值、具有可行性的活動主題呢?學生由于受知識經驗的限制,對此問題往往難以把握,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進行論證,以便確定合理可行的活動項目、主題或課題。所以,在將化學問題轉化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時,要考慮到主題是否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是否有效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同時還要考慮主題的現實性和可行性。特別是要重視指導學生制定好研究(活動)方案,引導學生以研究性學習為切入口,注意研究的拓展和綜合,在研究中綜合運用化學等學科知識,重視與綜合實踐活動其它幾個領域(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盡可能的整合。
例如:學習了酸、堿、鹽后,引導學生檢測食堂排出污水的酸堿度,并提出治理方案。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酸、堿、鹽的化學性質,會用酸堿指示劑或者PH試紙來檢測溶液的酸堿性或者酸堿度,會用幾種簡易的方法來凈化水。
(2)過程與方法:以學生合作、討論、實驗為主,共同探究食堂排出污水水質污染的問題,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治理方案。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到化學與生產、生活、環(huán)境的廣泛聯(lián)系,了解學習化學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生活服務。同時鼓勵學生人人爭當保護校園環(huán)境的小使者。
2.提出問題:
水質污染嚴重,有待治理。
3.活動與探究:
(1)提出實驗方案:
教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擊中要害,我們的確要治理食堂污水,但要治理首先要知道食堂污水水質情況,分析污染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水質分析的實驗方案。
教師:歸納學生提出的實驗方案(較典型的板書列舉)。
① 用石蕊、酚酞試劑測定其水溶液的酸堿性;
② 用PH試紙測定其水溶液的酸堿度;
③ 用過濾的方法分析其不溶性雜質;
④用加明礬的方法來除去水中的雜質;
⑤ 用加活性炭的方法來吸附水中的雜質;
⑥ 用煮沸的方法來分析水中的可溶性雜質;
⑦用蒸發(fā)的方法來分析水中的雜質;
⑧ 自制簡易凈水器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雜質;
(2)學生實驗操作:
① 準備實驗器材;
②教師在學生實驗時及時進行指導;
③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撰寫實驗報告;
(3)各小組分別匯報試驗情況,展示實驗成果,教師適當點評。
重在融合初中化學與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有關實驗技術能力、實踐能力和用相關知識處理一些生活和學習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環(huán)境知識、提高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強化環(huán)境教育的理念。
學生這種“學了有用、能用、會用”的現又必然會受到家長和社會的贊賞,轉而使其更加支持學生學好化學。
總之,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自身生活的感受以及社會生活實際的調查了解,體驗另類學習的輕松愉快;通過對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即化學學科中提到的STSE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認識,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通過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來之不易和成功之后的甜蜜與喜悅;通過對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思維習慣的感受,培養(yǎng)其熱愛科學的思想情感。所有這些使得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實現了初中化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融合,同時又潛移默化地建構了化學知識。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綜合實踐活動:涵義、價值及其誤區(qū)〔J〕.教育研究.
[2]化學課程標準研制組.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