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榮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西夏區(qū)第二小學)
摘 要:數學是一門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學科。動手操作能力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實際動手操作,能夠對學習的知識深入理解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操作能力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學科。新課程標準倡導: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其終極目的是為教學知識提供服務。基于人們的思維方式來進行研究與分析,學生經過動手實際操作之后,能夠對學習的知識深入理解。“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是兒童的一種自然欲望”,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應把握好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及具有較強的求知欲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諄諄教導,較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進行實際動手操作并進入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
一、培養(yǎng)學生對實際操作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導師,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進學生對數學的強烈求知欲。先培養(yǎng)學生對實際動手操作的興趣,才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具有發(fā)散性思維能力。例如,我在教授“鐘表的初步認識”中,讓學生制作一個鐘面模型,學生對動手制作很感興趣,在動手的過程中認識了鐘面上有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不一樣長。又如,在教授“將長方形變化為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周長與面積會出現怎樣的改變”時,安排學生用教具木棒圍成一個長方形,其中寬為4厘米、長為9厘米,讓學生計算此長方形的周長與面積。并進行提問:“如果拉伸此長方形使其成為平行四邊形,其周長與面積是否會產生變化呢?”在提出此問題后,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他們都很好奇當這個圖形產生變化之后,周長與面積是否也會產生變化呢?此時,我讓學生拉伸此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并安排學生對變化成的平行四邊形進行細致的觀察。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的高,會在拉伸之后相應的縮短,按照計算公式來推論,學生也會觀察到在拉伸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不變,可是面積在逐漸縮小。學生回答道:“平行四邊形周長不變,但是面積卻變小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同時還提升了動手能力,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創(chuàng)設實際動手操作的教學情境
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數學學科又是完全源自于現實生活的,因此,將數學知識體現在現實的情境當中,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當中的發(fā)展趨勢,認知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我依據其在現實生活當中的閱歷與經驗,來精心創(chuàng)設出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較好地認知事物的表象,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把問題化難為易,最后通過師生對問題的歸納與總結,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由學生的動手操作遞進至概括教材內容的整個過程,既為一個思考的過程,同時也是將形象化數學知識轉化為抽象化數學知識的過程,此教學方式可較好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奠定學生從理論知識向實踐應用升華的堅實基礎。例如,我在教授“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此問題時,可讓學生應用部分長短不一的木棍來拼成三角形,在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時,可從中知道,處于某些情況時,三條木棍并不能拼成一個三角形,但是可對木棍的長度進行調整之后再來拼接。如此一來,學生經過持續(xù)學習研究后,逐漸了解了三角形的部分特點,教師再進行適時的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結論。
三、注重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完成了動手操作之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在現實生活當中,以真正內化為數學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交流互動的時間,安排學生講述動手操作的全過程,以此來有效地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課程時,我安排學生來進行相關的計算。在學習與研究的過程當中,首先不提前講解具體的計算方法,我問:“同學們,能夠設想出幾種計算方法?可通過應用教具或者是其他的方法來進行,并在學習小組當中進行討論。”在進行學習研究時,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放置教具小棒、講述過程,并由教師指導學生講述自己是如何進行放置的,將全過程完整地講述出來,并讓所有的學生來評議出最好的方法是哪一種。課堂中學習氛圍熱烈,學生講述了自我見解,交流與分享多元化的觀點,并由教師將其認為較為適合的方法進行演示,并通過公式來推論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式。借助實際操作、進行自主研究與合作交流,讓學生思考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既促進了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較好地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意識。通過各個學習小組之間的相互評價、使學生的反思意識獲得了初步發(fā)展?!皩W習所有知識的最好方式,是通過自我的實踐去發(fā)現與認知,這樣就能進行深入理解,也能便捷地掌握其中的性質與規(guī)律。”因此,在教學中安排學生進行教學用具的實際操作,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并進行實際觀察與測量,預留給學生較多的時間,提供給所有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當中進行學習,在操作當中積極思維,并通過此過程來進行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總之,數學教學當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際動手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讓學生通過實踐來自覺主動地學習與研究知識。同時,學生常常動手操作,就會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探究能力,以此來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吳明海.論英國新教育運動智育觀及其民族文化傳統(tǒng)[J].民族教育研究,2000(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