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軍
摘 要
閱讀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學有效的導引對閱讀教學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面對不同層次的教學班級時,如何采取有效的導引方式,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尤為關鍵。本文基于“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探索英語閱讀教學的三種“分層導引”模式,即“控制型任務”導引模式、“半開放式任務”導引模式和“開放式任務”導引模式。
關鍵詞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分層導引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應強調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在當前英語教學中,不少教師常見的閱讀課教學模式為“導入—快讀—細讀—講解”。此模式步驟清晰,操作性強,但在對學生的導引方面存在弊端,突出表現(xiàn)為兩點:其一,對學生的導引理解不到位,認為導引就只是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理解,而忽視了對閱讀方法、技巧、思維的導引以及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導引。其二,對不同層次的教學班級,教師采取同樣的導引方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未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為提高閱讀教學導引效果,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摸索出以下三種閱讀教學“分層導引”模式。
一、“控制型任務”導引模式
在該導引模式中,教師以“導學案”為載體,給學生設置學習任務,學生在任務的指引下完成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閱讀能力,發(fā)展閱讀策略。
在設計任務時,教師應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和情感需求,挖掘教材內(nèi)容。設置任務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目的性。閱讀課上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基本技能、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設置的。目標要通過不同的任務來實現(xiàn)。任務應有明確的目的,一切任務的設置要有助于目標的達成。
2.生活性。任務活動具有真實意義,即接近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活動,使學生學會運用英語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操作性。某個任務是否能順利實施,除了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還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例如,學生的思維習慣、班級的氛圍、學生對這個活動形式的熟悉程度等,教師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處理。
4.趣味性。任務設置要盡可能有趣,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該導引模式適合起始年級基礎較差的班級。學生主要在教師的引領下,循序漸進地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難度較小。采用該模式時,在任務形式的選擇上,應更多地使用回答式、配對式、正誤判斷式、填寫表格的形式,以增強學生的閱讀信心。教師要多觀察,在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四種形式有良好的把握后,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再適當采用主題提煉、圖表歸納的形式。
案例:Module 2 My New Teachers(外研版Book1)
任務:
Task1.Pre-reading:Make predictions about the three teachers according to the three pictures on P12 by answering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1)What are your impressions of each teacher?
(2)Which teacher do you think the students like a lot?
Task2.Fast-reading:Read the passage fast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wo tasks.
(1)Check your prediction.
(2)match each paragraph with its main idea.
Para 1Mr.Wu is popular with students.
Para 2Mrs.Li is a patient and kind teacher.
Para 3Mrs.Chen is a good but strict teacher.
Task 3.Careful-reading Read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chart.
Task4.Post-reading Which Teacher do you like most? And why?
分析:四個閱讀任務從目的上看,主要是訓練學生預測、理解大意、了解重點細節(jié)等閱讀技能;從難度上看,Task 1 and Task 2都可直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較容易。Task 3需先歸納教師的幾個方面,有一定難度。Task 4相對開放,可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預設:通過四個任務的設置,實現(xiàn)閱讀的導引。Task 1為閱讀的第一階段,Task 2 and Task 3為閱讀的第二階段,Task 4為閱讀的第三階段。任務設置符合學生實際,多數(shù)學生應能順利地完成閱讀任務。
教學反饋:導引有效實施。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獨學、對學、群學相結合,課堂氛圍較好。在完成四個閱讀任務后,學生對文中提到的三位老師有了清楚的認識,對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師有了更好的定位,提升了閱讀技能和學習策略。
二、“半開放式任務”導引模式
“半開放式任務”導引模式以“導學案”為載體,任務導引為基礎,在部分任務的設置上,給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空間。教師既能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導引,又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拓展學生的思維高度與深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學會表達,學會探究。在開放性的任務中,學生通過獨學、對學、群學、班學等環(huán)節(jié)能完成對閱讀文章的理解。
該導引模式適合基礎較好的班級。此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有較高的要求,教師要加強引導,不斷地訓練強化。
案例:Module 6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外研版Book1)
任務:
Task 1.Pre-reading: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before reading.
What can we do on the internet?
Task 2.Fast-reading:Read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And 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
Task 3.Careful-reading: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two tasks.
(1)Activity3,P 53
(2)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①At present,the biggest source of information in the world is______.
A.the World Wide Web B.Bill Gates
C.NSFNET D.the internet
②In Paragraph 2 the word“talk” means_______.
A.communicate B.say something
C.make a phone call D. write an E-mail
③From the passage we can infer that_________.
A.only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used in the web
B.more and more languages will be used in the web
C.language is not a problem in the web
D.Chinese will be more used than English in the web
Task4.Design 2 questions by yourself according to Para 4-6.
Task5.Post-reading:If you were Berners-Lee, would you share the World Wide Web with the world?Please share your ideas with your partner.
分析:任務梯度明顯,任務簡單(Task 1,Task 3)與難度較大的任務(Task 2,Task 4)相結合。任務設置重點突出理解文章結構(Task 2)、推理判斷(the third question of Task 3)等較高層次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
教學預設:控制性任務與開放性任務相結合,難度較大。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合作探究,給學生足夠的獨學與交流時間,并跟進指導。
教學反饋:大部分學生能在任務的導引下完成學習任務。Task 4自主設計問題中,學生根據(jù)文章,生成新的內(nèi)容。問題除涉及細節(jié)外,還有關邏輯關系,評價閱讀內(nèi)容。如:Why isnt Berners-Lee a millionaire although he has invented the World Wide Web?在Task 2中,獨學與班學有機結合,一部分完成該任務有難度的同學在班級合作中得到幫助和提升,發(fā)展了學習策略。
三、“開放式任務”導引模式
“開放式任務”導引模式,是指在閱讀課教學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學生作為閱讀流程的中心,教師導引為輔助。教師不設置具體的學習任務,只呈現(xiàn)話題,提出學習目標。此模式開放度大,沒有明確的pre-reading,fast-reading,careful-reading, post-reading幾個閱讀階段的劃分。由于教師沒有進行任務規(guī)定,學生可根據(jù)自身的英語水平?jīng)Q定閱讀的深度與難度,更容易找到閱讀的樂趣。具體學習過程中,學生可利用閱讀材料中現(xiàn)成的導讀問題或根據(jù)閱讀材料自行設計出問題、圖表、網(wǎng)絡關系圖示、樹形圖表等。如遇困難,學生可借助工具書、參考書或向老師求助。
該導引模式適合學習習慣好、英語水平高、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在實施的初始階段,當學生有困惑時需教師指點。教師要把握時間點和導引的尺度,避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要及時、適度地提示他們,督促他們在互動的思維環(huán)境中,找到適合自身的自主閱讀途徑。
該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環(huán)節(jié):“直入式”的課堂導入——“自主式”篇章閱讀——“發(fā)散式”輸出。
現(xiàn)結合Module1 Life in the Future (外研版Book4)對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闡述。
1.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對閱讀課來說至關重要,教師在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切忌繞圈子,浪費時間。教師在直接呈現(xiàn)話題后,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本課中,教師可直接用語言導入:“Today we are going to read a passage about life in the future. What would you like the writer to talk about?”然后,讓每個學習小組自由討論,教師不要給任何的提示,任由學生自由發(fā)揮。學生在經(jīng)過激烈、充分的討論過后,給出多種答案,如schools for the disabled,transportation,entertainment,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學生的學習欲望得以激發(fā)。這時,教師巧妙地運用語言過渡,如“You have shown the city of the future,so lets see what the city will be like in the future from the passage? ”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2.篇章閱讀環(huán)節(jié)。本環(huán)節(jié)是自主閱讀課堂的中心。學生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信息的輸入、閱讀技巧的培養(yǎng)、學習策略的發(fā)展。教師應把時間還給學生,適時指導。學生可自由地進行篇章的閱讀,打破fast-reading,careful-reading,Post-reading的界限,在輕松、無壓力的心理狀態(tài)下完成閱讀,擺脫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傳統(tǒng)模式困境。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探索出適合自身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
3.輸出環(huán)節(jié)。在進行充分的篇章閱讀后,學生已有了足夠的信息輸入,自然而然地就能進行輸出。學生的輸出方式呈現(xiàn)為“發(fā)散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常有亮點閃現(xiàn)。如本課中,學生的輸出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用問題引出文章結構,如“How is the passage developed?”“How many aspects of the future city are mentioned ?”二是借助表格呈現(xiàn)細節(jié)。學生劃出一張表格,羅列出Garbage ships,F(xiàn)orget smoking,Telephones for life等方面。三是生成信息,學生除了文中談到的對未來城市的設想之外,還談到了其他方面,如alternative energy, public services, weather等。四是前后對比。學生把cities in the past, cities of the current time, cities in the future做出對比,讓人對未來的城市充滿期待。
在教學實踐中,“自主式”閱讀活動還可在圖書館進行。這樣學生就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興趣和水平選擇適合的書籍、報刊的類型。這對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和閱讀水平都有幫助。這種開放的閱讀課深受學生歡迎。筆者結合教學案例,對閱讀教學“分層導引”模式進行了探究。這三種模式都是以學生已有的英語水平為出發(fā)點,正視學生的差異,在任務的難易度和開放度、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等方面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不管采用哪種導引模式,要始終堅持所選用的方式要符合新課程的需要,符合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通過獨學、對學、群學、班學等環(huán)節(jié)習得知識,優(yōu)化閱讀策略,提高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應充當引導者、推薦者、組織協(xié)調者、幫助者,從而實現(xiàn)師生學習共同體的協(xié)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周茵茵.高中英語有效任務型閱讀教學運用的探究[J].文理導航,2013(3).
[3] 高紅,祁光穎.高中英語閱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和策略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12).
[4] 錢紅燕.英語自主閱讀引導策略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12).
[5] 賈琳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英語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05(10).
【責任編輯 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