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艷萍
摘 要: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和應用的便利,教育國際化的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yè)對外語翻譯人才需求增加,翻譯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認可。因此,無論是在校的高校學生,還是已經(jīng)步入社會的工作人員,通過網(wǎng)絡、跨文化接觸、自主學習,同時,也要注重教師的領導作用,使學生掌握翻譯學習的技巧和培養(yǎng)翻譯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同時遠程教育的應用對于英語翻譯的學習提供了更便捷、更有效的學習途徑,適時地緩解了大學校園內資源配置,以此來滿足人們工作和學習的需求。
關鍵詞:教育國際化;遠程教育;翻譯學習
中圖分類號:I0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05 — 0171 — 03
1.引言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目前所處全球化的時代是不爭的事實。 各個國家之間高校聯(lián)合辦學已是高校辦學的一大特色。教育國際化是經(jīng)濟全球化的必然產(chǎn)物。教育資源在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共享不斷加強;教育要素也因國家之間聯(lián)系緊密而相互依存。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遠程教育應運而生,即通過某一平臺,如互聯(lián)網(wǎng)絡,學生不僅能夠學習本國的高等學校提供的網(wǎng)上教學課程,還可以有機會接觸到非本土,即國際高校優(yōu)秀課程。在教育國際化趨勢下,我國國家層面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對教育國際化做了具體描述,指出要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適應國家經(jīng)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①。
因此,外語翻譯人才備受關注,英語教育也更受學生和社會的重視。教育國際化背景下遠程學習就是掙脫教育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通過合理的教學,讓學員更好地學習英語,掌握一門語言。
2.影響遠程學員翻譯學習內外因素
大部分遠程學員年齡偏大,且有工作,都很重視再教育的機會,也很重視再教育所帶來的可能的經(jīng)濟利益,因此學員本身也會更努力地投入到學習環(huán)境中。教師的使命也會更大,他們不僅要在授課過程中傳授自己的知識,同時還要組織學員更好地參與到課程中。因此,良好的遠程學習環(huán)境對遠程學習者是很重要的因素。
1)加強歸因練習,提高學習效能
外語學習能力不同是遠程學員學習動力不同的主要因素。由于學習能力的不同,很多遠程學員的自信受到很大影響。因此, 遠程學員普遍存在信心不足的現(xiàn)象。Ushioda 提出可以通過歸因訓練克服這種動力不足的問題,即鼓勵成績不高的學員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在于自身的不努力, 或是外部因素的影響才會導致學習能力的不高。 這樣可以提高學員自信,激發(fā)學習的動力(Ushioda,1998)。對于學習成績高的學員,教育者要引導他們告之這是努力的結果,這樣可以進一步促進他們的學習。防止學員認為是個人素質低而導致其厭學,最終放棄學習這樣的失敗勸導。
2)改善外語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習興趣
由于自然界中沒有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來糾正語言使用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錯誤,而語言知識的學習是可以作為一種監(jiān)控機制(monitor mechanism), 很好地糾正了言語發(fā)生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如果不及時對語言過程中對錯誤的語言進行糾正或控制,會產(chǎn)生語言的石化(fossilized)或把錯誤固化。有意識的學習需要學員在遠程學習過程中付出更大的努力進行詞語、語法、語義的記憶,有意識地把所學的翻譯表達變成自己下意識社交的工具。這是翻譯學習的最終目標,也是最高目標 (楊連瑞 2007:219)。
自然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學員首先注重的是交際; 在教育環(huán)境中學習語言, 學習者首先注重的是語言知識的掌握,而最終目的還是交際。 因此, 在一個自然的環(huán)境中更有利于學員掌握一種語言。因此,語言環(huán)境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遠程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參與者相互間無法看到真實的對方,只能通過網(wǎng)絡或者遠程學習工具和對方交流。學員或使用教師給出的資料進行學習, 或就網(wǎng)絡資源進行實地翻譯。為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遠程教育下的教師應主動聯(lián)系學員,掌握學員學習情況,及時幫助學員解決翻譯難題,減少學員遇到難句或表達困難時的焦慮,緩解學員的學習壓力。遠程教師盡可能為學員提供真實外語交際場景,加強學員注意力,既可以練習學員口語表達,也能加強學員實際應用能力。
3.遠程學員翻譯學習應對策略
語言學習是否成功的檢查標準之一是看學習者能否流暢、地道地進行語言輸出。 翻譯作為語言學習的一種形式很好地將學習者的思想表達出來,不僅加強了翻譯學習本身,同時也能促進語言學習的其他輸出形式: 聽、說、讀、寫。
1)翻譯理論與翻譯練習
翻譯理論無論是針對專業(yè)外語學習者還是公外的非專業(yè)外語學習者,涉及到具體翻譯項目時,都應先做理論鋪墊。翻譯練習的基礎是翻譯理論。 即使是遠程教育這種通過網(wǎng)絡建立起來的虛擬課堂,翻譯理論、翻譯流派及具體的翻譯策略的灌輸和講解,都是不可或缺。因此,對于遠程學習者,遠程授課的教師既要把基本的翻譯理論,如紐馬克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奈達的形式對等和功能對等,以及常用的翻譯技巧如增譯、減譯等教授給學生, 還要讓學生知道最新的翻譯理論前沿,掌握最新的翻譯理論動態(tài)。 與此同時,配套翻譯練習以鞏固和更好地理解翻譯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把學生的問題上升到理論高度來理解(楊曉蓉, 2008)”。
2)課程設計與翻譯練習
遠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程設計上考慮各方面因素,制定出多樣化翻譯任務,對于學習者基礎薄弱的學員,要給予鼓勵, 多參與教學任務,可以根據(jù)情況降低練習難度;對于基礎中上的學員,可以適當加大翻譯難度,例如可以增加文化或者文學方面的翻譯練習加強訓練,可以增強學員的自信,挑戰(zhàn)高度,做出更好的成績。
遠程教學也不是制定了一個教學目標后,沒有任何變動。 一個課程的設計本身,應該有針對不同學生有著深淺不一的內容。 同時,課后的反饋是課程設計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以利于學生及時與老師和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問題的解決。這樣,在翻譯實踐前, 在已經(jīng)掌握的原文文化背景知識的前提下,學生加深了對原文作者所處年代的時代背景理解, 增強了分析和查詢原文文本資料的能力; 在翻譯過程中, 遠程課程中教師呈現(xiàn)出不同的譯本,既有名家譯本,也有學生自己的譯本,進行對比分析,設計相互討論部分, 遠程學習者通過自己對“美”的理解,給出自己的審美標準,相互間切磋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切身體會,這種學生間的互評, 既能分享彼此的經(jīng)驗, 客觀地增加同學之間“不見面”的互動,也增加了自身對翻譯學習的興趣,一舉兩得;翻譯任務結束后,授課教師給予的評價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盡管沒有最好的翻譯答案, 經(jīng)過比較,卻有更好的翻譯標準。
3)跨文化接觸與翻譯練習
語言離不開文化,翻譯教學離不開文化知識的滲透??缥幕佑|不僅是語言互動的直接接觸, 還包括使用不同文化產(chǎn)品、媒介及一些多媒體課程的接觸。 現(xiàn)當今,電子郵件、網(wǎng)絡論壇、視頻會議等虛擬的通信平臺被各個國家、各個地區(qū)應用并普及,一些紙質的書籍和雜志也在網(wǎng)絡上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電商,應運而生的專用電子閱讀器讓社會各層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交流工具。無論是直接的語言接觸,還是間接的網(wǎng)絡虛擬跨文化接觸, 都是跨文化能力提高的有利平臺保障。對于面臨不同文化背景的非母語學習的中國學生,要處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翻譯練習,即使通過觀看電影或英美影視課程選修這樣的輕松愉快的課程,都可以獲知一些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對于理解英文句子表面及隱藏的內涵,正確理解句子含義,都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知識補償形式,更利于實際的翻譯學習,增強翻譯學習的興趣。 除此之外,鼓勵學生通過MSN、微博等媒介與英語本族語使用者進行文字交流。
具體翻譯練習之前,遠程教師要把相關文化背景知識介紹給學生。同時關于兩種語言本身之間存在的語義分歧、句法的差異,也要在課程開始之時介紹給學生。面臨著暴風雪式的外來文化、知識的進入,在利用網(wǎng)絡遠程學習同時,學習者內心想著把自己的文化傳入對方的文化領域,彼此交流,這才是我們學習一種語言的同時學習其文化的目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工作時說:我們決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繼承和弘揚,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丟了這個“根”和“魂”,就沒有根基了。因此,內心時刻要有自己的“根”和“魂”,在學習和接受對方文化自主學習的同時要有自己的標準,不要一味的“入”而不“出”。教師在選擇翻譯材料時,把好關,選擇有文化特色而又不失風雅的文化語料;同時,適當?shù)丶尤胫袊厣幕g資料, 讓學生比較不同文化的同時, 練習語言的翻譯能力。
4)教師的領導與翻譯練習
在外語學習的路上,教師的領導作用不可低估。如同家人與孩子的關系, 榜樣作用被看成孩子成長不可缺少的伴侶。有父母陪伴學習的孩子,在學習的路上也不會覺得孤單、苦楚。同理,在學生學習的時候, 教師也在做著相似的事情,陪著學生做著同樣的翻譯。這樣既可以理解學生的心理,同樣對于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可以更好地做好預先處理, 有利于課上學生的互動,形成個性化的翻譯學習。教師在給學生分派翻譯任務之前,需要對所分翻譯練習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 對相關領域的詞匯也要融會貫通,做到對翻譯材料和學生的“知己知彼”,才能更靈活、更順利的把握課程。
在現(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技術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通過現(xiàn)代通訊工具,設立QQ群、微信、電子郵件,檢索并調查學生進行中的翻譯練習,時時與學生進行間接的“對話”。通過間接的交流,建立符合個體發(fā)展的混合學習模式,打破師生之間的壁壘,形成共同學習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習本身,只會起到相互鼓舞、人格魅力吸引的作用,對翻譯學習,或是其他科目的學習都有更大的促進。同時, 教師還可以通過間接的對話方式推薦適合翻譯學習的網(wǎng)上學習軟件,或是目前國際同行或專家的前沿動態(tài),讓學生對翻譯學習有更多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增加其學習的興趣。
在考慮教師的作用同時, 還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例如學生的性別、專業(yè)、自身性格等,都對翻譯學習有自己的不同顯現(xiàn)。相對而言,不同的個性特征對翻譯的學習也有或多或少的影響。教師的作用,就是找出不同的性格差異,順其自然的針對不同的翻譯任務和場合發(fā)揮學生的各自長處,通過一些課程的設計,做出適應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任務。把握學生的個性特征、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教師的作用不容忽視。根據(jù)不同的學生性格,課上啟用不同的教學手段,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情境教學、示范教學、角色扮演、人物驅動等等,構建合理的個性學習自主學習模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
4.結語
隨著西方文化的進入和現(xiàn)代教育思想在國內外的普及,以及網(wǎng)絡在國內外的廣泛應用,中國學生因傳統(tǒng)文化的根深蒂固而對老師的敬畏之心漸漸消弭,老師的權威性不再絕對,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網(wǎng)絡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利益。當今的遠程學習,不僅可以通過網(wǎng)絡進行便利的聽、說、讀、寫, 甚至可以通過網(wǎng)絡的翻譯軟件進行自動翻譯所需語言內容,但仍避免不了人工智能本身存在的缺陷。學習者自身的翻譯素質決定著翻譯文本的質量,因此處于教育國際化的大時代背景,利用好網(wǎng)絡的遠程教育模式和自身具備的翻譯能力,才能好地做到應用自如,更好、更自如地運用外語進行交流。
〔參 考 文 獻〕
〔1〕Ushioda E. Effective motivational thinking: A cognitive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A〕. In Soler E & Espurz V (eds.). Current Issues in English Language
Methodology 〔C〕. Spain: Universitat Jaume I,
Castello de la Plana, 1998, 77-89
〔2〕楊連瑞.二語習得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楊曉蓉.漢英翻譯基礎教程〔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8.
〔4〕王鑫.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生動力〔J〕.理論觀察,2016,(12).
〔責任編輯:楊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