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巴才讓
摘 要:筆者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已經有多年的時間了,在小學的口語和作文能力提高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熬費了苦心,可是收效不佳。筆者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總結,就民族地區(qū)小學生漢語口語和習作能力的提高談了幾點看法,望同行給予斧正。
關鍵詞:提高;民族地區(qū);漢語;口語;習作;能力
一、扎實推進少數民族地區(qū)低年級“雙語教學”模式
老師在教學中,以普通話教學為主線,既在教學及與學生的各種交流中以標準普通話為主,同時,以本民族語言為輔線,在教學及與學生的交流中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詞語句子則以本民族語言予以協(xié)助過渡,幫助學生跨過理解難關。如在教學“衣服”時,學生從課本上知道了畫在這圖上的就是衣服,但有時他就會認為只有這圖上畫的叫“衣服”,這時老師就需要用本民族語言過渡一下:小朋友身上穿的都叫“衣服”,這樣學生才能完全理解“衣服”這個詞所表達的意思。這樣一主一輔的“雙語”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有很大幫助的?!半p語”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少數民族學生“語言關”的燃眉之急,但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語言關”所帶來的學習困境。
二、深抓“字·詞·句”
文章的構成不外是字、詞、句、段、章、標點符號。在這里,最小的單位是字。記牢字要從低年級抓起,要從音、形、義三方面入手。
在少數民族地區(qū),高年級的學生錯別字特別多,這和低年級的時候忽略了生字不無關系。所以,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把生字的教學抓好。這就要從音、形、義三方面去剖析。記住音,才會讀;記往形,才會寫;記住義,才會用。另外,應適當增加學生書寫生字和組詞造句的練習。
在記牢字的基礎上,還要加強詞語的積累。這里所說的詞語,并不僅僅局限于二字詞。積累詞語應從詞義入手,只有懂得了詞義,只有深入地剖析詞義,才能讓學生懂得如何運用一個詞。同時,要加強讀背詞語、背誦成語、諺語、格言等。在此基礎上,還應重視關聯(lián)詞語、近、反義詞語等。
三、創(chuàng)設交際情境,培養(yǎng)興趣,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為了能使課堂生動有趣,調動學生愛講敢講會講,教師就應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比如可用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學生表演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熱門話題創(chuàng)設情境,這樣十分直觀、形象,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直觀形象,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學《太空生活趣事多》這課時,將太空中的美景制作成課件,然后投放到屏幕上,文中的飛船、地球、高山、平原、島嶼、海洋、長江、黃河、長城等景物就一目了然,學生尤如身臨其境,就能準確說出課文中每一句話所寫的景物是什么。最后讓學生想象,如果你坐上飛船,在太空中會看到什么,學生閉眼,邊聽音樂邊想象,讓學生暢所欲言。
四、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進行鍛煉,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不少藏族孩子學說漢語發(fā)音不準確,給學生的口語交際造成障礙。因此,平時師生接觸交談盡量要用普通話與孩子對話,而且要從一詞一語中引導孩子說話規(guī)范,用詞準確,說話完整,為學生做好示范。鼓勵孩子多說話,而且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毛病,隨時糾正,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傊?,教師要把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敢于表達放在首位,無論平時還是課堂上,教師要熱愛、關心學生,以和藹的態(tài)度親近他們,與他們交談。同時,常常利用課間和孩子一起玩耍,引導他們相互交談,及時訓練,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
五、語言的練習
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小學生,其語言以本民族語言為主,漢語為輔。學生除了上課時說幾句漢語而外,課后時間幾乎一律是講少數民族語言,這就造成了漢語的生硬。最典型的例子,彝語里的“吃飯”一詞,是“飯”在前“吃”在后,翻譯過來則為“飯吃”。在彝語里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這樣,學生組出來的詞就往往是前后兩個語素顛倒的,這就自然造成了作文中語句的不通順。平常不講漢語,連基本的語句都講不通順,就更談不上語言的洗煉。說尚且困難,寫就更不必說了。因此,筆者認為,提高少數民族小學生的習作能力,最為首要的一點就是練習多說話。
六、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描寫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這和對事物的觀察和思考細致與否,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平時,語文教師就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描寫一種植物,就應該帶領觀察這種植物,并作適時指點:根是什么樣的,莖和葉又是什么樣的,適于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生存,以及什么時候開花結果等。讓學生在具體的觀察中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再經過縝密的思考把觀察到的寫下來,這就成了一篇頗為優(yōu)秀的習作了。
七、多讀課外書和使用工具書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也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碑敶骷亦嵳耔I,逝世后捐獻給北京圖書館的藏書就有九萬多冊!美國作家米切爾,在南北戰(zhàn)爭一百年之后以生動的文字寫下了以南北戰(zhàn)爭為時代背景的著作《飄》,他又該查閱了多少史料?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通曉世界歷史!可見,古今中外,凡是能夠把文章寫好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的。閱讀課外書,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寫文章時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呼之欲出。閱讀課外書,還可以借鑒別人好的寫作方法,也有助于積累大量的語言文字。當然,所閱讀的課外書必須是健康的,優(yōu)秀的,能夠給人以啟迪的。工具書的使用和閱讀課外書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情況下,學校應設立圖書角,有條件的學校應設立圖書室。
八、加強習作的評改
作文的講評和修改對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作為語文教師,不能忽視這一點。每次習作之后,都應該抽出專門的課時來講評作文。通過講評,使學生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寫得好,應該繼續(xù)發(fā)揚,什么地方寫得不好,應該如何改進?;蛘?,也可以采取學生互評的方式,發(fā)現(xiàn)別人的比出自己的不足,這對于提高學生今后的習作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總之,提高口語和習作能力是多方面的,也是不斷積累煅煉的,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成功的。這就要求給我們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老師要付出更多,為我們的民族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