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育紅小學 徐 琳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了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小故事,一個被游擊隊員稱作“夜鶯”的孩子,巧妙同敵人周旋,用口哨學鳥鳴,為游擊隊傳遞敵情,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充分表現了“夜鶯”的機智勇敢。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有兩個:一是體會課文敘述的順序并初步了解貫穿敘述的線索;二是體會“夜鶯”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懂得“夜鶯的歌聲”的真正含義,體會文章所表現的小夜鶯的機智、勇敢以及與敵人斗爭到底的愛國精神。
2.學習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3.學習小夜鶯的機智、勇敢以及與敵人斗爭到底的愛國精神。
德育滲透:
通過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內心的活動,挖掘人物潛在的精神品質,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懂得“夜鶯的歌聲”的真正含義,領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2.學習小夜鶯的機智、勇敢以及與敵人斗爭到底的愛國精神。
教學準備:
PPT
教學過程
一、導課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夜鶯之歌》(板書課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回顧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夜鶯是怎樣以歌聲為游擊隊員傳遞情報的?請同學們自由讀文,看看文章寫了夜鶯的幾次歌聲?
3.指名回答,交流匯報。
4.PPT出示相關語句,朗讀句子感悟其含義
(板書 誘敵 傳遞 麻痹 再誘)
5.抓重點詞“興致勃勃”“早已熟悉”了解歌聲的作用。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夜鶯?(指名回答,師板書 機智勇敢)
6.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夜鶯的機智勇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勾畫出相關語句并談談自己的感悟。(交流匯報)
7.分角色朗讀小夜鶯與軍官的對話,引導學生評價。
8.小夜鶯憑著自己的機智勇敢,冒著生命危險,把一批又一批的敵人引入了游擊隊的埋伏圈。是什么樣的力量鼓舞著小夜鶯這樣做呢?
(交流 師板書:熱愛祖國)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國的抗日戰(zhàn)爭中,也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和小夜鶯一樣的小英雄,你能想一想,說一說嗎?看誰說得多!
(指名回答)
2.今天老師也為大家?guī)砹艘恍┬∮⑿?,看看你們認識嗎?
(出示小英雄的圖片同時適時插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再現情景,引導感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情感。)
3.生在和平時期的我們,又該怎樣去愛國呢?
(指名回答,引導總結: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
4.現在我們再回到課題,為什么叫夜鶯之歌呢?
5.總結
像這樣的小英雄數不勝數,老師希望同學們課下多閱讀課外讀物,多學習多了解。機智、勇敢、熱愛祖國是一種優(yōu)秀品質,它不僅僅在戰(zhàn)爭年代需要,而且在和平年代同樣需要。希望同學們用自己的機智、勇敢去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做好每件小事,做一個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好少年!
四、布置作業(yè)
游擊隊員在小夜鶯的幫助下,很快就把這股敵人消滅了,取得了戰(zhàn)斗的勝利,當游擊隊員和小夜鶯見面時,他們和小夜鶯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試著寫一寫。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夜鶯之歌》一文敘述了前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一個男孩子協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一、抓住重點,做到長文短教
由于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和同學們年齡相仿的孩子,所以,同學們學這一課時興趣較濃。開課伊始我?guī)ьI學生回顧上堂課內容“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根據學生的回答我很自然地拋出問題: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夜鶯的歌聲”,其出現的目的是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了小男孩是個什么樣的人,你還可以從哪些句子能體會出來,并將你的體會批注在書上。其實,讓學生找與“夜鶯的歌聲”相關的句子,是為了幫孩子們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了歌聲的作用,也就弄明白了小男孩是如何為游擊隊傳遞情報的。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小男孩子是個什么樣的人,也就是讓孩子們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集體交流的時候,尤其在分析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時候,孩子們幾乎沒有費力就能將句子中的言外之意讀出來。并能入情入境地和小組內的孩子分角色對話。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寫了小夜鶯的很多的語言和動作,此時我注意引導孩子們分析小男孩的心理活動,讓他們能展開豐富的聯想,同時又要注意聯想的合情合理。
二、教學設計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上給學生充分地獨立學習、思考的時間,在學生默讀、劃批的基礎上,開展同桌合作學習,然后全班交流,鼓勵他們談理解說體會。課件的設計配合學生的學習進程。
三、德育教育扎實有效
在總結拓展的時候,我以“你能說說我國抗戰(zhàn)年代都涌現出了哪些小英雄嗎?”為由,牽動學生的民族情?!陡璩》排@伞放c圖片的切入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對戰(zhàn)爭的痛恨,對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同時我又引導學生明確熱愛祖國未必一定要去做轟轟烈烈的大事,處在和平年代的他們能用機智勇敢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熱愛祖國的表現。
一堂課的效果,除了從整體上駕御文本之外,教師語言的組織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堂課,如果注入了太多的教師語言,反而破壞了整堂課的效果,抑制了學生的主體表達與創(chuàng)造。關鍵是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去積極的思考,這涉及到課堂上問題的設計。這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鍛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