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蓮
摘 要: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當下,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一、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內在動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教師應注重考慮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首先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用處。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如果小學生感覺不到數學的用處,又不能與現實生活對應起來,不能有效地把數學應用到生活中,學生學起來可能就沒有興趣。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聯(lián)系,讓學生看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其次,要營造一定的競爭氛圍,給學生施加小小的壓力。教師要根據自己所教班級的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性格及教學內容等進行課堂設計。筆者經常在適當的時候引入競爭機制,利用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活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采用算術小競賽的形式,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采用知識搶答的形式。學生非常喜歡這種形式,能夠提高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最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對小學生興趣的激發(fā)作用比較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當前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一旦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其思維也將更活躍,創(chuàng)造力也隨之提高。例如,將當下小學生都比較喜歡的動畫與所學內容結合起來設計課堂情境與問題,學生喜歡動畫,也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會明顯提高。
二、重視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社會,自覺是一項必備的能力。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這也是現代教育改革所必需的內容。教師要把小學生當成課堂學習的主體,給他們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適當放開,相信學生的能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這對于小學生學習知識和形成知識體系都有很大幫助。在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缺乏思考的時間與機會,只是一味地去接受知識,導致思維受限,自主學習意愿難以有效提高。
因此,教師要開放思想,積極研究教學新思路,把課堂主導權適當放開,為學生創(chuàng)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降低了教師的工作量,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但這也對教師的總體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去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低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差、自主學習能力差,依賴教師的引導。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首先,可以從引導學生預習課程開始,指導學生掌握常用、易操作的預習方法,從簡單的做起來,使其課堂學習更為有效。有一些學生基礎差,不得自主學習要領,這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如預習方法,可以大體上將預習分為幾步,然后分步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后,可以將不懂的問題劃出來,這其實就是一種自主學習,久之,學生就可以學會如何自主學習。
三、聯(lián)系實際開展數學教學活動
數學學科較嚴謹、抽象,但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數學學科的學習難度也比其他學科大。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處處可見。教師應研究如何將當下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展開教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物來進行演示教學。如在進行“二十以內的加減法”教學時,教師可以用鉛筆來舉例,通過實物操作,可以使學生印象更深刻,更容易得出計算結果。
四、適時引入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數學校已具備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條件,在應用多媒體教學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許多教師將多媒體技術作為板書的替代品來用,這樣一來,教師節(jié)省了寫板書的時間,對學生來說卻沒有實質性改變,這違背了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的初衷。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多媒體具有強大性和易用性的特點,如果應用得當、適時,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何為適時?其實也沒有固定的標準,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師的教學特點決定。多媒體的優(yōu)勢在于直觀、形象、便捷性等,將多媒體的這些特點利用好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余慧.網絡環(huán)境下教學策略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6(31).
[2]趙均培.對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幾點看法[J].科技資訊,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