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愛玲
中圖分類號:G852.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000-04
摘 要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其并發(fā)癥復雜,患病人數多,目前尚沒有有效治愈的醫(yī)療方法。太極拳作為一項運動因其可控的運動強度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是人們強身健體的主要方式。本文通過對太極拳運動健身防病的相關研究進行一系列綜合分析,探尋太極拳運動對治療糖尿病的影響以及其產生影響的作用機制。
關鍵詞 糖尿病 太極拳 胰島素 作用 并發(fā)癥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生活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很多中老年人被慢性疾病纏身,患者數量眾多的糖尿病就是其中一種。太極拳是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健身價值被人們廣泛認同,不僅是中國,遠在海外太極拳也是頗受歡迎。目前學術領域對太極拳健身防病相關領域的研究較多,但事實上多停留在概述層面,且較少有研究單從太極拳對治療糖尿病一個病癥角度去進行相關性的研究。本文擬從太極拳健身防病的作用出發(fā),細致探討太極拳在治療糖尿病胰島素、情緒控制、血糖、氣血、并發(fā)癥等方面的影響以及其作用原理,為揭示太極拳治療糖尿病提供更為完善的理論依據。
一、糖尿病的概述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飲食中油脂攝入不斷增多,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使得體力勞動越發(fā)變少,身體得到的鍛煉自然大不如從前?;蛟S是認知的缺陷,亦或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更或是其他重要因素的影響,糖尿病已然成為諸多國家中繼心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后的第三大非傳染疾病,目前其發(fā)病率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而我國則是當今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之一。
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著作中可以看到糖尿病又稱之為“消渴病”“消證”或“渴證”等,通過糖尿病在中醫(yī)中的名稱可以看出糖尿病典型的發(fā)病癥狀?!案鶕静《囡嫛⒍嗍?、多尿的‘三多癥狀,中醫(yī)解釋為肺、胃、腎臟腑的病變,偏于肺燥則多飲,偏于胃熱則多食,偏于腎虛則多尿,所以中醫(yī)通常將三者稱為上消、中消和下消。關于糖尿病的病因病機,《黃帝內經》中提到其發(fā)病與情志失調、飲食失節(jié)、外感邪毒、藥石所傷及體質因素等有關,并提出‘陽氣有余,陰氣不足,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癉”的病機學說[1]。
糖尿病可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的四種類型?!捌渲?,1型糖尿病,也可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主要發(fā)生在兒童期和青少年期,亦可以發(fā)生在所有年齡段,主要以易受病毒感染為背景,導致胰島細胞自身免疫性炎癥而喪失功能;2型糖尿病原名又叫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后發(fā)病,由于生活和行為方式對型糖尿病是具有顯著影響的發(fā)病因素,所以糖尿病又被認為是一種不良生活行為方式病。統(tǒng)計顯示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人數的93.7%,約95%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為2型糖尿病。”[2]
糖尿病之所以被列為繼心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后的第三大非傳染疾病,是因為其患者數量之多,且不易醫(yī)治。而現實情況則是2型糖尿病患病人數占糖尿病總患病人數的絕大部分,多數中老年人均不同程度地患有2型糖尿病。所以,2型糖尿?。ㄏ挛暮喎Q糖尿?。┑姆乐蝿t顯得尤為重要。
二、糖尿病的發(fā)病機理
“現代醫(yī)學認為,糖尿病是一組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代謝異常綜合征。病因十分復雜,其基本病理是人體內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或生物作用障礙,周圍組織祀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或稱胰島素抵抗,導致的糖代謝紊亂,同時還伴有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代謝代謝障礙,是一種全身性慢性進行性疾病?!盵3]由現代醫(yī)學對糖尿病的定義我們可以大致地得出:由于某些原因人體體內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減弱從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質等物質代謝紊亂以致于人體中持續(xù)維持著高糖的狀況這就是糖尿病的主要發(fā)病機理。所以糖尿病的防治從發(fā)病機理的角度出發(fā)就應該著重防治胰島素的抵抗,避免糖脂代謝紊亂,要極其注意控制血糖,當然也要加強血脂水平、身體成分、血壓、等多種因素的調理,這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防治糖尿病。
三、太極拳對人體的健身防病功用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國粹,而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中國優(yōu)秀哲學思想的一大體現。太極拳基于太極陰陽等相關哲學理念,強調以意念引導全身,在反復緩慢的動作習練過程中去追求心境放松的至高境界。太極拳運動在習練過程中注重意氣導引、心靜體松、柔緩自然、連綿不斷、動靜結合等特點,從而以練拳的方式達到安定心神、陶冶情操、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等功效。意氣導引意為在習練過程中應做到以意導氣,以氣導形,使得身體和思維精神在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上;心靜體松意指練拳時心要靜下來,不為他事而擾亂心智,身體自然放松,動作緩慢而不僵硬;柔緩自然則是指練習時動作做到輕柔緩慢,身體自然中正,不偏不倚;連綿不斷是指動作銜接自然,不快不慢,身體重心沉穩(wěn);動靜結合意味著動作緩慢習練的同時大腦、內心等內部環(huán)境要達到恢復安靜,做到陰陽平衡。
太極拳是我國智慧的人民發(fā)明的體育鍛煉方法,太極拳特殊的運動要求運動特點對習練者健身防病有良好的影響。首先,太極拳是一項全身性的有氧運動,習練太極拳使得全身肌肉、關節(jié)得到適當的運動;其次太極拳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要求“心靜”,反復地習練,控制思維與情緒這樣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較好的作用;最后,由于柔緩自然、動靜結合、簡單易學、運動量適中且容易控制等特點,太極拳也成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中老年人健身防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太極拳的健身防病功用主要體現在對人體神經系統(tǒng)、心肺系統(tǒng)、內臟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的影響。
(一)對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
太極拳強調用意不用力,意在身先。使鍛煉者在平衡舒暢的狀態(tài)下,排除一切不必要的緊張和不良情緒的影響。 科學家們研究發(fā)現練習太極拳能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性和有序性加強。尤其對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機能起到調節(jié)作用,從而改善緊張、焦慮、憂郁、煩悶的心理[4]。
(二)對心肺系統(tǒng)的影響
腹式呼吸,增加了肺活量,加強了呼吸系統(tǒng)的功能;太極拳要求肢體在放松的情況下進行圓轉運動,這種運動形式不但使肌肉得到良好的鍛煉,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環(huán)的速度。同時肌體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進行運動,還可以加快靜脈血的回流,從而減輕心臟負擔,保持血管彈性[5]。柏曉玲、倪紅鶯等研究結果表明:太極拳運動員與其它項目運動員比肺通氣量屬中等以上水平,心率較大時的通氣量較高,心率較大時的攝氧量、最大攝氧量和最大攝氧量利用率高于一般運動員,他們的有氧工作能力與優(yōu)秀耐力運動員處于同一水平[6-7]。
(三)對內臟的影響
太極拳促進新陳代謝,綜合提高內臟器官功能,太極拳根據陰陽、臟腑、經絡、氣血學說,創(chuàng)造和具有一整套鍛煉方法和動作要領。通過長期系統(tǒng)有恒地鍛煉,使臟腑、經絡、氣血之間協(xié)調配合,陰陽互補,使體內精足、氣暢、神旺,從而達到強心養(yǎng)肝,健脾補肺,固腎益腦,調氣和血,陶性怡情的作用[8]。
(四)對運動系統(tǒng)的影響
太極拳運動要求人體在心靜氣沉的同時,身體外形的上下肢動作要做到協(xié)調配合,以腰、胯為運動的核心帶動四肢而使習練動作節(jié)節(jié)相連、柔軟自然、連綿不斷。太極拳在連貫圓活的動作中不斷地進步、撤步,使得身體重心在緩慢而連續(xù)不斷地太極拳套路動作中轉換,從而達到訓練習練者的身體平衡和控制能力。人隨年齡增大關節(jié)柔韌性變差,肌肉力量減弱,骨中的有機成分減少,容易骨質疏松,造成骨折、骨裂, 易發(fā)生各種骨關節(jié)病變。太極拳的運動技術也能使全身關節(jié)、肌肉、骨骼都處于活動中,使其得到鍛煉或放松。
四、太極拳對防治糖尿病的積極作用
正如前文所述,糖尿病的發(fā)病機理大致可以理解為人體內胰島素的絕對不足或相對不足,從而引發(fā)了糖脂代謝紊亂,那么防治糖尿病就要加強血脂水平、身體成分、血壓、等多種因素的調理,然而事實并不如此簡單。糖尿病之所以成為當今疾病方面的世界性難題之一,不僅僅是因為糖尿病的患病人數之多,沒有較好的醫(yī)療方法治愈,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的嚴重性不在于它的本身,在于它后期復雜的并發(fā)癥。糖尿病的并發(fā)癥可導致較高致死率和致殘率,從內到外,從頭到腳,從身體到精神可以說是無一幸免。隨著患病時間的持續(xù)推移,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伴隨而來,會導致一個或多個臟器的損壞,甚至會影響到多個系統(tǒng)的損壞。“主要為大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及其他病變,如:糖尿病性腎病、糖尿病性腦血管病變、糖尿病性肢端壞疽、糖尿病性心臟病、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以及糖尿病引起的多種感染?!盵3]現階段糖尿病的治療沒有一個確切完善的治愈方案,但上文提及習練太極拳對人體神經系統(tǒng)、心肺系統(tǒng)、內臟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有較好的健身功用,通過查閱相關研究可以發(fā)現人體習練太極拳對糖尿病的預防,以及治療糖尿病患者的相關并發(fā)癥的確有較好的作用。
(一)習練太極拳對人體胰島素的影響
糖尿病的發(fā)病機理是由人體內胰島素問題所引起的,那么習練太極拳對人體體內胰島素有何影響的疑問則自然而然浮現在腦海里。首先胰島素的絕對和相對不足引發(fā)了糖尿病表明人體正常情況下的運轉失去了應有的平衡,那么由此可見中國人智慧的太極拳中體現的“陰陽平衡”思想與現代醫(yī)學治療糖尿病維持生理平衡正常運轉的思路一致。太極拳相關理論中有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太極總結的是一套陰陽關系,也是一套平衡理論。而現代醫(yī)學則認為“胰島素卻有使人體亢奮降低的正推動作用,但當胰島素不能有效發(fā)揮作用(與受體結合含量少)則使體內代謝激素分泌的失衡從而導致2型糖尿病,因此醫(yī)治2型糖尿病最重要是使機體重新達到平衡?!盵9]目前糖尿病的的治療藥物主要是重新使人體內胰島素煥發(fā)活力,使得人體的運轉達到正常情況,而從這個角度來看,通過太極拳的反復身體鍛煉也可以達到這種使機體維持正常的代謝平衡,免除疾病。太極拳注重通過意念引導全身,講究以意導氣,以氣催形,使得精神與身體達到平衡,思維情緒達到安靜平穩(wěn)狀態(tài)。
目前也有相關學者研究關于習練太極拳對防治糖尿病的影響,而糖尿病胰島素相關問題備受關注,大量學者通過對比試驗分析相關數據得出習練太極拳對糖尿病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有所影響。“本實驗結果表明,經過8周的太極拳鍛煉,無論是安靜時還是運動后即刻,紅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數目和結合容量均有所增加,說明太極拳鍛煉能有效地提高機體組織細胞膜上胰島素的活性。”“因而,胰島素受體數目的增加是否是太極拳運動改善糖代謝紊亂的確切機制有待進一步探討。但從8周的鍛煉效果來看,胰島素受體活性的增加確實是太極拳運動對2型糖尿病患者產生療效的一個明顯機制?!盵10]
(二)習練太極拳對糖尿病患者情緒的控制穩(wěn)定作用
正常人患有難以治愈的疾病心理上情緒都會有所不同程度地波動,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情緒波動。長期飲食控制必須謹慎,藥物需不間斷服用,并發(fā)癥不斷折磨,給家人帶來長期壓力等等這些因素會使得糖尿病人的情緒時常朝兩個極端發(fā)展,一種是焦急易怒,另一種則是抑郁憂傷?!疤珮O拳的養(yǎng)生防病作用還表現在它對精神情志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內經》中認為情志是一種重要的致病因素,在《舉痛論》中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又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才是預防情志致病的重要方法。太極拳強調松靜自然,以意識指導動作,要求做到 ‘意到身隨、‘內外相合,陳鑫語:‘心中一物無所著,一念無所思,穆穆皇皇,渾然如大混沌無極景象,又說:‘初上場時,先洗心滌慮,去其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如此而后可以學拳。由此可見,太極拳對于習練者精神狀態(tài)的要求正與 《內經》的情志致病理論相符,通過對太極拳的長期練習,可以改變暴躁,焦慮,易怒的性格,使人豁達,樂觀,向上,從而對一些情志所致疾病產生良好的治療作用?!盵11]相關研究也表明:“太極拳會增強信心、降低壓力及緩解抑郁,也因此被視為有效的身心療法?!盵12]
(三)習練太極拳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響
糖尿病患者在生理指標上最顯著的則是血糖值偏高。眾所周知,我們日常所稱的“血糖”是指血液中的糖,主要是由葡萄糖組成。正常人空腹時血糖濃度維持在3.9~6.1mmol/L的范圍內,血糖的變化往往也能反映人體體內糖代謝的狀況。胰島素的抵抗是糖尿病發(fā)病的主要原因,當胰島素抵抗時抑制了肝臟輸出葡萄糖的能力,使得周圍組織(如骨骼?。z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減弱,進而促使人體血糖升高。人體適當強度的運動可以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對能源物質尤其是糖類物質需求量增大,而太極拳簡單易學,強度適中是再好不過的健身防病的鍛煉項目。另外上文還提到過,習練太極拳能有效地提高機體組織細胞膜上胰島素的活性。胰島素的活性提高有利于促進骨骼肌對葡萄糖的吸收以及糖原合成,從這個角度來看進行太極拳鍛煉對于糖尿病人控制血糖的穩(wěn)定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四)習練太極拳對糖尿病患者氣血的調節(jié)作用
糖尿病對身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現實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經常會感覺到身體某些部位酸脹,無力,這多是由于糖尿病所影響的體內氣血不和。太極拳注重呼吸、意念的配合,在身體內部強調意氣的和諧,在身體外部強調肢體動作的統(tǒng)一。太極拳運動采用深、長、細、勻、緩的腹式呼吸,呼吸時橫膈的運動對內臟器官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上文也提及了太極拳的圓轉運動形式不但使肌肉得到良好的鍛煉,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環(huán)的速度。所以在意氣的導引下,在太極拳特殊的呼吸方式和發(fā)力原理下,對于糖尿病患者體內的氣血不和所導致的不適自然可以通過習練太極拳來加以輔助解決?!按送?,太極拳還反復強調目隨手動,即注意力要始終處于進攻狀態(tài)的一側肢體,使得氣血向這一側肢體聚積,而另一側肢體氣血則回歸于臟腑,如此反復交替,四肢氣血得到不斷的流通循環(huán),使之達于四末而營養(yǎng)筋肉皮膚。根據太極拳對經絡的調節(jié)作用,在治療中可分別用于多種疾病,如氣滯血瘀所致的痹證,可以通過練習太極拳來引導其氣血,據病變部位之不同而對動作有所側重,重新編排而形成有針對性的太極處方,對于某些臟腑病變,可根據其經絡所屬,以制定相應的太極拳處方,使之側重鍛煉相應的經脈,同時可配合太極拳的協(xié)調陰陽的作用,從而對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盵11]
(五)習練太極拳對治療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癥的積極作用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由糖尿病所引起的人體內一系列并發(fā)癥。而相關研究也證明習練太極拳可以對糖尿病并發(fā)癥的治療有一定的積極效果。糖尿病的并發(fā)癥隨著病程的推移會呈現出多種情況,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癥狀極其復雜。但通過查閱糖尿病的相關資料可以發(fā)現,糖尿病的并發(fā)癥多數為糖尿病引發(fā)的腎病,動脈粥樣硬化等,而相關研究已經證明太極拳鍛煉對這些并發(fā)癥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腎作為人體重要的器官,太極拳相關理論和中醫(yī)一樣都注重對人體腎的相關理論研究,而太極拳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更多地體現在對腎氣的重視上。“《太極拳論》中曾說:太極拳‘其根于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梢。《內經》中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人一身之陰陽,而腰為腎之府。”[11]太極拳在習練時一直強調要氣沉丹田,其實這也是壯腎之氣?!瓣愽斡性疲骸艏氀兄?,丹田非氣之原,何以獨言歸此?此不過略言大意而已,若究其原,周身元氣皆出腎,腎水足則氣自壯?!盵11]所以對于糖尿病引起腎 的虛損病癥可以用習練太極拳的方式加以輔助治療。
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病率極高,多數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患有這種心血管疾病。查閱太極拳與心血管方面的研究可以發(fā)現:“太極拳鍛煉者心臟泵血功能增強,降低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排血分數,增強心肺功能;全血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紅細胞壓積均下降,而血沉、紅細胞的變形指數顯著升高;微循環(huán)更新率升高,表現出組織細胞與物質交換能力的改善,即微循環(huán)機能得到提高,起到了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長期習練太極拳的中老年人血管彈性升高,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率降低。”[13-14]
五、總結
本文重點闡述了習練太極拳對于治療糖尿病在胰島素、情緒控制、血糖、氣血、并發(fā)癥等方面的作用,文章表明太極拳運動在治療糖尿病方面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太極拳作為一項受大眾喜愛的體育項目必然有其獨特的價值,他的健身防病價值不可估量。雖然以目前相關的研究來看太極拳運動無法代替醫(yī)學相關的治療方法,但是從本文可以得出太極拳的確是輔助治療糖尿病的一種和諧方式,所以人們應當選擇自己適合的動作強度去習練太極拳,糖尿病患者更應該將練習太極拳作為一種鍛煉的習慣,堅持下去。
參考文獻:
[1] 張二明.24式太極拳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4.
[2] 別文海,王柏田.陳磊等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檢測的早期診斷價值[J].中外醫(yī)療沿.2012(7):186.
[3] 張錫明,劉尊未,劉新民.糖尿病一多學科防治與行為干預[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2.
[4] 楊祥全.太極拳對普通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3.
[5] 郅正.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典型動作對人體脊柱和足底壓力影響的初探[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5.
[6] 程春鳳,潘秀剛.太極拳對人體生理的調節(jié)[J].中國學校體育.2003(2):54-55.
[7] 倪紅鶯,雷薌生.一次急性42式太極拳練習對中老年知識分子心血管機能和血液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1(1):102-104.
[8] 陳勝.練習太極拳對五臟器官的影響[J].湖北體育科技.2003.
[9] 龍國強.簡析太極拳的“平衡”思想對型糖尿病作用[J].運動.2013(16).
[10] 王敬浩,黃叔懷,仇志剛.太極拳鍛煉對2型糖尿病的療效觀察及其機制探討[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2(4):357-359.
[11]李建梅,王慧峰,趙鵬.從《黃帝內經》談太極拳的機制及其應用初探[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3(15):2235.
[12] 謝洪昌,陳文塔,歐美珍.太極拳鍛煉對老年女性心理健康臨床癥的治療作用[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3).
[13] 曾慶國.太極拳健身作用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2(8):38-40.
[14] 王雪芹.太極拳的生理醫(yī)學效應研究進展[J].中國體育科技.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