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俞坊
摘要:傳統(tǒng)高中地理課堂存在著很多教學問題,例如課堂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效率低、學生積極性不高等等。對此新課程改革對高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在這個背景下,以先進的教學觀念為指導,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關鍵詞: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研究
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帶來了教學新觀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相應地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和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仍然存在著許多教學問題,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能相適應,這些問題主要有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不高、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形式單一等,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大為低下,阻礙了高中地理教學的發(fā)展和學生成績的提高。針對這樣的問題和現(xiàn)狀,教師應該積極進行思考,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并且積極把一些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去,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課堂。所謂高效課堂,就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在最短的教學時間內取得最大效率和效益。高效課堂的重點和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讓高中地理課堂充滿活力。在筆者看來,實現(xiàn)高中地理課堂的高效化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教學前做好準備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和基礎,并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是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因此課前準備要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備課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備課充分,才能保證教學順利進行,完成教學目標,應對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對于教師來說,課前準備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備教材。教師的知識輸出和學生的知識輸入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關系,教師要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教師要認真閱讀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并且深入了解教材,這樣才能把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有針對性,只有熟悉教材,才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為學生答疑解惑,輕松應對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二是要備學生。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的需要為中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安排適當?shù)慕虒W內容,才能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三是要備教法。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
其次,課前準備也要包括學生的準備。對于學生來說,在課堂教學之前做好預習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預習是主動學習的表現(xiàn),通過預習,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所熟悉和了解,根據(jù)自己的認知水平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并且能夠明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在聽課過程中,學生更加有針對性,對重點和難點內容給予更多的關注,由此彌補自己的不足。學生只有課前進行預習,在課堂上才能與教師進行良好互動,積極主動去學習,否則就只能一問三不知,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灌注,完全處于被動狀態(tài)。
二、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
課堂環(huán)境是影響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寬松、開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這樣有助于讓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體驗,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良好課堂環(huán)境的前提。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觀念,走下講臺,與學生多交流、多互動,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取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教師要和藹可親,注意對學生微笑教學,不要以嚴肅的面孔對待學生,這樣能夠減輕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拉進學生與教師、與地理課堂的距離。
其次,教師要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高效課堂需要開放自由的課堂氣氛,在這樣的氣氛下,學生能夠自由表達、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傳統(tǒng)高中地理課堂氣氛是沉悶枯燥的,這是由于教學形式的單一造成的,因此教師要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模式,營造寬松開放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內部動力,這就要求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傳統(tǒng)上講下聽的形式,采用更加直觀的教學方法。比如通過展示圖片、案例分析、創(chuàng)設情境等等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聽課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減少講授的比重,不對學生進行知識灌注,而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針對一個問題展開交流。這樣能夠提高全體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參與到討論過程中來,不僅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多對學生進行鼓勵,避免學生因答錯而失去自信,還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學生的信心。
二、教學后注意訓練、鞏固和提高
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安排適當?shù)恼n堂練習,讓學生進行鞏固和提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能力。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習題訓練能夠檢測學生所學知識、鞏固學生所學成果。
教師要為學生安排適當?shù)木毩?,注意練習的質量,而不是只關注練習的數(shù)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切忌讓學生陷入題海,那樣會適得其反,讓學生產生厭煩感,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精心安排一定數(shù)量的習題,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另外,練習題應該有一定的梯度性,是由淺到深的,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得到提高。
在讓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規(guī)律的總結,注意讓學生掌握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練習中得出答案,并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舉一反三,遇到類似的問題能夠進行分析和解決。
總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打造高效課堂、追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進行積極思考和實踐,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先進的教學方法作為指導,改進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