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斌
摘 要: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了對課堂教學的要求,互動教學模式成為在素質教育下提升教學水平的一種重要手段。互動式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在課程教學中更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這種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與教師的配合度,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以及課堂效率的提升。通過分析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其作用,探究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關鍵詞:互動教學;初中語文;現狀;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0-004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24
社會的發(fā)展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學也必須順應時代的進步以及課程教學的改革做出相應的改變,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的“課堂教學應該采用互動的教學模式”,為初中語文教學的改進提供了明確方法?;咏虒W使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而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通過啟發(fā)、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一、 互動教學的科學理論依據
(一) 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在新課改的理念中,初中語文的課程應在教學內容、結構以及實施中充分體現互動的實質等方面進行改進,不能讓教學過程局限在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應該在教學的設計和組織中對語文教學體系進行全面的改善。自主、合作、探究應該成為素質教育中初中語文的教學模式。
(二) 構建主義中的教育理論
初中是個體進行知識構建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在語文課堂中,文化情感的構建占據重要位置。
構建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不是課堂的主講人而是引導者,教師應該在引導過程中啟發(fā)學生自主思考,積極完成對課堂知識的內容建構。該理論也符合我國新課程改革下素質教育的理念。
(三) 潛在發(fā)展理論
前蘇聯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潛在發(fā)展理論”,強調了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開發(fā)和刺激學生潛能的過程。個體的潛在能力是無限的,潛能需要自身和外在力量共同開發(fā)和挖掘,在課堂教學中,教育者要注意充分開發(fā)學生潛力,促進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咏虒W模式體現了潛在發(fā)現理論的研究。
二、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現狀
(一) 互動方式單一,互動氣氛不活躍
現在的語文課堂中,互動的方式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回答,學生緊張于回答教師的問題,無法進行深入思考,課堂氣氛緊張,提問式的互動成為學生的負擔。有些課堂中會出現小組討論的形式,這對于互動交流是有利的,但是在討論式教學中,有些教師沒有發(fā)揮引導者的作用,學生沒有討論的主題或是在討論后教師不能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這就造成了課堂秩序混亂、學生知識結構零散的問題。
(二) 情感互動缺失
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情感體驗的交流必不可少。在進行知識內容的傳遞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需要進行情感的互動,師生雙方對教科書中傳達的思想進行交流,完成對課堂知識的深入掌握。語文文學作品中,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以及寫作思想是語文課程主要的教學內容,但在目前語文課堂上,知識的交流占重要位置,情感交流缺乏。
(三) 教學資源利用不充分,知識來源單一
科技的發(fā)達為師生獲取知識提供了便利,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為師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師生通過網絡可以獲取書本中得不到的知識。語文課程中涉及眾多的傳統(tǒng)文化,而互聯網中有多種傳統(tǒng)文化的表現形式。比如詩詞是語文的一種主要教學內容,書本上的文字解析過于枯燥,網絡上有多種詩詞音頻,可以在課上通過多媒體結合課本進行賞析,讓課本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但是在如今的語文課堂中欠缺課本與網絡的結合,導致語文課程趣味性不夠。
三、 提高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要轉換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的角色,創(chuàng)造活躍氛圍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活躍的課堂氛圍是互動教學的效果體現。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緩解教師教授知識的壓力。創(chuàng)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是開啟互動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成為學生認識新事物的引導者,而不是監(jiān)督鞭策者。教師要引導學生敞開心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師生間的分享與交流,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也培養(yǎng)了大膽表達的勇氣。這是語文教學中,除了傳授知識以外應當培養(yǎng)的學生的品質。
(二) 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成為現在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初中語文的學科內容本身具有多樣性和豐富性,在多媒體教學中,通過視頻、圖片、音樂等多種形式展現學科內容,方便學生更具體更生動地感受語文的魅力。多媒體教學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課下鼓勵學生自主通過網絡進行知識的探索,在課上組織學生對所研究到的知識進行分享交流,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會對生活有更多的感觸,加深對語文的興趣。
(三) 增加互動方式,課堂多元化
初中語文的內容形式主要是文化活動或文化作品,課程編制者會根據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內容的編排,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內容風格組織相應的互動形式。有的教學內容是背誦文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文章的朗讀,齊讀、領讀或競賽的方式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文言文教學中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內討論,學生分工進行詞句的解析,最后老師進行總結;在作文課或開放性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或組織學生進行手工比賽,每位學生通過圖畫或文章的形式展現要求的主題,通過作品的交流達到對知識的內化。
四、結語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初中語文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多元化的互動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形式。新課程改革下,教師的引領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在互動教學中充分體現。保證多種方式的互動教學,創(chuàng)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增進師生情感交流,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劉春艷.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學教育,2014(9).
[2] 張君潭.初中語文教學中互動教學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6(3).
[3] 孫國慧.基于互動教學的初中語文教學探究[J].考試周刊,2015(29).
[4] 李金霞.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