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紅
【摘 要】根據(jù)學生實際的的解題情況進行分析,教師很容易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學生在解題過后,他們很少對其得出的答案進行檢查,查看其是否正確,或者對題目進行思考,轉換思考方式看是否有其他的解題方式,也沒有對相關的題目中解題方式的規(guī)律進行總結,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導致學生在進行解題的效率和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相關的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和培養(yǎng)。
【關鍵詞】題后反思 學生 思維品質 培養(yǎng)
讓學生在解題后進行有效的反思,要對什么進行反思?怎么反思呢?這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時機,首先要引導學生對自身的解題方式和過程進行反思,思考自己的解題過程是否完整有效,思考方向是不是對的,解答出的結論是不是合理,在進行解題過程中時機遇到了哪些問題,遇到這些問題是怎么處理的;其次,經過反思使得對自己的解題的思路進行有效的梳理和總結,進而思考是否有其他的解題方法,這種類型的題目是否有解題的規(guī)律,或者這種題目是否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引入其他知識點等等。
一、反思解題的方式和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全面
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和全面主要的表現(xiàn)是:在解題過程中不是只看到自己的解題方法,而是可以利用題目所給出的條件與相關的問題的有關的特點,有效提出不同的設想與解題的思路與方法。所以,在進行解題教學時,在學生完成一道題的解答后,數(shù)學教師要及時對他們進行引導,使其可以進行有效的反思,讓學生依據(jù)題目的結構和特征,設想還會有哪些其他的解題方式,其主要考察的知識點是什么?使用哪一種解題方法和思路最為基本?使用哪一種方式最為簡單?這種題目是不是可以進行知識的引申和變形?經過這樣的反思,對題目的解題方法進行理解和把握,從而對題目進行全面的思考,可以對解題方法進行優(yōu)化選擇,進而使得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全面地發(fā)展。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簡單地求解平均數(shù)的題目:在一次初中生女生的身高普查中,某一個班級的八個女生的身高是155厘米、161厘米、164厘米、159厘米、170厘米、165厘米、168厘米和162厘米,你可以計算出這八位女生的平均的身高么?第一種計算方法是把所有的身高加在一起,然后再除以八來得出平均身高是163厘米。第二種方法是由于這八個身高的數(shù)值都在160左右,可以把每個數(shù)值都先減掉160,再把數(shù)值進行平均,這樣做題可以很因為這8個數(shù)都圍繞在160附近,所以將每個數(shù)都先減去160,再將得數(shù)進行平均,最后的數(shù)值在和160相加就可以得到平均數(shù)。這種問題的解答一般情況下學生都會用第一種方法,因為第一種方法很輕易就可以想到,但是相對來說比較麻煩,因此在教課時可以根據(jù)情況對學生進行啟發(fā),讓學生進行解題方法的反思,進而舉一反三,在其他的解題過程中思考最為簡單的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經過對解題方法的不斷反思,學生可以思考得更為全面,進而使用不一樣的思考方向尋找不一樣的解題方式,使得解題的思路更為開闊,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把握得更為準確,對于各個解題方法的好壞可以了解,使得學生可以更加有創(chuàng)造性地去進行對知識的學習和探究。
二、題后反思,引導學生總結出解題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推理能力
考查知識點相同的題目一般其的解題規(guī)律也是比較類似的。因此在對題目解答之后,可以有意地引導學生總結這種類型題目的解題規(guī)律,進而通過這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推理能力。舉個例子,小明看了本300頁的科學書,她第一天看了整本書的1/4,第二天看了整本書的1/5,小明還有幾頁書沒有看?因為想要讓學生在解答完成之后,可以有效學習到這類題目的解題規(guī)律,因此就需要把原來的問題進行調整,轉變?yōu)橄忍岢鱿嚓P的問題,再進行列式解答。通過溝通,學生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問題一:第一天看了多少頁書?答:300×1/4。問題二:第二天看了多少頁書?答:300×1/5。問題三:一共看了幾頁書?答:300×(1/4+1/5)。問題四:第一天與第二天相比多看了幾頁書?答:300×(1/4-1/5)。問題五:還有多少頁書沒有看?答:300×(1-1/4-1/5)。
通過這樣的分解問題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思考和觀察,思考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相一樣的地方?有著什么樣的數(shù)量關系?通過反思,一些學生回答,這五個問題的答案都是根據(jù)“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來進行提出的一些學生說,這類問題的解題思路主要要找準單位“1”的量和要求得的問題的分率,再通過依據(jù)“單位‘1的量來乘以問題的對應的分率”,就可以對問題進行解答。通過這種形式使得學生可以有效理解和把握這類題型的解題規(guī)律。
讓學生形成解題后反思的習慣,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進行,不需要每一道題都要讓學生進行反思,要根據(jù)題目情況和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來進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的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胡瑋瑋,李繼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4):56-58.
[2]王后雄,孫建明.中學化學教學中題后反思的價值及途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02):124-127.
[3]徐樹瓊.解題教學中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0,(34):527-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