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黃雨盛
內容摘要:醫(yī)學信息檢索作為基礎性工具課程,尤其在互聯網時代,醫(yī)學生如何有效的應用信息,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啟發(fā)引導學生在學習此門課程過程中獲得信息獲取及應用的能力是教師一直在探索的話題,本文將合作學習教學方法代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從中探討二者結合應用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合作學習 翻轉課堂 醫(yī)學信息檢索
一.合作學習與翻轉課堂的發(fā)展與認識
合作學習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和方法,是指學習者具有共同的任務,并用明確責任分工來完成的互助式學習。該方法于20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隨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并在不同層次、不同學科的教學中得到了應用,其中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實踐和研究最為深入。而在進入21世紀后,高校也紛紛開始在教學中廣泛引入團隊式的合作學習模式。
翻轉課堂,也稱為反轉課堂、顛倒課堂,于21世紀初產生于美國,后經十年的發(fā)展成為如今教育界的熱門議題,翻轉的過程其實就是教師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提供教學視頻和課件,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課件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課堂上師生一起完成作業(yè)、協(xié)作探討、交流、答疑解惑等活動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外完成知識的學習,而通常意義上的課堂則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或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與指導者,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翻轉課堂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進行了“教”與“學”的顛倒,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內化、學習。
二.現有教學模式的現狀
1.學生學習被動、熱情減退。醫(yī)學信息檢索課程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工具課程,本科階段是公選課程,相對其他理論性課程而言,學生往往抱著強烈的求知欲望來學習這門課程,但由于課程多以多班大階梯教室授課,以及多運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加之對于基礎知識和理論的過多側重,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逐漸失去興趣,無法將初學時的興趣持續(xù)。
2.教師安于現狀、職業(yè)倦怠。由于大學特有的教學計劃安排,課程集中在某一學期內,教師只需在此學期某段時期內備課、授課即可,并且每學年的教學內容相近,導致教師出現安于現狀,無心進行教育改革,甚至出現職業(yè)倦怠的表現。
3.教研室重視不足、固步自封。對醫(yī)學信息檢索課程重視不夠,面對學生初選課程時的熱情,教研室并未加強教師管理,有力的加以引導,究其根本原因主要仍是求穩(wěn)思想作祟。另一方面,課程考查方式為試卷考試,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考查內容多以基礎知識為主而非具體應用,這也從另一方面限制了課程的講授重點,導致重理論輕應用的現象出現。
三.合作學習與翻轉課堂結合應用的效果
1.學生分組協(xié)作完成課前討論學習,嘗試解決教師預設的問題,課中提出疑問,展示解決預設問題的思路與過程,并進行自評和互評,根據解決問題的深度和廣度進行學生各小組之間以及教師對各小組的評分,并計入最終結課成績中。
2.教師課前準備課件和視頻(或MOOC、微課等),利用微信公眾號或微信群來發(fā)布這些學習資料和預設的問題,然后再通過公眾號和微信群來指導學生分組合作學習。而在課堂中,對各組所遇到的問題,展開啟發(fā)式教學,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方法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備好課、備足課,還要對課堂整體學習氛圍有足夠的掌控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將扭轉教師一直以來在教學活動中占主動權的現狀,對教師也是一次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
3.教研室應轉變思想,將結課考試的方式進行改革,將往常以考查基礎知識為主的試卷考試,改為具有開放性、應用性的科研論文或是科研課題報告等形式,并將課堂討論及預設問題完成情況的評分計入總成績中。但應注意控制作業(yè)完成質量和復制比等問題的出現。從而促成改革為教學服務。
綜上所述,將課中的講授與課后的思考題、作業(yè)提到課前進行,并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個人的自學能力和團隊間的協(xié)作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公眾號、微信群等即時通訊軟件和課堂討論等多種方式,有效掌控學生學習進度及所遇問題,其間要注重學生學習熱情的調動,一方面可以提出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話題來作為小組合作討論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將獎懲機制有效引入到翻轉教學過程中,以有趣高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預設問題與考查問題,進而為完成更具挑戰(zhàn)性、探索性的醫(yī)學領域的相關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輝.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在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的應用探討[J].甘肅科技縱橫,2015,44(2):69-71.
[2]賀超,陳秀梅,王輝.面向學習過程的大學生合作學習體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4):121-126.
[3]王佩連.論合作學習提升思政課教學成效的現實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2):105-109.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冀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