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詩宇
(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中學,江蘇 昆山 215300)
摘 要:“高中英語口語工程”研究旨在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為改善“啞巴”英語狀況探索有效途徑。文章從口語訓練的框架設計、口語訓練的骨干培訓、口語訓練的進度、口語訓練的內容評價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英語;交際運用能力;口語工程;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1;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3-0044-01
進行了三年的“高中英語口語工程”課題研究,旨在利用學生在校的課余時間,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改善“啞巴”英語狀況探索有效的途徑。研究的目的和指導思想: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學自得”,獨立思考;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要使每個學生抬起頭來”,以興趣帶動自信,突破心理障礙和性格弱點;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敢于競爭,善于競爭。下面,基于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yǎng),對“高中英語口語工程”課題進行探討。
一、口語訓練的框架設計
目前,高中英語口語訓練這方面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問題的提出,或根據相關要求增加聽說的容量。但高中一、二年級英語每周僅四課時,四課時既要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又要達到令人滿意的聽說訓練效果,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只能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進行口語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本研究的重點在于將學生課外時間的口語訓練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彌補課堂口語訓練的不足。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積極性是很高的,而且進入高一的學生已有一定的會話能力,只要教師適當地組織與引導,就有把握取得較好的成效。在設計英語口語訓練活動時,不但要針對“口語”這一教學“硬件”,而且還要注意到活動的組織、領導、實施、過程等非語言功能“軟件”。綜合來看,本課題富有生命力,盡早進行探索和嘗試是有益的。
二、口語訓練的骨干培訓
學校進行英語口語訓練活動時,要對英語課代表、小組長、電腦操作員等骨干進行專業(yè)培訓。同時,還要成立由英語教師和骨干學生組成的口語訓練活動領導小組,讓他們組織實驗班學生對本課題的實施可能性進行廣泛討論。經過討論,學生們認為自己具有一定的英語口語能力,但運用口語的機會太少,非常希望有機會參加形式多樣的英語口語訓練活動。通過頭腦風暴法,學生還對英語口語訓練的話題提出了建議。
三、口語訓練的進度
高中英語口語訓練從實驗班開始,每周一次,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在班上進行活動,活動內容由領導小組共同決定。一開始由兩位領導小組成員主持活動,逐漸過渡到由一位領導小組成員與一位非領導小組成員搭檔主持活動?;顒踊蛞孕〗M形式或以全班形式進行,以實際情況而定。開始階段以鼓勵學生開口講英語為主,允許學生“胡說八道”,這是學習英語的必經之路,只要敢于開口就成功一半。不同層次的學生,其表達能力不同,因此,在活動過程中可以互相促進、互相提高。教師不要時時糾錯,要讓學生有一個自我認識、自我糾錯的過程。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各層次學生都有一種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立即會變成他們進一步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內在動力。可以這樣說:成就感使興趣得到了升華。在兩年的時間中,訓練活動的主題要求根據學生的情況而不斷變化,從講述規(guī)定的單項內容到綜合敘述,再到就學習、生活、社會各方面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演講、辯論、排演小品等。學校曾多次接待英語國家的師生,學生基本克服恐講心理,非常樂意并積極地與來賓交談。
四、口語訓練的內容評價
學生設計的錄像配音、情景對話、故事接龍、成語翻譯、快速問答等形式的英語口語訓練活動,為口語訓練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要提高英語口語水平,還要不斷增加詞匯量,并及時了解英語語言發(fā)展的新動向。為此,全班同學訂閱了《二十一世紀學生英文報》和《學生英語報》等,作為平時閱讀的材料,并堅持每組每周翻譯一篇。在口語訓練活動中,學生可以參與從設計到評價的全過程,他們既是學習者,又是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向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建議。原先師生之間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及縱向的單向的交流,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促進與多向交流關系所取代,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有效的作用。
口語訓練活動堅持開展兩年,寒暑假也不間斷,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有了提高,講英語的欲望甚強,平時課余經常聽到學生用英語交談。在全校英語小品表演中,實驗班學生的表演獲得了好評。在這項英語口語訓練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尊重,體現在學生不是被動地背句型背單詞,而是主動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顒幼⒅貙W生的自我組織和互相啟發(fā),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內容十分廣泛,有利于各學科之間的整合,也有利于學生的各種潛能在活動中脫穎而出。這項活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興趣,而且使他們具備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力。
五、結束語
英語口語訓練實踐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并不意味著教師工作量的減輕,而是要求教師有更高的教學水平、更強的應用能力。教師既要能嫻熟自如地運用英語,又要能幫助學生設計切合實際的英語口語訓練活動。因此,教師需要進一步進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
參考文獻:
[1]杜麗娉.論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移情能力[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2).
[2]歐陽延莉.新課標下高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調查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