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梅
【摘要】從一個涉世未深深愛教育的師范大學畢業(yè)生,再到年輕有為的活力班主任,成長為一個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智慧型班主任,其實也在經歷三重境界的轉化與蛻變。 班主任第一重境界:看學生是學生。班主任第二重境界:看學生不是學生。班主任第三重境界:看學生是學生。班主任工作是應該充滿思考和智慧的,需要不斷修煉的。不僅要對自己的性格進行修煉,還要修煉自己的業(yè)務能力,判斷事務的能力,處理事務的能力,感知學生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最好的教育和最智慧的引導。這些教育和引導也許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關鍵詞】三重境界 班主任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217-02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佛家講究入世與出世,于塵世間理會佛理之真諦。我認為,班主任工作也如此。從一個涉世未深深愛教育的師范大學畢業(yè)生,再到年輕有為的活力班主任,成長為一個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智慧型班主任,其實也在經歷三重境界的轉化與蛻變。
班主任第一重境界:看學生是學生。初上講臺,當我們看到那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眼睛時,我們不禁被那一汪汪秋水般的目光震撼。于是我們發(fā)誓要做世界上最好的老師,心中激起一朵朵愛的浪花,警示自己要愛學生甚至超過愛我們自己。我們覺得學生什么都好,偶爾的調皮搗蛋,突然的不遵守紀律,一次的不完成作業(yè),依然不會影響我們心中學生的可愛。我們會不厭其煩的引導、鼓勵、教育,因為覺得我們的引領下他們會越長大越美好。因為發(fā)自內心的喜歡,所以才有不辭辛苦的轉化教育。我們不相信世界上有教不好的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是一個值得尊重和呵護的個體,是發(fā)展中的人,是成長中的生命。這時候,我們對學生是一種仰視和崇拜,這種感覺其實來自于我們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正如詩人汪國真詩中所道: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班主任第二重境界:看學生不是學生。隨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深入,我們逐漸開始發(fā)現(xiàn)學校不是象牙塔般美好,更不似烏托邦般浪漫。我們漸漸感覺到,現(xiàn)實中學生的樣子遠遠不是我們想象中學生的樣子。他們不僅違紀律,而且不講誠信;他們不僅不好好完成作業(yè),還靠抄作業(yè)應付老師。他們會為自己的遲到找各種借口,為自己的錯誤找各種辯護。讓我們失望的是,他們身上沾染了成人的很多缺點,比如虛偽、欺騙甚至口腹蜜劍。他們還會背地里談論我們,給我們起各種綽號,在網絡上調侃我們,把我們形容的像奧特曼手下的小怪獸。更讓我們寒心的是,他們無視我們的愛心,不分青紅皂白地評論我們,絲毫沒有客觀公正性。這時候,我們開始想,如何引導他們?怎么教育他們?怎么能讓他們遵守紀律?怎樣能讓他們好好完成作業(yè)?怎么能讓他們理解我們不辭勞苦背后的苦口婆心?于是我們設計主題班會、我們找學生談話、我們大量閱讀班級管理的書籍,我們組織各種班級活動……總之,我們?yōu)橹敢麄冏呦騼?yōu)秀,變得美好,可謂絞盡腦汁,費盡心力。這時候的學生不是學生,是我們的研究對象和教育對象。
班主任第三重境界:看學生是學生。這是一種洞察學生后的反璞歸真。班主任工作經歷積累到一定程度,在不斷的反省、思考、探索、研究之后,對學生、對教育、對自己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定位,認識到學生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個體,任何事物包括人的發(fā)展都在一個反復、曲折的過程中行進的。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是他們成長中的必修課,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用濟世之心來普渡學生,給予適時的引導和教育。我們會理性關照學生的一舉一動,微笑接納他們犯下的每個錯誤。然后我們輕輕點撥,小心引導,給學生適度、適時、有效的教育。這時候的學生就是學生。 多少教育大家已然走向了第三重界,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
可誠如冰心先生所說:“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苯逃蠹业慕逃闹腔?,教育的幸福,教育的詩意都凝結了他們多少青燈黃卷的煎熬,蘊含了他們多少苦心孤詣的鉆研,歷經了他們多少化繭成蝶的蛻變,就是多年的堅持不懈,多年的執(zhí)著追求,多年的苦苦探索,鑄就了如今從容不迫,自在坦然,博學睿智。
或許在班主任的成長道路上我們才剛剛起步,距離第三重界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我想借用司馬遷評價孔子的話來自勉: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于漪老師曾經說:“做了一輩子的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而我們對教育也要有這樣謙虛的態(tài)度和執(zhí)著的精神,唯有對教育一往情深才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才不會停止學習的腳步。
因為夢在那里,所以追求夢想的腳步永不停止,行走在路上,用腳步去丈量心中的道路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