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雷濤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189-01
黛博拉·梅爾說:“教學活動大半存在于傾聽之中”,國外學者對學習過程中信息交流的情況做過統(tǒng)計,其中聽占45%??梢?,有效傾聽對于發(fā)展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效率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學習已然成為常態(tài)化的學習方式,雖然其方法很多,但是均強調學生間的互動,學生一方面需要“說”,即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同時更需要“聽”,即傾聽他人的發(fā)言。但教師往往只注意學生的發(fā)言,沒有注意學生的傾聽,出現(xiàn)在合作學習中的傾聽缺失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課堂氣氛活躍,發(fā)言者暢所欲言,而其他同學卻各行其是。失去了傾聽的有效性,合作學習便有其表而無其實,理應高效的合作學習變成了實質上的低效學習。
有效傾聽是一項復雜的思維活動,它包含了注意、接收、解讀、反饋的過程,因為是過程,它自然包含準備、實施、結論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從實施主體論,它分為師、生兩個維度,因此,有效傾聽理應具備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兩個維度的特征。
1.充分的準備
1.1有序的組織 良好的組織是任何活動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成熟、默契的合作模式是有效傾聽的應有之意。它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1)合理的分組,包括適宜的小組規(guī)模、科學的分組原則、組內明確的分工等; 2)清晰的規(guī)則,如先獨立思考,后小組發(fā)言,每次允許一個人發(fā)言,傾聽時要與發(fā)言者有眼神的交流等;3)物理環(huán)境的安排 良好的空間安排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學生產(chǎn)生安全感,有助于提高傾聽的效果。
1.2 明確的主題 從難度上來說,學習主題應該確定為學生準備貼近生活且經(jīng)過努力后能夠達到,即靠近 “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內容。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就能掌握的內容就沒有必要進行合作學習,而難度過大的問題也不宜進行合作學習。
1.3 教師角色的準確定位 教師的角色是合作學習的組織者、管理者、推進者既不能過多參與,更不能不聞不問。組織者,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的預設;管理者,即在合作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活動,適時介入或干預;推進者,即當學生合作中出現(xiàn)困難時,及時提供有效的幫助;參與者,即做一個學生可以學習、借鑒的傾聽者,做學生的榜樣。
2.有效傾聽的實施特征
有效傾聽的核心是思考,傾聽的過程即思維的展開,而思維具有內在性、復雜性,會通過動作等非語言行為和語言等方式展現(xiàn)出來。
2.1有效傾聽的非語言行為
學生在全神貫注的進行傾聽時,會有諸多行為特征自然而然的體現(xiàn)出來,例如:1)身體前傾,傾聽者會不時將身體向陳述者前傾以表達關注。 2)行為相對放松,能夠保持舒適。3)與陳述者保持眼神交流,它是對陳述者表示關注的很有用的信息。4)點頭示意,當傾聽有所收獲時,點頭表示你正在關注陳述者的工作,并表示從中受益。當教師觀察到學生有以上行為時,我們可以認為有效傾聽正在發(fā)生。
2.2 有效傾聽的語言行為
傾聽是言說的前提,言說是傾聽的生長和發(fā)展,有效傾聽基礎上往往會帶來以下類型的語言表現(xiàn):
2.2.1描述 “我們正是通過學會描述事物,而學會了理解”,描述是指把所聽到、觀察到的信息呈現(xiàn)出來,它首先意味著在傾聽、觀察、思考、加工。例如,學生經(jīng)常在互動中出現(xiàn)“你看是不是這樣……?”“讓我來重復一下你剛才的話……”等等,均屬于有效傾聽基礎上的描述表達。
2.2.2闡釋 把合作過程中傾聽到的、描述出的東西回過頭來進行反思、總結,發(fā)現(xiàn)其中隱含的意思,這就是闡釋?!按蠖鄶?shù)學習都發(fā)生在闡釋之中”,學生解釋的過程,就是其思想和體驗開花結果的過程,該過程包含著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結構、思考過程,這就是學生思想生成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常常聽到學生說“你的意思是不是……”“讓我?guī)退忉屢幌隆钡鹊?,說明有思想價值的傾聽已然生根,且正在發(fā)芽。
2.3有效傾聽的結論
怎樣判斷合作學習中傾聽的價值或者效果?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看過程帶來的結果,從呈現(xiàn)方式來說,結果可以分為語言性的和非語言性的(如行動、感受、體驗等等),因此,可以從兩種類型的結果推測傾聽的有效與否。
2.3.1結論 這里所說的結論是指以語言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的學習結果,應有兩個特征:1)明確 明確是指能夠用相對準確的概念、原理、模型以及清晰簡練的語言來概括思考的結果。2)邏輯性 邏輯是思維和論證有效的規(guī)范和準則,不論問題封閉或者開放,只要因果關系明確、環(huán)環(huán)相扣,都應視為有效傾聽的結果。
2.3.2行動 “一盎司經(jīng)驗勝過一噸理論,因為只有在行動中,理論才具有充滿活力和可以證實的意義”,當學生將所聽、所思、所交流的最終轉化為行動時,可以稱得上最有效的傾聽、最成功的合作,例如,學習小組開始進行某項實驗來進行探究、撰寫學習報告、開始找同一類型的問題開始解決時,不單單標志著傾聽是有效的,也標志著思想之花的盛開。
2.3.3 教師的反饋 反饋是對學習過程及結果的評價,教師有效、準確的反饋對激發(fā)學習動機、改善學習過程等具有無可替代的強化作用,有效傾聽的教師反饋應具有以下特征:1)注重過程評價 教師不單單要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更要注意學生在過程中傾聽、思考、討論的過程進行評價,尤其是學生表現(xiàn)比較好的方面應加以表揚,使其發(fā)揮示范作用。2)表揚應具體教師應表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特定方面,而不是泛泛而論,一般來說,被表揚的行為越具體,效果越好。3)負面評論應有建設性 學生在傾聽過程中表現(xiàn)的不好教師當然應該指出,但是最有效的應該是在評論的同時告知學生怎樣做能夠更好,例如:“老師覺得在同學發(fā)言的時候,我們應該有簡單語言上的反饋更好一些”等等。4)傾聽規(guī)則的評價 制定規(guī)則使學生有規(guī)可依,進行評價是為了實現(xiàn)有規(guī)必依,因此教師應該在學習結束時專門拿出時間進行規(guī)則遵守情況的評價。
合作學習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與人合作的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只有把握住有效傾聽的特征,并以此為依據(jù)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觀察與調整,才能使合作學習成為學生有效參與、真正思考、相互促進的過程,真正植根于日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