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玲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社會對雙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第二外語(韓語)課程的設置十分必要,但目前第二外語(韓語)課程教學效果遠沒有達到社會需求。文章分析了選擇第二外語(韓語)課程的英語專業(yè)學生特點,闡述了第二外語(韓語)課程教學現(xiàn)狀以及教學改革方面的一系列思考。
【關鍵詞】英語專業(yè)學生 第二外語(韓語)課程 教學改革 建議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外語教育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一方面催生新的外語服務市場,對外語人才數(shù)量的需求激增;另一方面對外語課程改革以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調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yǎng)“復合型”“雙語型”人才,是高校外語教育應對改革的重要舉措。這就要求英語專業(yè)學生除了精通英語之外,還需要掌握第二外語。近年來,中韓經貿合作密切,很多英語專業(yè)學生選擇將韓語作為自己的第二外語,借此幫助自己增加就業(yè)砝碼,提高就業(yè)競爭力。然而,目前的第二外語(韓語)課程教學效果遠沒有達到社會需求。下面筆者將就選擇第二外語(韓語)課程的英語專業(yè)學生特點以及教學現(xiàn)狀進行闡述,并對教學改革提出幾點合理化建議。
一、英語專業(yè)學生特點
(一)學習動機不同
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選擇第二外語(韓語)課程的動機大致分為以下幾類:興趣型、修滿學分型、考研型、出國深造型等。學習動機不同,決定了學生對第二外語(韓語)課程的教學內容強度、難度的要求不同。興趣型的學生希望課堂上多涉及“韓流”;修滿學分型的學生多希望課堂內容輕松簡單;考研型的學生多注重筆試內容;出國深造型的學生希望側重口語表達。所謂眾口難調,學生多根據(jù)自己的偏好參與二外課堂,配合度不高。
(二)語言基礎薄弱
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韓語基礎幾乎為零,很多學生雖然通過韓劇等提前接觸過韓語,但都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學習,發(fā)音和對韓語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因此,韓語學習需從最基礎的語音開始。在語音學習階段,學生容易混淆雙收音;詞匯、語法學習階段,學生一般出現(xiàn)理解、記憶慢、遺忘快等問題。韓語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極易讓學生產生抗拒、厭煩心理,不利于后續(xù)學習內容的展開。
(三)投入的韓語學習時間較少
學生一般將主要精力放在專業(yè)課英語的學習上,而對第二外語(韓語)課程投入的時間較少。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沒有捷徑,都需要不斷重復、積累、總結。但很多學生僅僅依靠每周的第二外語課上時間來學習韓語,課上不吸收,課后不消化,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二、第二外語(韓語)課程教學現(xiàn)狀
(一)課時量少,與教學內容量不符
第二外語(韓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韓語綜合能力。培養(yǎng)目標的綜合性無疑要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全面性、多樣性。然而第二外語(韓語)課程的周課時量一般為2-4課時,課時量少,和教學內容量不符。教師為了完成課本上的教學任務量,不得不在課堂上大量“灌輸”知識,但結果往往是實現(xiàn)了“量”,卻忽略了“質”,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全面性、多樣性更無從談起。
(二)教學方法傳統(tǒng),學生參與度低
第二外語(韓語)課程一般為大班授課,學生數(shù)在60~70人之間。由于學生數(shù)量較多,很多互動環(huán)節(jié)不易操作,教師往往選擇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講授法,即由教師講授單詞、語法、課文、練習,學生處于被動的聽眾地位,課堂參與度較低,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也得不到較好的訓練。
(三)筆試教育為主,評價方式單一
第二外語(韓語)課程的學生成績一般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項組成,平時成績多考慮學生出勤率,占30%;期末成績占70%。也就是說,教師主要通過期末筆試成績來完成對學生的評價,評價機制無疑具有單一性、絕對性的弊端。學生為了順利通過筆試,往往把學習精力都放在筆頭功夫上,忽視了韓語聽說、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不免出現(xiàn)“啞巴韓語”“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
三、第二外語(韓語)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筆者根據(jù)英語專業(yè)學生特點,認真思考第二外語(韓語)課程教學現(xiàn)狀暴露出來的問題,結合課堂實踐,對教學改革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轉變學生觀念,加強對韓語的重視
通過分析第二外語(韓語)課堂上的英語專業(yè)學生特點不難看出,學生在二外學習的重視、參與、努力程度方面存在問題。高效的韓語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合作。因此,必須首先轉變學生的觀念,讓他們認識到韓語課不僅僅是一門二外課。掌握第二外語(韓語),可以幫助他們增加就業(yè)砝碼,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考研、出國深造等方面也可以增強自身競爭力。
(二)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第二外語(韓語)課程的任課教師也應端正教學態(tài)度,用心上好二外課。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拓寬知識面,不拘泥于大綱和教材,與時俱進,多為自己充電;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用自身魅力感染學生,帶動學生積極參與二外課堂;加強自我反思,思考、探索和解決二外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二外課堂,努力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三)合理設置課時量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語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第二外語(韓語)課堂上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外,還要讓學生了解韓國的社會歷史與文化,增進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因此,除了教授課本詞匯、語法等知識外,教師還要盡可能地充實教學內容,例如由單詞引申韓國飲食、酒文化,由語法、句子分析韓國人思維等;同時加強聽說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韓語綜合運用能力。但第二外語無法達到專業(yè)課的課時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適當增加課時量,教師根據(jù)現(xiàn)有課時量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實現(xiàn)效果最優(yōu)化。
(四)創(chuàng)新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方法,提高學生參與度
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講授法,采用對比法、交際法、情景模擬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啟發(fā),提高學生參與度。如韓語中有大量的漢字詞、英語外來詞,先讓學生猜測這些詞的意思,并引導他們對比中韓、英韓詞匯發(fā)音、意義的不同;在學習韓語數(shù)詞時,可用游戲法,盡可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在語法講解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韓語語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語法的用法;在學習課文時,要求學生自編對話,鼓勵學生用韓語展開交流。
(五)活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增強學生興趣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適當加入視頻、音頻、圖片等。如講解韓國的婚禮文化時,可先向學生展示韓國婚禮視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講解韓國飲食時,可先通過熱播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炸雞啤酒”片段引出主題,再通過誘人的美食圖片激發(fā)學生的詞匯學習興趣;簡單常用的韓語句型,可以引入音頻、短片,讓學生模仿發(fā)音,強化記憶。
(六)完善評價機制,實現(xiàn)測試方式多樣化
要想提高學生的韓語綜合能力,對學生的評價就不能僅限于期末筆試,測試考查也不能僅限于寫。要將聽、說、讀、寫、譯的訓練和測試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語音階段嚴格把關,可通過讀句子、讀文段、說簡單用語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查;學習對話、課文之前,先讓學生聽音頻,并將聽到的內容用韓語表達出來,再根據(jù)音頻進行聽寫訓練。將這些訓練都記入對學生的評價、測試內容,細化評價標準,切實提高學生的韓語綜合應用能力。
四、結語
第二外語(韓語)課程的開設,是英語專業(yè)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各個院校的具體實際不同,問題也會有所不同。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結合社會的需求適時進行教學改革,調整教學方案,有助于高校外語教育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從而更好地為戰(zhàn)略實施提供社會化服務。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崔允灝.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3]張威.對第二外語日語課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關于如何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問題的研究報告[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S1):15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