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秀芳+王紅??
摘要:自主學習是順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求的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自主學習,突出了教師為主導,學生是主體的理論核心。本文探討了自主學習的內涵以及學生在學習中如何從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向新的學習角色的轉化,旨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
關鍵詞: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學生角色
[FL(K2][HJ25mm]隨著大學英語改革的不斷深入,有關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探討引起了廣泛的注意,特別是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轉換得到了重視,教師已從單純的授課者,向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監(jiān)督者、評估者轉變。眾所周知,學生是教學的重要載體,在新模式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也是教學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如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到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是值得探討的。
一、自主學習的定義
Heloc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這種自主學習是通過后天培養(yǎng)的能力,不是一種行為。它表現(xiàn)為五個方面:確定學習目標;確定內容進度;選擇方法技巧;監(jiān)督學習過程;評定學習效果。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自主學習包括以下含義:第一,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tài)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構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第二,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內容、方法的控制。第三,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圍繞總體教學目標,根據教師的指導,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訂并完成具體的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二、自主學習的理論依據
學習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概念的理論基礎存在于建構主義心理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其他學習者)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由于學習時學習者身處一定的情境,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交流活動而實現(xiàn)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并認為“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
三、自主學習的特點
所謂自學,是指學習者在沒有外來幫助下的獨立學習方式,它對學習者的自律性要求很高。自主學習是有主見的主動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可以通過現(xiàn)代化的教學及通信手段和教師、同伴進行討論,在相互協(xié)作、交流中形成自己的新的意義建構。因此,自主學習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改革。
1以情境為依托
建構主義認為,自主學習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lián)系的,這種“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習者的舊有經驗,用原有的認知結構去同化新知識,在新舊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進而完成新的意義的構建。
2以學習者為中心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是以教師、教室、課本為中心,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自主學習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求能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因此,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是積極的、動態(tài)的學習。
3個性化的學習
自主學習中,學生不再單純受某一教材、大綱、教學模式的限制,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目標、習慣、興趣,在各式資料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構建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各種教學軟件、多媒體的運用使得這些都成為可能,并且使得這種學習延續(xù)至課外。
4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建構
自主學習中,學習者在以上的作用下,先前的知識和經驗得到了激發(fā),并在此基礎上對新的知識進一步感知、內化,從而形成新知識的構建。
四、自主學習中學生角色探析
傳統(tǒng)的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始終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各種媒體只是作為教師手中的演示工具用于輔助教學,學生自然成為各種媒體的受用者。學生學習的知識大多是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來的,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缺乏具體的情境,因此,對這類知識往往不能牢記,更別提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特別強調個性化教學與自主學習這兩點,尤其是指出要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觀,知識是個體自發(fā)去建構的,這其中有個體很強的主動性,而非通過教師傳授而來。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他并不是在外部的刺激下,被動去接受信息的,學生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習過程不是簡單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經驗間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他人無可取代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是意義建構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
五、學生角色的定位
1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學習者
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的授課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主要是以多媒體技術為知識傳授方式將信息傳遞給學生,多媒體網絡技術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工具。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同時,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使其最大化發(fā)揮作用。
2網絡信息的采集和處理者
網絡信息是一種成長最快的知識資源,信息的獲取、加工、存儲和運用是學習者的基本能力。面對豐富的信息資源,學習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自身水平,能主動地、有針對地獲取和采集處理信息資源,并對此進行加工、整理、分析和創(chuàng)新。這種信息能力是當今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所以,在自主學習中對于學生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3各種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JP+2]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遞者轉換為學生的輔導者與合作者、學生建構知識意義的引導和幫助者。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中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增加學生的話語量。學生要采取一種全新的學習風格,形成自己是知識與理解的建構者的心理模式。在課堂內外的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大膽嘗試,在建構意義的過程中,用探索和發(fā)展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
4學習過程中的自主者
自主學習的開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多媒體網絡技術。學生要從傳統(tǒng)的學習習慣中走出來,適應網絡技術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主動了解教學目的和要求,建立起個性化的學習計劃;通過目標管理,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例如,我院在大學英語教學的資源平臺中就有學生自主學習平臺。其資源包括詞匯(大學英語四六級詞匯)、語法知識、閱讀材料、寫作范文、試題等分類庫。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強弱項和接受能力自主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和同伴、教師互動。教師可以通過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有針對地調整教學。
5學習過程的評估者
評估學習者能力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教師是絕對的評判者,學生始終是被評判者,沿用的評價方式大都是終結性評價體系,即在一個階段的學習后,采用限時性測試,用一次考試來衡量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教學質量。這種評價的局限在于不能全面反映學習者的整個學習過程,學生考試的不穩(wěn)定性,會影響其結果的客觀性。而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平臺,不斷對自己的學習做出檢測、評判。同時,平臺還提供了小組評判、同伴互評的模式。這種評價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可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學生的狀況。這種形成性評價策略對學習有很強的導向作用。這種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社會實踐等社會評價的多元化方式,構建了多維的評價策略。特別是在自評中,學生可以不斷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進度、策略和方法,實實在在地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之間的互評,增加了生生之間的互動,也更能引起學生的反思。這種評價體系下的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學習者個體進行自我知識的建構過程。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學英語學習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主體終究是學生,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所以,開展自主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基本的語言知識,而且逐漸實現(xiàn)從獲取知識轉變?yōu)閯?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5)
[2]李冰探討在大學英語網絡自主學習模式中學生的角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11)
[3]李仕德,范麗萍多元化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中教師角色的定位[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4(6)